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08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电运维领域,公开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清洗设备包括爬行机构、清洗机构和推动组件,爬行机构能够沿塔筒的壁面爬行,清洗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清洗组件,清洗机构与爬行机构转动连接,框架组件朝向机舱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个吸附件,吸附件能够吸附于机舱底部,清洗组件与框架组件连接,清洗组件用于清洗机舱底部,推动组件设置于爬行机构与清洗机构之间,推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清洗机构连接,推动组件能够推动清洗机构朝机舱底部转动,以使清洗机构贴附于机舱底部并对机舱底部进行清洗,高效、安全地完成清洗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运维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1、近些年,风电装机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安装规模逐渐增大,但由此带来的运维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装机并网的风电机组绝大多数为双馈、半直驱型,均具有齿轮箱结构。由于双馈、半直驱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发电机、液压站等主要结构存在漏油现象,漏出的油液会蔓延至风机的机舱外壳底部、塔筒,长期积累造成严重的油污染现象。上述情况不仅造成风机外观污染及外壁漆膜腐蚀现象,还污染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给风机制造商和风电场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2、目前针对风机表面油污清洗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完成,但主要集中在风机塔筒清洗,而机舱底部处于塔筒顶部,与塔筒壁垂直,高度一般在60-100米之间,且面积大、无支撑点,人工清洗难度极大,缺乏机舱底部自动化清洗设备。因此,亟需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

2、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爬行机构能够沿塔筒壁面爬行并将清洗机构提升至塔筒顶部,清洗机构吸附于机舱底部并对机舱底部进行清洗,高效、安全地完成清洗作业。

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

4、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方法,通过清洗设备取代传统人工高空作业,降低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并有效提高清洗效率,从而提高风电场运维效率。

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机舱设置于塔筒的顶部,所述清洗设备包括:

7、爬行机构,所述爬行机构能够贴附于所述塔筒的壁面并沿所述塔筒的壁面爬行;

8、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清洗组件,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爬行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框架组件朝向所述机舱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个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能够吸附于所述机舱底部,所述清洗组件与所述框架组件连接,所述清洗组件用于清洗所述机舱底部;

9、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爬行机构与所述清洗机构之间,所述推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洗机构连接,所述推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清洗机构朝所述机舱底部转动,以使所述清洗机构贴附于所述机舱底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爬行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磁性件、履带、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履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之间,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之间且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履带的内壁抵接,所述磁性件用于吸附所述塔筒的壁面。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外周部均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内壁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啮合传动。

12、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轮和两个所述磁性件,所述固定轮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性件之间且所述固定轮与两个所述磁性件连接,当所述磁性件压抵于所述履带内壁且吸附于所述塔筒壁面时,所述固定轮压抵于所述履带内壁,以使所述履带的外壁贴附于所述塔筒壁面。

13、作为优选,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机舱底部的一端均设有若干个所述吸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清洗组件和第二清洗组件,所述第一清洗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清洗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清洗组件和所述第二清洗组件均包括清洗辊筒,所述清洗辊筒能够绕其中轴线旋转,所述清洗辊筒的外周部包覆有柔性清洁件,所述柔性清洁件用于擦拭所述机舱底部的油污。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清洗组件和所述第二清洗组件均包括清洗罩,所述清洗罩的开口朝向所述机舱底部,所述清洗罩内设有高压喷嘴,所述高压喷嘴与净水管连通,所述高压喷嘴能够喷出高压水柱并冲刷所述机舱底部的油污,所述清洗罩底部设有污水回收孔,所述污水回收孔与污水管连通,所述污水回收孔用于回收所述高压喷嘴冲刷油污后产生的污水。

16、作为优选,所述清洗罩内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洗罩导轨,所述高压喷嘴与所述洗罩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17、作为优选,所述清洗罩的端口绕设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清洗罩与所述机舱底部之间的间隙。

18、第二方面,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方法,采用所述清洗设备实施,所述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00、将所述爬行机构贴附于所述塔筒的壁面,控制所述爬行机构沿所述塔筒的壁面爬行至所述塔筒的顶部;

20、s200、控制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所述清洗机构朝所述机舱底部转动,使所述清洗机构贴附于所述机舱底部;

21、s300、启动所述吸附件,使所述吸附件吸附于机舱底部并固定所述框架组件;

22、s400、启动所述清洗组件对所述机舱底部进行清洗作业;

23、s500、关闭所述吸附件,使所述吸附件失去吸附力,控制所述推动组件拉动所述清洗机构脱离所述机舱底部,所述爬行机构沿所述塔筒壁面返回地面,回收所述清洗设备。

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包括爬行机构、清洗机构和推动组件,由于机舱设置于塔筒的顶部,爬行机构能够贴附于塔筒的壁面并沿塔筒的壁面爬行,以将清洗机构提升至塔筒顶部,即带动清洗机构靠近机舱底部,机舱底部与塔筒壁面垂直,清洗机构与爬行机构转动连接,当爬行机构处于爬行状态时,清洗机构转动靠近爬行机构,使清洗设备的重心更靠近壁面,避免爬行机构翻到并减少爬行机构的能耗,当爬行机构到达塔筒顶部后,推动组件推动清洗机构朝机舱底部转动至清洗机构贴附于机舱底部,清洗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清洗组件,框架组件朝向机舱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个吸附件,当框架组件抵接于机舱底部时,吸附件启动时具有吸附力,能够吸附与机舱底部并固定框架组件,清洗组件于框架组件连接,框架组件固定后,清洗组件能够对机舱底部进行清洗,从而高效、安全地完成清洗作业。

2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机舱的清洗方法,采用上述清洗设备,控制爬行机构爬行至塔筒顶部,将清洗机构贴附于机舱底部并通过吸附件吸附固定,控制清洗组件对机舱底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控制回收清洗设备,通过清洗设备取代传统人工高空作业,降低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并有效提高清洗效率,从而提高风电场运维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所述机舱设置于塔筒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机构(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驱动组件(11),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磁性件(114)、履带(113)、第一转动轮(111)和第二转动轮(112),所述履带(113)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12)之间,所述磁性件(11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12)之间且所述磁性件(114)与所述履带(113)的内壁抵接,所述磁性件(114)用于吸附所述塔筒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的外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12)的外周部均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113)内壁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113)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12)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还包括固定轮(115)和两个所述磁性件(114),所述固定轮(115)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性件(114)之间且所述固定轮(115)与两个所述磁性件(114)连接,当所述磁性件(114)压抵于所述履带(113)内壁且吸附于所述塔筒壁面时,所述固定轮(115)压抵于所述履带(113)内壁,以使所述履带(113)的外壁贴附于所述塔筒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第一框架(211)和第二框架(212),所述第一框架(211)与所述第二框架(21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211)和所述第二框架(212)朝向所述机舱底部的一端均设有若干个所述吸附件(23),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清洗组件(221)和第二清洗组件(222),所述第一清洗组件(221)与所述第一框架(21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清洗组件(222)与所述第二框架(21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组件(221)和所述第二清洗组件(222)均包括清洗辊筒(223),所述清洗辊筒(223)能够绕其中轴线旋转,所述清洗辊筒(223)的外周部包覆有柔性清洁件(220),所述柔性清洁件(220)用于擦拭所述机舱底部的油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组件(221)和所述第二清洗组件(222)均包括清洗罩(224),所述清洗罩(224)的开口朝向所述机舱底部,所述清洗罩(224)内设有高压喷嘴(225),所述高压喷嘴(225)与净水管(24)连通,所述高压喷嘴(225)能够喷出高压水柱并冲刷所述机舱底部的油污,所述清洗罩(224)底部设有污水回收孔(226),所述污水回收孔(226)与污水管(25)连通,所述污水回收孔(226)用于回收所述高压喷嘴(225)冲刷油污后产生的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罩(224)内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洗罩导轨(227),所述高压喷嘴(225)与所述洗罩导轨(22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罩(224)的端口绕设有弹性密封件(229),所述弹性密封件(229)用于密封所述清洗罩(224)与所述机舱底部之间的间隙。

10.用于机舱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设备实施,所述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机舱的清洗设备,所述机舱设置于塔筒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机构(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驱动组件(11),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磁性件(114)、履带(113)、第一转动轮(111)和第二转动轮(112),所述履带(113)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12)之间,所述磁性件(11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12)之间且所述磁性件(114)与所述履带(113)的内壁抵接,所述磁性件(114)用于吸附所述塔筒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的外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12)的外周部均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113)内壁设有齿结构,所述履带(113)与所述第一转动轮(1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12)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还包括固定轮(115)和两个所述磁性件(114),所述固定轮(115)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性件(114)之间且所述固定轮(115)与两个所述磁性件(114)连接,当所述磁性件(114)压抵于所述履带(113)内壁且吸附于所述塔筒壁面时,所述固定轮(115)压抵于所述履带(113)内壁,以使所述履带(113)的外壁贴附于所述塔筒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第一框架(211)和第二框架(212),所述第一框架(211)与所述第二框架(21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211)和所述第二框架(212)朝向所述机舱底部的一端均设有若干个所述吸附件(23),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峰郭贺闫立鹏李健尹凡夫张成义郭嘉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