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707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补偿基础筏板和补偿基础箱形结构构成的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其中补偿基础箱形结构设置在补偿基础筏板的上方且两者构成整体结构,补偿基础箱形结构用于连接并支撑上方新建电梯的上部结构柱,在补偿基础筏板的下方设置有地基注浆加固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适用于隧洞上方新建电梯情况,填补技术空白;2)无须成(沉)桩;3)基坑暴露时间缩短,围护成本降低,土体扰动减少,安全度提升;4)有效减少地下障碍物;5)有效减少临近基坑作业内容与时间,极大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提升施工安全度;6)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基础施工,尤其是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以及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针对城市设施适老化改造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新建电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现有加梯做法,常见基础结构形式为桩筏(如图集22j943-1/22g621-1、上海规范dg/tj 08-2381-2021),其中桩以锚杆静压桩为主。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1、针对地下情况特殊,如场地下方存在隧道、涵管时,桩筏基础无法实现;

4、2、桩孔下土体存在孤石或不明障碍物,成(沉)桩困难,延误进度,造成施工反复甚至重新设计,拉长建设周期,推高建设成本;

5、3、限于新老结构布置,成(沉)桩空间狭窄,所需锚杆桩位置不理想,封桩难度大,易造成桩头质量隐患;

6、4、成(沉)桩位置布置于老基础时,桩孔需破坏老基础,操作要求高,施工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地基处理方法联合新型补偿基础方法,做到无须成(沉)桩且基底下土体影响深度较浅,从而在对场地下部隧洞影响极小的前提下,保证了新建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适用性,所述的隧道包含地铁隧道、道路隧道、市政涵洞等。

2、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3、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布置在埋设在土体中的既有隧道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结构包括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由补偿基础筏板和补偿基础箱形结构构成,其中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上方且两者构成整体结构,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用于连接并支撑上方新建电梯的上部结构柱,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下方设置有地基注浆加固体。

4、所述地基注浆加固体通过在土体内设置注浆管注浆实现,所述注浆管埋设在土体内且与埋入所述补偿基础筏板之中。

5、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被埋设在回填土内,在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的下方设置有基础垫层。

6、一种涉及上述的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根据基坑围护方案,预先围绕基坑打入围护体;

8、s2、在基坑坑底的注浆加固范围内将若干注浆钢管施工到位;

9、s3、若干所述注浆钢管按照跳孔间隔、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注浆;

10、s4、注浆完成后,封堵注浆管并进行地基加固检测;

11、s5、地基加固检测合格后,对基坑进行开挖并在所述围护体之间施工围护结构;

12、s6、施工基础垫层、补偿基础筏板、柱脚预埋施工,该柱脚预埋施工对应于上方待施工的补偿基础箱形结构的柱脚;

13、s7、施工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侧壁、顶板、柱脚;

14、s8、基坑回填,新建电梯上部结构施工。

15、所述注浆管的注浆浆液采用单液水泥浆或双液混合浆,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其浆液水灰比、塌落度、注浆压力以及凝结时间。

16、所述注浆管采用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在所述注浆管的对应注浆段开设注浆孔,所述注浆孔间隔交错布置,在所述注浆孔的孔外焊接倒刺;所述注浆管之间采用套管焊接接长。

17、所述地基加固检测包括采用静力触探进行加固地层均匀性检测以及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及加固土层压缩模量。

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9、1)适用于隧洞上方新建电梯情况,填补技术空白;

20、2)无须成(沉)桩,规避原有成(沉)桩过程中的沉桩困难、封桩隐患、老基础破坏等问题;

21、3)无须等待基础混凝土固化后再成(沉)桩,基坑暴露时间缩短,围护成本降低,土体扰动减少,安全度提升;

22、4)与现有新建电梯技术相比,有效减少地下障碍物;

23、5)有效减少临近基坑作业内容与时间,极大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提升施工安全度;

24、6)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布置在埋设在土体中的既有隧道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结构包括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由补偿基础筏板和补偿基础箱形结构构成,其中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上方且两者构成整体结构,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用于连接并支撑上方新建电梯的上部结构柱,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下方设置有地基注浆加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注浆加固体通过在土体内设置注浆管注浆实现,所述注浆管埋设在土体内且埋入所述补偿基础筏板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被埋设在回填土内,在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的下方设置有基础垫层。

4.一种涉及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的注浆浆液采用单液水泥浆或双液混合浆,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其浆液水灰比、塌落度、注浆压力以及凝结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采用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在所述注浆管的对应注浆段开设注浆孔,所述注浆孔间隔交错布置,在所述注浆孔的孔外焊接倒刺;所述注浆管之间采用套管焊接接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加固检测包括采用静力触探进行加固地层均匀性检测以及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及加固土层压缩模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布置在埋设在土体中的既有隧道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结构包括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由补偿基础筏板和补偿基础箱形结构构成,其中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上方且两者构成整体结构,所述补偿基础箱形结构用于连接并支撑上方新建电梯的上部结构柱,在所述补偿基础筏板的下方设置有地基注浆加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注浆加固体通过在土体内设置注浆管注浆实现,所述注浆管埋设在土体内且埋入所述补偿基础筏板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上方新建电梯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被埋设在回填土内,在所述补偿型钢筋混凝土箱筏基础的下方设置有基础垫层。

4.一种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海涛何安诚李赟王琳万宇张为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