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22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这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无需在钢框架结构的主体型钢上开洞,保证模块化建筑和钢框架结构连接后连接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上述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包括:钢框架、模块化建筑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承接板和连接紧固件,第一承接板设置于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之间,连接紧固件的一端与第一承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模块化建筑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不适合将模块化建筑和钢框架结构连接,会使整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模块化建筑,是指将建筑分成若干空间模块,模块内的一切设备、管线、装修、固定家具均已做好,外立面装修也可以完成。将这些模块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可以像“搭建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模块化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和资源,因为模块化建筑可以实现拆卸组装,可以被重复利用,避免了传统建筑的浪费。其次,模块化建筑可以满足客户的未来扩充或者改装要求,因为模块化建筑可以通过不同拼装方式改变建筑整体的布局和功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模块化建筑还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因为工业化生产可以保证其构件的精度,材料可以有效利用,成本低廉、品质有保证。随着模块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领域将采用模块化建筑,例如住宅、旅游地区的旅馆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

2、现有的模块化建筑结构连接节点主要是在底部和顶部模块梁开洞,通过对拉螺栓和定位销轴贯穿底梁和顶梁将两个模块化建筑进行连接。钢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结构主体。但如果在钢框架结构的主体型钢上开洞,然后与模块化建筑进行连接,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因此模块化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不适合将模块化建筑和钢框架结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不适合将模块化建筑和钢框架结构连接,会使整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需在钢框架结构的主体型钢上开洞,保证模块化建筑和钢框架结构连接后连接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包括:

3、钢框架;

4、模块化建筑;

5、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承接板和连接紧固件,所述第一承接板设置于所述钢框架与所述模块化建筑之间,所述连接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模块化建筑连接。

6、可选的,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模块柱、模块梁和模块角件,所述模块角件与所述连接紧固件连接,所述模块柱与所述模块角件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模块柱与所述模块角件相垂直,所述模块梁设置于所述模块角件远离所述模块柱的一端。

7、可选的,所述模块角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模块角件底面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紧固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8、可选的,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螺柱和螺母,所述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螺柱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

9、可选的,所述螺母与所述模块角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承接板。

10、可选的,第一承接板的厚度为[20,40]mm。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模块角件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模块角件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导向孔内。

13、可选的,所述钢框架包括:钢框架柱和钢框架梁,所述钢框架柱和所述钢框架梁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承接板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梁上表面。

14、可选的,所述钢框架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间隔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梁上。

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包括:钢框架、模块化建筑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承接板和连接紧固件,第一承接板设置于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之间,连接紧固件的一端与第一承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模块化建筑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承接板作用连接紧固件的承载体,然后用连接紧固件将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在一起,避免了在钢框架上打孔,从而这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较高和稳定性较好。

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模块角件上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在模块角件底面与安装槽槽底之间开设有安装孔,紧固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后伸入到安装槽内。紧固连接件包括螺柱和螺母,设置安装槽以后,预留出了安装空间,便于拧紧螺母。

1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连接组件包括导向件,导向件的一端与第一承接板连接,另一端插入模块角件的导向孔内。通过导向件和导向孔的配合,便于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安装工作的进行。

19、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钢框架包括钢框架柱和钢框架梁,钢框架柱和钢框架梁垂直设置。并且在钢框架梁上设置有肋板,可以提高钢框架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后的连接节点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2)包括:模块柱(201)、模块梁(202)和模块角件(203),所述模块角件(203)与所述连接紧固件连接,所述模块柱(201)与所述模块角件(20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模块柱(201)与所述模块角件(203)相垂直,所述模块梁(202)设置于所述模块角件(203)远离所述模块柱(20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角件(203)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模块角件(203)底面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紧固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螺柱(3021)和螺母(3022),所述螺柱(30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柱(30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螺柱(302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30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3022)与所述模块角件(20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承接板(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承接板(301)的厚度为[20,4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导向件(303),所述导向件(3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板(3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模块角件(20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角件(203)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件(30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导向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1)包括:钢框架柱(101)和钢框架梁(102),所述钢框架柱(101)和所述钢框架梁(10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承接板(301)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梁(102)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1)还包括肋板(103),所述肋板(103)间隔设置于所述钢框架梁(10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2)包括:模块柱(201)、模块梁(202)和模块角件(203),所述模块角件(203)与所述连接紧固件连接,所述模块柱(201)与所述模块角件(20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模块柱(201)与所述模块角件(203)相垂直,所述模块梁(202)设置于所述模块角件(203)远离所述模块柱(20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角件(203)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模块角件(203)底面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紧固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螺柱(3021)和螺母(3022),所述螺柱(30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柱(30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螺柱(302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30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框架与模块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林何洪霍同洋常明媛张蓉吕亮李可军董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