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9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包括具有配置以膨润或溶解于生物组织内且具有微针形状的生物相容性基质,以及多个实心或多孔微球,其形成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的表面上或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包括可刺入皮肤的添加部和支撑上述添加部的基底部,上述生物相容性材料在刺入皮肤时,可在数秒至数时间内膨润或吸收于生物组织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申请通过使用水溶性成分,有利于在皮肤内自然溶解;且相对于传统的产品用的是多孔性微粒子,本申请用的是实心或多孔微球;本申请通过基底和微针阵列直接结合,减少了厚度,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尤其涉及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


技术介绍

1、作为用于适用于人体的多种医药的有效的药物传递的方法,广泛地适用通过皮下注射针以液状形态注入医药的方式。但是,直径为数毫米左右的皮下注射针刺激存在于皮肤的多个痛点,从而给患者带来痛症,而要想使用上述皮下注射针,则存在需要高度熟练的问题;为了克服皮下注射针所具有的如上所述的多种缺点,活跃地研究利用直径和高度限于数十或数百微米的微针装置的药物的经皮传递方法。微针装置利用穿过作为经皮药物传递的主要屏障层的皮肤的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layer)的多个微针来一次形成贯通毛皮部的许多通道。通过上述许多通道,充分量的药物可到达表皮层(epidermislayer)或真皮层(dermis layer),之后,药物通过血管和淋巴腺被吸收,从而被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内;如申请号为201510760342.8的中国专利,该申请中用的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有机溶剂溶,不利于在皮肤内自然溶解,且该申请中微针通过衬垫与微针贴片连接,增加了厚度,因此,亟需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包括具有配置以膨润或溶解于生物组织内且具有微针形状的生物相容性基质,以及多个实心或多孔微球,其形成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的表面上或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包括可刺入皮肤的添加部和支撑上述添加部的基底部,上述生物相容性材料在刺入皮肤时,可在数秒至数时间内膨润或吸收于生物组织内。

4、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包括透明质酸钠、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钠。

5、优选地,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的高度在200-300微米,多个所述基底部的直径为100-200微米。

6、优选地,还包括共同基底层,所述共同基底层与所述基底部相连接。

7、优选地,所述共同基底层和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由相同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一体化形成。

8、优选地,所述添加部的强度≥0.05n。

9、优选地,所述微球尺寸为1-40微米。

10、优选地,一种微针及微针贴片,包括附着板,以及上述所述的微针阵列形成于所述附着板上,所述附着板及所述微针阵列的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化形成。

11、优选地,还包括位于边缘部的粘结层,从而以可稳定地附着在如眼底、嘴唇周围、胳膊、肩膀、腹部等的适用部位的任意大小和形状切割成型,且可长时间维持皮肤附着,附着板提供为了皮肤附着而向微针贴片的边缘部扩张的粘结层,附着板和生物相容性基质可通过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粘结层来相结合。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传统的产品用的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有机溶剂溶不利于在皮肤内自然溶解,本申请通过使用水溶性成分,有利于在皮肤内自然溶解;且相对于传统的产品用的是多孔性微粒子,本申请用的是实心或多孔微球;本申请通过基底和微针阵列直接结合,减少了厚度,也增加了连接强度,便于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配置以膨润或溶解于生物组织内且具有微针形状的生物相容性基质(20),以及多个实心或多孔微球,其形成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的表面上或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内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包括可刺入皮肤的添加部(201)和支撑上述添加部(201)的基底部(2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的高度在200-300微米,多个所述基底部(202)的直径为100-200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同基底层(203),所述共同基底层(203)与所述基底部(202)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基底层(203)和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由相同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一体化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部(201)的强度≥0.05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尺寸为1-40微米。

7.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板(30),以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针阵列形成于所述附着板(30)上,所述附着板(30)及所述微针阵列的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化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边缘部的粘结层(3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配置以膨润或溶解于生物组织内且具有微针形状的生物相容性基质(20),以及多个实心或多孔微球,其形成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的表面上或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内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包括可刺入皮肤的添加部(201)和支撑上述添加部(201)的基底部(2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基质(20)的高度在200-300微米,多个所述基底部(202)的直径为100-200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同基底层(203),所述共同基底层(203)与所述基底部(202)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焕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