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70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应用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幕墙,所述幕墙正面的两侧均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所述幕墙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水箱和收集箱;通过水箱底部的滴水孔将收集的雨水滴落到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的内部,使土壤吸收水分,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孔板和漏水孔滴落到收集箱内部储存,然后将收集箱内部的水回抽到水箱的内部进行二次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收集雨水对绿植幕墙进行浇水的功能,从而节约水源,同时可以将多余的水分落下,避免浇水过多的现象,并且也在雨水不足时也可以通过向收集箱的内部主动加水,来进行自动浇水,十分方便好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建工程,特别涉及一种绿植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1、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具有隔音、隔热和装饰等效果。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绿化和建筑物外观装饰有了新的要求。

2、目前,公开号为:cn212866513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绿植生态建筑幕墙,包括底座、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固定板以及多个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且沿竖向分布以供种植植物的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内种植框以及沿竖向滑移套设于内种植框且位于内种植框下方的外种植框,所述底座设置有调节内种植框滑移位置的调节机构。本申请具有增加种植范围,提高种植植物的多样性的效果。

3、为了美化环境,现有的建筑幕墙会在外层栽种绿植,现有的绿植盒主要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在幕墙上的,这导致在安装好后绿植盒难以移动,致使绿植盒的上下间距无法调节,因而无法根据实际栽种的绿植种类调节绿植盒的间距,在栽种灌木类绿植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红枫等,后期容易因间距小而造成绿植生长空间受限,但是在栽种藤类如金银花、常春藤、葡萄等,又会因为绿植植株矮小,导致绿植盒之间存在大量裸露空间,美观性很差,违背了绿植建筑幕墙美化环境的核心理念,不够实用;同时由于幕墙比较薄,难以储存水分,导致绿植需要人为经常洒水,比较麻烦,而且浇水量无法控制,浇洒太多水,湿气又十分重,吸引蚊虫,并且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浇洒,浪费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优点是便于根据绿植盒栽种植物调节之间的间距和可以收集雨水对绿植幕墙进行自动定量浇水的功能。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包括幕墙,所述幕墙正面的两侧均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所述幕墙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水箱和收集箱,所述第一绿植盒和水箱底部的两侧均开通有滴水孔,所述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的内部均安装有孔板,所述第二绿植盒的底部开通有同收集箱配合使用的漏水孔;所述幕墙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分别固定在不同滑块的两侧,所述滑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同锥形块配合使用的螺栓,所述锥形块远离螺栓的一端安装有同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锥形块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同滑块滑动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靠近锥形块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同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栓使锥形块往回滑动,从而使夹板复位到滑块的两端与滑槽的两侧脱离,在第一绿植盒或者第二绿植盒进行调节上下位置后进行固定的设置,实现了便于根据绿植盒栽种植物调节之间间距的效果,从而提高绿植建筑幕墙的实用性;通过水箱底部的滴水孔将收集的雨水滴落到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的内部,使土壤吸收水分,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孔板和漏水孔滴落到收集箱内部储存,然后将收集箱内部的水回抽到水箱的内部进行二次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收集雨水对绿植幕墙进行浇水的功能,从而节约水源,同时可以将多余的水分落下,避免浇水过多的现象,并且也在雨水不足时也可以通过向收集箱的内部主动加水,来进行自动浇水,十分方便好用。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泵机,所述泵机的输出端连通有同水箱固定连通的回流管。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启泵机从而可以将收集箱内部的水源通过回流管泵入到水箱的内部进行浇水。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内部远离回流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溢流管。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雨水漫过溢流管时,将溢出的雨水排出水箱的内部,避免水箱内部雨水过多漫出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为v型开口状。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水箱对雨水的收集效率。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滴水孔底部设置有分别同第一绿植盒和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花洒。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雨水的浇洒范围和均匀性。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板远离锥形块的一侧开设有齿牙。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夹板和滑槽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的紧固性。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板的顶部设置有同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固定连接的吸水棉。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箱内绿植的水源蓄积量,避免出现浇水不足的现象。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板的顶部粘接有反光贴。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太阳直射水箱,避免泵入水箱内部的水源温度增高损坏绿植根茎。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转动螺栓使锥形块往回滑动,从而使夹板复位到滑块的两端与滑槽的两侧脱离,在第一绿植盒或者第二绿植盒进行调节上下位置后进行固定的设置,实现了便于根据绿植盒栽种植物调节之间间距的效果,从而提高绿植建筑幕墙的实用性;

20、2、通过水箱底部的滴水孔将收集的雨水滴落到第一绿植盒和第二绿植盒的内部,使土壤吸收水分,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孔板和漏水孔滴落到收集箱内部储存,然后将收集箱内部的水回抽到水箱的内部进行二次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收集雨水对绿植幕墙进行浇水的功能,从而节约水源,同时可以将多余的水分落下,避免浇水过多的现象,并且也在雨水不足时也可以通过向收集箱的内部主动加水,来进行自动浇水,十分方便好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包括幕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1)正面的两侧均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所述幕墙(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水箱(4)和收集箱(8),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水箱(4)底部的两侧均开通有滴水孔(6),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的内部均安装有孔板(5),所述第二绿植盒(3)的底部开通有同收集箱(8)配合使用的漏水孔(9);所述幕墙(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分别固定在不同滑块(11)的两侧,所述滑块(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13),所述滑块(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同锥形块(13)配合使用的螺栓(12),所述锥形块(13)远离螺栓(12)的一端安装有同滑块(11)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6),所述锥形块(13)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同滑块(11)滑动连接的夹板(14),所述夹板(14)靠近锥形块(13)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同滑块(11)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8)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泵机(17),所述泵机(17)的输出端连通有同水箱(4)固定连通的回流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内部远离回流管(18)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溢流管(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集水板(20),所述集水板(20)为V型开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孔(6)底部设置有分别同第一绿植盒(2)和水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花洒(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4)远离锥形块(13)的一侧开设有齿牙(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5)的顶部设置有同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固定连接的吸水棉(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20)的顶部粘接有反光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植建筑幕墙,包括幕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1)正面的两侧均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所述幕墙(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水箱(4)和收集箱(8),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水箱(4)底部的两侧均开通有滴水孔(6),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的内部均安装有孔板(5),所述第二绿植盒(3)的底部开通有同收集箱(8)配合使用的漏水孔(9);所述幕墙(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第一绿植盒(2)和第二绿植盒(3)分别固定在不同滑块(11)的两侧,所述滑块(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13),所述滑块(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同锥形块(13)配合使用的螺栓(12),所述锥形块(13)远离螺栓(12)的一端安装有同滑块(11)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6),所述锥形块(13)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同滑块(11)滑动连接的夹板(14),所述夹板(14)靠近锥形块(13)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同滑块(11)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华万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