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08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中均匀交错设有若干根受力钢筋,所述板体两侧均设有卡扣结构,用于使得两块所述板体快速初步相连,所述板体上设有多组紧固结构,用于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本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操作简单,连接方便,先通过卡扣结构将两块板体快速初步相连,然后通过多组紧固结构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大大提高叠合板拼接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1、叠合板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由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叠合而成,叠合板通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制作,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叠合板的制造过程通常在工厂完成,预制板材经过脱模、养护、烘干等工序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在施工现场,工人将预制板材放置在支撑架上,然后进行钢筋连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最终形成完整的叠合板叠合板具有施工速度快、安装方便、节约材料等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叠合板的表面平整度高,可以作为楼板、墙板等结构使用,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保温隔热性能。

2、叠合板通常是多块拼接为一体使用,现有的叠合板大都采用钉子配合钢条进行连接,操作不方便,拼接效率不高。

3、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中均匀交错设有若干根受力钢筋,所述板体两侧均设有卡扣结构,用于使得两块所述板体快速初步相连,所述板体上设有多组紧固结构,用于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

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5、连接杆,所述板体侧边设有第一条形槽以及第二条形槽,所述连接杆铰设于第一条形槽中,所述第二条形槽用于连接杆卡入,所述连接杆上旋有丝杆,所述第二条形槽中设有用于丝杆旋入的内螺纹孔。

6、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紧固结构包括:

7、插杆,固定设于所述板体一侧,所述板体与插杆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插槽,用与插杆插入,所述板体内侧位于插槽处固定设有u形板,所述u形板内侧对称设有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上均对称设有多根第一限位杆,多根所述第一限位杆均贯穿u形板板体,每根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均设有多根弹绳,每根所述弹绳远离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于u形板上;

8、抵接板,设于所述u形板内侧,所述抵接板上对称设有多根第二限位杆,多根所述第二限位杆均贯穿u形板板体,两块所述夹板上均固定设有从动楔形块,所述抵接板上对称设有两根支杆,两根所述支杆远离抵接板的一端均固定设有驱动楔形块,两个所述驱动楔形块的倾斜侧分别与两块夹板上的从动楔形块倾斜侧接触相抵;

9、紧固旋钮,旋于所述板体上,用于旋紧时将插杆抵紧固定。

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两块所述夹板的夹持面均密集设有防滑凸点。

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插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操作简单,连接方便,先通过卡扣结构将两块板体快速初步相连,然后通过多组紧固结构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大大提高叠合板拼接施工效率。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中均匀交错设有若干根受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两侧均设有卡扣结构,用于使得两块所述板体快速初步相连,所述板体上设有多组紧固结构,用于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夹板的夹持面均密集设有防滑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中均匀交错设有若干根受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两侧均设有卡扣结构,用于使得两块所述板体快速初步相连,所述板体上设有多组紧固结构,用于使得初步相连的两块板体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袁利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室内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