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71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通过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复配协同,使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尤其是主体材料。包含所述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电致发光材料作为主体材料能够提高载流子复合几率,平衡载流子传输,实现空穴与电子的传输平衡,调控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复合中心的位置发生在发光层的中心位置,从而有效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大幅度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1、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响应快、色域广、视角宽、可柔性化、功耗低等优势,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等多个领域。

2、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包括阴极、阳极以及设置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薄膜结构,其核心即为含有多种有机功能材料的薄膜结构。常见的有机功能材料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染料)等。通电时,电子和空穴被分别注入、传输到发光区域并在此复合,从而产生激子并发光。

3、近年来,业界人士对提升oled器件的效率及稳定性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其中寻求新材料提升器件性能的方式居多,故而开发了大量新的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随着电子产品和照明产品的不断升级,对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oled器件中存在载流子在界面处大量堆积的问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具有更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oled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复配,使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可以有效调控载流子传输特性,实现空穴与电子的传输平衡,从而显著提升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

2、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材料,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

4、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5、

6、式i中,l1、l2、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l1为单键时,代表ar1与n原子通过单键直接相连;l2和l3同理,不再一一赘述。

7、式i中,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8、式i中,ar1为

9、其中,r1、r2、r3、r4、r5、r6、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0、所述r1、r2、r3、r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团中的其中一组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a,所述环a为*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

11、环a中,r9、r10、r11、r1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2、所述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中,除形成环a的基团之外,其他基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团中的至少一组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

1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r1中,r1至r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团中的其中一组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a,剩余的2个和r5至r1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团中的至少一组(例如1组、2组、3组等)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除了前述限定的必须成环的至少4个基团之外,r1至r12中其他相邻的两个基团之间不连接或化学键连接成环。

14、x、y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nra1、o、s或cra2ra3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x和y不同时为单键;当x和y均不为单键时,所述环a中包含苯环与六元环稠合而成的环结构;当x和y中的一个为单键时,所述环a中包含苯环与五元环稠合而成的环结构。

15、ra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6、ra2、ra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7、式i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c1-c20直链或支链烷基、c1-c20烷氧基、c3-c20环烷基、c6-c30芳基、c3-c30杂芳基、c6-c30芳基氨基、c3-c30杂芳基氨基中的至少一种。

18、所述第二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19、

20、式ii中,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含氮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21、式ii中,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22、式ii中,环cy为所述l连接于环cy上任意可以连接的位置。

23、虚线代表环e为任选地结构,即环cy中环e存在或不存在。

24、环e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杂芳环中的任意一种。

25、r21、r22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26、m1代表取代基r21的数目,选自0-4的整数,例如可以为0、1、2、3或4;当m1≥2时,多个(至少2个)r21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27、m2代表取代基r22的数目,选自0-6的整数,例如可以为0、1、2、3、4、5或6;当m2≥2时,多个(至少2个)r22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28、式ii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醛基、酯基、c1-c30直链或支链烷基、c1-c30烷氧基、c3-c30环烷基、c2-c30杂环烷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6-c30芳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29、r'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未取代或卤代c1-c10直链或支链烷基、c6-c20芳基或c3-c2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式i所示结构的第一化合物和式ii所示结构的第二化合物的组合,通过化合物结构的设计和两类化合物的复配协同,使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适于作为发光层材料、尤其是主体材料,有效提高有机电致器件的各项性能。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能够发挥调节发光层内部的空穴的注入与传输的功效,从而实现调控发光层中的载流子复合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化合物具备较高的空间堆积结构;同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环A中,所述X选自NRA1、O、S或CRA2RA3中的任意一种,所述Y为单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下P1-P328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式II中,所述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含氮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式II中,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式II中,所述环E为苯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第二化合物具有如下N1-N447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与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1-2):1,优选(0.8-2):1。

1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10-60nm,优选20-50nm;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环a中,所述x选自nra1、o、s或cra2ra3中的任意一种,所述y为单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下p1-p328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式ii中,所述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含氮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洋高文正孙恩涛刘叔尧王志鹏马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