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88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包括新加基础承台、静压桩施工、脚手架施工、顶升夹墙圈梁、墙体注浆、顶升纠偏、墙体、原地面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修缮领域,具体是一种对建筑物结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并进行整体纠偏处理,并对建筑物各损坏部位进行整体性检查修缮,提高对文物保护以及古建筑原貌恢复效果的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修缮,具体是指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使用年代久远,结构材料老化及周边活动的影响会造成古建筑局部倾斜及砖墙等结构破损,使古建筑物处于危险状态。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性的加固和修复措施,不利于古建筑的持续保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建筑物结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并进行整体纠偏处理,并对建筑物各损坏部位进行整体性检查修缮,提高对文物保护以及古建筑原貌恢复效果的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3、1、新加基础承台

4、1)、土方开挖

5、2)、新加砼与原基础界面处理

6、(1)土方开挖后,新加基础砼与原基础界面采用人工表面凿毛;

7、(2)凿除后,界面清洗干净,在浇捣砼前保持充分湿润;

8、(3)在新加结构砼浇捣前4小时内刷一遍界面处理剂;

9、3)、钢筋制安

10、承台梁钢筋制安,在钢管桩位置预埋压桩钢网笼;

11、4)、模板制安

12、5)、砼工程

13、混凝土浇筑采取一次浇捣;

14、2、静压桩施工

15、1)桩施工

16、(1)静压桩用电动千斤顶作动力,用建筑自重作反力,用反力架加锚杆将桩压下去,压桩时桩要吊线保证桩的垂直度,在压桩时桩顶应垫2cm厚的钢板;

17、 (2)一条静压桩是由多条2m或1m长的短桩组成,连接成1条整桩;

18、(3)每沉完一节桩,吊装上一段桩,桩间用套筒连接;

19、 (4)采用2倍的单桩承载力对钢管桩进行施压;

20、(5)稳压30分钟以上,桩沉降量不大于2mm;

21、(6)封桩时除去多余桩头,清除桩孔内的水泥杂物,清洗孔壁,焊接交叉钢筋,湿润混凝土连接面,浇灌c40微膨胀混凝土,并加以捣实,使桩与桩基承台结合成整体,湿养护7d以上;

22、(7)终孔后,作压桩记录,将多余的钢管桩切除;

23、(8)封桩时,先清理孔内砼块,焊接封桩钢筋,当有地下水的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再浇c40微膨胀砼封桩;

24、3、脚手架施工

25、脚手架按以下顺序搭设:地基平整→砼预制块及钢底座→水平扫脚杆→立杆→扫地小横杆→第一步、二步大横杆、小横杆→钢管斜撑→三、四步大小横杆→连墙拉结件及顶杆→接立杆→剪刀撑→绑扎架桥→循环搭设;

26、4、顶升夹墙圈梁

27、 放线定位→植筋→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安装顶升装置→顶升→拆除圈梁恢复墙体;

28、5、墙体注浆

29、放线定点→清理基层→钻孔→清除浮土→预埋注浆管→调浆→注浆→清理注浆管;

30、6、顶升纠偏

31、施工准备工作→稳压封桩→对受力部位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布置安装千斤顶,准备足够顶升材料→检查千斤顶是否正常,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顶升纠偏→恢复墙体,恢复地台;

32、6.1顶升前临时加固

33、部分墙体表面有开裂较小的部位可进行临时裂缝灌浆处理,浆液采用普通水泥浆,对墙体裂缝较大可直接填入水泥砂浆;

34、6.2顶升

35、6.2.1测量点布置

36、1)在每个千斤顶旁边安装刻度尺;

37、2)全场布置2个水准仪观测站,每个墙面设置2个测点,墙体的测点设置:将刻度尺竖直地粘贴在墙侧面上,高度以水准仪观测高度为准;

38、6.2.2分离墙体浇筑和养护

39、 清理表面渣土后灌入自拌c25砼,用振捣器振捣密实,砼浇筑完,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接墙体七天后,拆除千斤顶;

40、6.3整体顶升

41、1)采用分级同步顶升的方式进行;

42、2)每级顶升完成后,千斤顶操作工必须立即在支撑底部垫入钢板,并用钢楔块打紧,当顶升完成后,垫块材料必须全部换成钢垫块;

43、3)同步性控制

44、(1)每个千斤顶上墙体荷载似整体荷载而定;

45、(2)计划顶升量过程由小到大进行顶升,在完成上一级顶升后进行下一级顶升时要加强观测;

46、3)顶升措施

47、(1)计划每级顶升量约为5-10mm,每级顶升时间约2min

48、(2)每级顶升完成时立即固定好两端千斤顶装置;

49、(3)每级顶升完成后用水准仪观察顶升量,分析数据并决定是否调整;

50、(4)每级顶升后要统计顶升量情况,并分析数据;

51、(5)在建筑中间和外围点采用吊线锤进行观测,不定期观测;

52、(6)在顶升过程中要时刻观测建筑结构及墙体变化情况;

53、7、墙体、原地面恢复

54、1)、拆除夹墙顶升地梁,采用切割机切割突出部分钢筋混凝土;

55、2)、人工修凿剔除墙体表面杂物,露出原墙面;

56、3)、对于穿墙钢筋,采用钢筋切割机切除后,磨平钢筋表面,并涂刷防锈漆;

57、4)、对修补部位的墙体凿毛处理,并做好界面处理;

58、5)、采用粘结剂结合红砂岩砖粉,粘结恢复墙体;

59、6)、施工前先进行调色样板施工;

60、7)、原地面恢复土方回填需要分层夯实,严禁泡水回填。

61、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对建筑物结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并进行整体纠偏处理,并对建筑物各损坏部位进行整体性检查修缮,提高对文物保护以及古建筑原貌恢复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伟财王志勇刘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