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70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左端上侧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呈台阶式连接,第二支撑架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本技术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不仅能够对新生保持俯卧位姿势产生辅助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调节机构对支撑架进行稳定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婴儿体型和需求,且支撑架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防护板,对新生儿的保护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1、为了使婴儿逐渐适应外部环境,通常需要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来帮助新生儿保持俯卧位姿势,新生儿俯卧位辅助装置通常采用三阶俯卧位装置,由于不同婴儿体型和需求存在差异,通常需要调节支架之间的距离,在现有的技术中,三阶俯卧位装置,通常通过在支架之间设置调节螺杆、滑动杆、滑槽等结构调节支架之间的距离,但此种调节方式在调节时需要频繁扭动调节螺杆,操作不便,且仅用调节螺杆固定支撑支架,支架中部缺少支撑,整体结构不稳定,在新生儿调整姿势时,可能会使支架晃动并产生噪音,导致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效果不理想。

2、例如公告号为cn 216394546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在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阶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且其上开设有滑槽,滑动杆与第一支撑杆并行设置,而滑动杆开设有螺孔,调节螺杆贯穿滑槽与螺孔螺纹连接,但此调节方式在调节时需要频繁同时扭松或扭紧两端的调节螺杆,操作不方便,且仅用调节螺杆固定支撑支架,支架中部缺少支撑,整体结构不稳定,在新生儿调整姿势时,可能会使支架晃动并产生噪音,导致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不仅能够对新生保持俯卧位姿势产生辅助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调节机构对支撑架进行稳定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婴儿体型和需求,且支撑架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防护板,对新生儿的保护效果更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左端上侧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第三阶支撑架呈台阶式连接,第二支撑架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双向丝杆、第一手轮,支撑板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双向丝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部,支撑板前端开设有通孔,第一手轮前端穿过通孔与双向丝杆相连接。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双向丝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第一凹槽内转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转动板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块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支撑架左侧外表面设有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数量均为两个。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支撑架右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内部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连接板前端开设有通孔,第二双向丝杆通过通孔连接有第二手轮,第二双向丝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块,两个第三滑块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支撑架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调节座、锁紧螺栓,调节杆与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调节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调节座上端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杆与调节座滑动连接,锁紧螺栓穿过调节杆于调节槽外表面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锁紧螺母为手拧螺母,锁紧螺栓为手拧螺栓。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气囊,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和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连通有换气管,换气管连通有换气机,换气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左上端,防护板底端高度略高于第一气囊。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8、其一,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机构,转动第一手轮使第一双向丝杆转动,使第一滑块沿双向丝杆向中部或两端移动,进而使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架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适应新生儿的体型,转动板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与凹槽构成平行四边形,使结构更加稳定。

9、其二,通过设置第二双向丝杆,转动第二手轮可使滑块沿第二双杆丝杆移动,滑块带动防护板移动,从而使防护板向第二双向丝杆中部或两端移动,从而对新生儿起到防护作用。

10、其三,第二调节机构中调节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调节杆插入调节座并通过锁紧螺栓进行连接;拧松锁紧螺栓,调节杆可相对于调节座移动,调节杆与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能随第三支撑架移动;拧紧锁紧螺栓,调节杆通过锁紧螺栓固定于调节座。

11、其四,第二气囊连通有换气管,换气管连通有换气机,第二气囊可随第二支撑架的上下移动逐渐增大或缩小,防护板底端高度略高于第一气囊,避免防护板移动时与气囊发生刮擦,锁紧螺母为手拧螺母,锁紧螺栓为手拧螺栓,手拧螺母和手拧螺栓方便手动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包括支撑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1)左端上侧设置有支撑块(102),所述支撑块(102)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03),所述第一支撑架(103)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04),所述第二支撑架(104)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架(105),所述第一支撑架(103)、第二支撑架(104)与第三支撑架(105)呈台阶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04)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双向丝杆(201)、第一手轮(202),所述支撑板(10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03),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01)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03)内部,所述支撑板(101)前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手轮(202)前端穿过通孔与第一双向丝杆(201)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01)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04),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04)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凹槽(205),所述第一凹槽(205)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06),所述第一凹槽(205)内转动板(206)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转动板(206)远离第一凹槽(2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凹槽(207),所述第二凹槽(207)与第二支撑架(104)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2)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滑槽(208),所述第二支撑架(104)左侧外表面设有与第二滑槽(208)相配合的第二滑块(209),所述第二滑槽(208)和第二滑块(209)的数量均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105)右侧设置有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内部设有第三滑槽(302),所述第三滑槽(302)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303),所述连接板(301)前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双向丝杆(303)通过通孔连接有第二手轮(304),所述第二双向丝杆(303)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块(305),两个所述第三滑块(305)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105)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307)、调节座(308)、锁紧螺栓(309),所述调节杆(307)与第三支撑架(105)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308)与支撑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308)上端开设有调节槽(310),所述调节杆(307)与调节座(308)滑动连接,所述锁紧螺栓(309)穿过调节杆(307)于调节槽(310)外表面与锁紧螺母(311)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311)为手拧螺母,所述锁紧螺栓(309)为手拧螺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03)、第二支撑架(104)、第三支撑架(105)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气囊(312),所述第一支撑架(103)与第二支撑架(104)之间和第二支撑架(104)和第三支撑架(105)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二气囊(313),所述第二气囊(313)连通有换气管(314),所述换气管(314)连通有换气机(315),所述换气机(315)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01)左上端,所述防护板(306)底端高度略高于第一气囊(312)。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包括支撑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1)左端上侧设置有支撑块(102),所述支撑块(102)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03),所述第一支撑架(103)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04),所述第二支撑架(104)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架(105),所述第一支撑架(103)、第二支撑架(104)与第三支撑架(105)呈台阶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04)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双向丝杆(201)、第一手轮(202),所述支撑板(10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03),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01)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03)内部,所述支撑板(101)前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手轮(202)前端穿过通孔与第一双向丝杆(201)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01)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04),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04)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凹槽(205),所述第一凹槽(205)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06),所述第一凹槽(205)内转动板(206)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转动板(206)远离第一凹槽(2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凹槽(207),所述第二凹槽(207)与第二支撑架(104)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2)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滑槽(208),所述第二支撑架(104)左侧外表面设有与第二滑槽(208)相配合的第二滑块(209),所述第二滑槽(208)和第二滑块(209)的数量均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俯卧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