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灯及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38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灯及照明系统,其包括轨道体,所述轨道体的表面设有轨槽,所述轨槽沿着所述轨道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包括灯座、动力源、行走轮组和灯体,所述动力源和所述行走轮组分别装设在所述灯座上,且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行走轮组驱动连接,所述行走轮组可滚动的装设在所述轨槽内,所述灯体装设在所述灯座的上表面;以及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可分离的磁吸连接所述灯座与所述轨道体。安装时仅需对准并组配行走轮组与轨槽,即可完成照明灯与轨道体组装并形成传动链接,组装结构简单,且部件装配精度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轨道灯及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1、照明设备是能够提供照明光线,以满足用户照明需求的电器设备,其广泛应用于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各种场合中,这其中,照明灯便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但传统的照明灯基本为固定式安装,而用户是随机活动的,用户与照明灯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照明效果,因此为了能够匹配用户的活动以始终保持较佳的照明距离,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传统照明灯的衍生品--轨道灯。

2、所谓轨道灯,是指灯具能够在预设的轨道上移动,从而跟随用户的活动而持续提供优质照明效果的一种灯具。轨道灯通过移动机构安装在轨道上,现有的移动机构采用电机、链轮及链条的组合形式,结构复杂,部件安装配合精度要求高,灯具安装拆卸较为不便,一定程度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灯及照明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结构复杂,部件装配精度要求高,装拆操作不便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轨道灯,其包括:

3、轨道体,所述轨道体的表面设有轨槽,所述轨槽沿着所述轨道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4、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包括灯座、动力源、行走轮组和灯体,所述动力源和所述行走轮组分别装设在所述灯座上,且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行走轮组驱动连接,所述行走轮组可滚动的装设在所述轨槽内,所述灯体装设在所述灯座的上表面;以及

5、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可分离的磁吸连接所述灯座与所述轨道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槽包括第一轨槽和第二轨槽,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沿着所述轨道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布置,所述行走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走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一轨槽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二轨槽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的其中之一设有止脱轨沿,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轮周面的其中之一设有与所述止脱轨沿向适配的止脱凹槽,所述止脱凹槽与所述止脱轨沿适配卡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体,所述灯座具有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所述第二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轨道体的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磁吸体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磁吸体具有伸出或平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的第一吸合面,所述第一吸合面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磁吸。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轨道体的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磁吸体嵌装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二磁吸体具有伸出或平齐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的第二吸合面,所述第二吸合面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磁吸。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包括转向电机、转向立柱、灯罩、发光体、检测器件和控制板,所述转向电机和所述控制板分别装设在所述灯座内且相互电性连接,所述转向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向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灯罩连接,所述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外部,所述发光体和所述检测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12、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电源和如上所述的轨道灯,所述电源与所述轨道灯电性连接。

13、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方案的轨道灯在使用时,首先将轨道体铺设到使用场地的地面上,然后将照明灯的行走轮组对准轨道体的轨槽,释放照明灯放置到轨道体上使行走轮组装入轨槽内,之后再将磁吸组件连接至灯座与轨道体之间即可,磁吸组件提供磁吸力而能保证照明灯与轨道体连接稳固可靠而不容易发生脱轨问题;当用户在使用场地内行走移动时,动力源驱动行走轮组沿着轨槽滚动,照明灯便能在轨道体上跟随用户进行移动,灯体为用户提供照明光线从而能满足用户的照明需要。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安装时仅需对准并组配行走轮组与轨槽,即可完成照明灯与轨道体组装并形成传动链接,组装结构简单,且部件装配精度要求低,借助照明灯的自重及磁吸组件的磁吸力作用,一方面能在使用时保证照明灯可靠安装在轨道体上,另一方面当需要维修或更换使用场地时,可直接提拉照明灯使其与轨道体快速分离,装拆操作便捷省力,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槽包括第一轨槽和第二轨槽,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沿着所述轨道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布置,所述行走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走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一轨槽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二轨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的其中之一设有止脱轨沿,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轮周面的其中之一设有与所述止脱轨沿向适配的止脱凹槽,所述止脱凹槽与所述止脱轨沿适配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体,所述灯座具有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所述第二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轨道体的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磁吸体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磁吸体具有伸出或平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的第一吸合面,所述第一吸合面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磁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轨道体的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磁吸体嵌装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二磁吸体具有伸出或平齐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的第二吸合面,所述第二吸合面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磁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转向电机、转向立柱、灯罩、发光体、检测器件和控制板,所述转向电机和所述控制板分别装设在所述灯座内且相互电性连接,所述转向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向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灯罩连接,所述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外部,所述发光体和所述检测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8.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轨道灯,所述电源与所述轨道灯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槽包括第一轨槽和第二轨槽,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沿着所述轨道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布置,所述行走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走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一轨槽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行走轮可滚动的装设于所述第二轨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的其中之一设有止脱轨沿,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轮周面的其中之一设有与所述止脱轨沿向适配的止脱凹槽,所述止脱凹槽与所述止脱轨沿适配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吸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磁吸体,所述灯座具有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所述第二磁吸体装设于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轨道体的表面可分离的磁吸并可相对滑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柏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