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正专利>正文

一种水中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924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涉及水中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中救援装置,解决了对落水人员的自动施救问题。水中救援装置包括水上救援组件和水下救援组件,水下救援组件包括水下外壳,水下外壳内设有救生筏和用于对救生筏充气的下充气组件,水下外壳尾部设有驱动组件;水上救援组件包括水上外壳,水上外壳内设有折叠游泳圈和用于对折叠游泳圈充气的上充气组件,水下外壳与水上外壳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水上救援组件可对处于水面位置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水下救援组件可对沉入水中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即下充气组件对救生筏充气,将落水人员从水下托起至水面,实现救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中救援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水中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对落水者进行救援,通常是由救援人员将快艇开到落水者附近。然后由救援人员下水或持其他工具去营救落水者,在安全和时效上都不理想。快艇往往停靠在岸边,发现落水者后,救援人员再去开快艇营救,会延误救援时间。救援人员下水营救落水者,对救援人员也可能带来危险。

2、公开号cn 111114718 a的专利公开了智能遥控无人救援船,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船头设有摄像头,所述船体两侧设有感应器,所述船体后顶部设有气囊收纳仓,所述气囊收纳仓内设有与所述船体及充气装置连接的气囊,所述船体内设有集成电路板、蓄电装置、电机、电磁阀及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气囊控制连接,所述感应器与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救援船的救援方式单一,仅能对在水面位置的人员进行救援,无法对沉入水中的落水者进行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水中救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救援设备无法对沉入水中的落水者进行救援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水中救援装置,包括水上救援组件和水下救援组件,水下救援组件包括水下外壳,水下外壳内设有救生筏和用于对救生筏充气的下充气组件,水下外壳尾部设有驱动组件;水上救援组件包括水上外壳,水上外壳内设有折叠游泳圈和用于对折叠游泳圈充气的上充气组件,水下外壳与水上外壳可拆卸连接。水上救援组件可对处于水面位置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即上充气组件对折叠游泳圈进行充气后弹出,使落水人员能够借助折叠游泳圈浮在水面保证安全;水下救援组件可对沉入水中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即下充气组件对救生筏充气,将落水人员从水下托起至水面,实现救援的目的。

4、所述水上外壳内设有上部容纳腔,折叠游泳圈放置在上部容纳腔内;水上外壳上设有舱室门,舱室门与上部容纳腔的开口对应;上充气组件包括上部储气罐和控制器ⅰ,上部储气罐的出气管路穿过上部容纳腔的侧壁与折叠游泳圈连通,上部储气罐的出气管路上设有电磁阀ⅰ,电磁阀ⅰ与控制器ⅰ连接。

5、所述水上外壳顶部设有探测头,探测头与控制器ⅰ连接。探测头能够采集装置周围人员的状态信息,由控制器ⅰ判断人员是否为需要救援。

6、所述水上外壳内还设有对控制器ⅰ、探测头和电磁阀ⅰ供电的蓄电池ⅰ,蓄电池ⅰ与位于水上外壳顶面的太阳能板连接。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ⅰ内,节约能源。

7、所述水下外壳内设有下部容纳腔,水下外壳上铰接有舱室盖,舱室盖与下部容纳腔的开口对应,救生筏放置在下部容纳腔内,水下外壳与舱室盖之间设有电磁锁ⅰ。救生筏充气时,电磁锁ⅰ打开,舱室盖掀开使救生筏弹出。

8、所述下充气组件包括下部储气罐和控制器ⅱ,下部储气罐的出气管路穿过下部容纳腔的侧壁与救生筏连通,下部储气罐的出气管路上设有电磁阀ⅱ,电磁阀ⅱ与控制器ⅱ连接。下部容纳腔具有防水功能,避免水进入控制器,保证控制器的正常使用;控制器ⅱ控制电磁阀ⅱ的通断。

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水下外壳内部的驱动电机和设置在水下外壳外部的螺旋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桨连接。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救援装置的移动。

10、所述水下外壳内还设有对驱动电机、控制器ⅱ和电磁阀ⅱ供电的蓄电池ⅱ,蓄电池ⅱ与位于水上外壳顶面的太阳能板连接。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ⅱ内,节约能源。

11、所述舱室盖与水上外壳通过电磁锁ⅱ连接,蓄电池ⅱ与太阳能板连接的导线接头位于电磁锁ⅱ的位置。

12、所述水下外壳上设有压力表;水下外壳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下端连接有船锚。船锚和牵引绳能够对水下外壳起到固定作用,限制救援装置的移动,使救援装置在不进行救援时不会随水流大范围移动;驱动组件启动时,牵引绳断开连接,便于救援装置移动。

13、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水上救援组件可对处于水面位置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即上充气组件对折叠游泳圈进行充气后弹出,使落水人员能够借助折叠游泳圈浮在水面保证安全;水下救援组件可对沉入水中的落水人员进行救援,即下充气组件对救生筏充气,将落水人员从水下托起至水面,实现救援的目的。

14、救援装置采用太阳能板进行供电以保证救援装置的正常使用,能够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同时能够避免供电维护,降低救援装置的使用成本。

15、救援装置在不进行救援时,牵引绳和船锚配合能够限制救援装置的移动范围,防止救援装置被水流冲走;当救援装置进行救援时,驱动组件启动,牵引绳断开连接,方便救援装置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救援组件和水下救援组件,水下救援组件包括水下外壳(2),水下外壳(2)内设有救生筏(24)和用于对救生筏(24)充气的下充气组件,水下外壳(2)尾部设有驱动组件;水上救援组件包括水上外壳(1),水上外壳(1)内设有折叠游泳圈(14)和用于对折叠游泳圈(14)充气的上充气组件,水下外壳(2)与水上外壳(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内设有上部容纳腔(141),折叠游泳圈(14)放置在上部容纳腔(141)内;水上外壳(1)上设有舱室门(11),舱室门(11)与上部容纳腔(141)的开口对应;上充气组件包括上部储气罐(16)和控制器Ⅰ(17),上部储气罐(16)的出气管路穿过上部容纳腔(141)的侧壁与折叠游泳圈(14)连通,上部储气罐(16)的出气管路上设有电磁阀Ⅰ(15),电磁阀Ⅰ(15)与控制器Ⅰ(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顶部设有探测头(13),探测头(13)与控制器Ⅰ(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内还设有对控制器Ⅰ(17)、探测头(13)和电磁阀Ⅰ(15)供电的蓄电池Ⅰ,蓄电池Ⅰ与位于水上外壳(1)顶面的太阳能板(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外壳(2)内设有下部容纳腔(241),水下外壳(2)上铰接有舱室盖(21),舱室盖(21)与下部容纳腔(241)的开口对应,救生筏(24)放置在下部容纳腔(241)内,水下外壳(2)与舱室盖(21)之间设有电磁锁Ⅰ(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充气组件包括下部储气罐(26)和控制器Ⅱ(27),下部储气罐(26)的出气管路穿过下部容纳腔(241)的侧壁与救生筏(24)连通,下部储气罐(26)的出气管路上设有电磁阀Ⅱ(28),电磁阀Ⅱ(28)与控制器Ⅱ(2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水下外壳(2)内部的驱动电机(231)和设置在水下外壳(2)外部的螺旋桨(23),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与螺旋桨(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外壳(2)内还设有对驱动电机(231)、控制器Ⅱ(27)和电磁阀Ⅱ(28)供电的蓄电池Ⅱ,蓄电池Ⅱ与位于水上外壳(1)顶面的太阳能板(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舱室盖(21)与水上外壳(1)通过电磁锁Ⅱ(3)连接,蓄电池Ⅱ与太阳能板(12)连接的导线接头位于电磁锁Ⅱ(3)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外壳(2)上设有压力表(25);水下外壳(2)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下端连接有船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救援组件和水下救援组件,水下救援组件包括水下外壳(2),水下外壳(2)内设有救生筏(24)和用于对救生筏(24)充气的下充气组件,水下外壳(2)尾部设有驱动组件;水上救援组件包括水上外壳(1),水上外壳(1)内设有折叠游泳圈(14)和用于对折叠游泳圈(14)充气的上充气组件,水下外壳(2)与水上外壳(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内设有上部容纳腔(141),折叠游泳圈(14)放置在上部容纳腔(141)内;水上外壳(1)上设有舱室门(11),舱室门(11)与上部容纳腔(141)的开口对应;上充气组件包括上部储气罐(16)和控制器ⅰ(17),上部储气罐(16)的出气管路穿过上部容纳腔(141)的侧壁与折叠游泳圈(14)连通,上部储气罐(16)的出气管路上设有电磁阀ⅰ(15),电磁阀ⅰ(15)与控制器ⅰ(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顶部设有探测头(13),探测头(13)与控制器ⅰ(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上外壳(1)内还设有对控制器ⅰ(17)、探测头(13)和电磁阀ⅰ(15)供电的蓄电池ⅰ,蓄电池ⅰ与位于水上外壳(1)顶面的太阳能板(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外壳(2)内设有下部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正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