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16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包括顶推平台以及推动顶推平台上的钢梁沿桥梁纵向方向移动的连续顶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跨钢梁的上端设有临时斜拉索塔,所述临时斜拉索塔包括塔身,在第一跨钢梁的上端设有临时斜拉索塔,所述临时斜拉索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上设有与钢梁锚固连接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撑起第一跨钢梁前部,所述第一跨钢梁的后端还设有配重。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跨钢梁上端设计临时斜拉索塔进行加固,实现无导梁顶推施工,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员的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大跨度组合工字梁钢桥的钢主梁安装施工多采用导梁连续顶推法、架桥机整孔安装法、支架安装法、大节段钢梁提升安装等施工方法。从前面常用施工方法在山区条件下的适用性比较可以看出,对于交通组织条件和地形条件相对不便的山区装配化组合梁钢桥施工而言,导梁顶推法和和架桥机整孔安装法都具有良好的地形适用性和工期效率,但由于导梁和架桥机的专用性,其施工方法的标准化程度相对不足,由于架桥机租赁费用的快速上升,导梁顶推法的综合经济性和适用性已经优于架桥机整孔安装法。但是传统的导梁顶推法存在导梁安装和拆除占用工期长、导梁无法通用、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2、综上,有必要对现有顶推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通过在第一跨钢梁上端设计临时斜拉索塔进行加固,实现无导梁顶推施工,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员的作业风险。

2、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包括顶推平台以及推动顶推平台上的钢梁沿桥梁纵向方向移动的连续顶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跨钢梁的上端设有临时斜拉索塔,所述临时斜拉索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上设有与钢梁锚固连接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撑起第一跨钢梁前部,所述第一跨钢梁的后端还设有配重。

3、具体的,所述塔身上对称设置有前排斜拉索和后排斜拉索,所述前排斜拉索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的前端连接,所述后排斜拉索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跨钢梁的后端还设有配重。

4、具体的,所述前排斜拉索和后排斜拉索在所述塔身上自上至下设置多个。

5、具体的,所述临时斜拉索塔沿着所述第一跨钢梁的纵向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多个。

6、具体的,所述第一跨钢梁的前端沿桥梁纵向方向设有若干前排抗风索组,每排所述前排抗风索组包括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的两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上最外侧的两个塔身连接。

7、具体的,所述第一跨钢梁的后端沿桥梁纵向方向设有若干后排抗风索组,每排所述后排抗风索组包括交叉布置的两根后抗风索,交叉布置的两根后抗风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的两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上最外侧的两个塔身连接。

8、具体的,所述连续顶推组件包括滑道梁、滑设于所述滑道梁上的滑块以及通过牵引索驱动所述滑块及滑块上的钢梁顺着所述滑道梁移动的连续牵引千斤顶。

9、具体的,所述顶推平台和连续牵引千斤顶分别布置在桥梁的两侧;

10、其中,所述顶推平台搭设在临时墩或桥梁的主墩上,所述连续牵引千斤顶设置在千斤顶固定墩上,所述主墩上设有落梁千斤顶,所述滑道梁沿桥梁纵向方向设置于顶推平台及顶推平台前方的各个主墩顶部上。

11、具体的,所述桥梁为引桥,所述千斤顶固定墩为正桥的桥塔。

12、具体的,所述连续牵引千斤顶并排布置两组,所述牵引索的一端与所述连续牵引千斤顶的牵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的前端锚固连接。

13、具体的,所述钢梁顶推过程中,每个所述滑道梁中至少有两块滑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跨钢梁上端设计临时斜拉索塔进行加固,通过斜拉索撑起第一跨钢梁前部,利用第一跨钢梁后部配重以平衡第一跨钢梁前部的悬臂部分重量,从而达到省略导梁的目的,不仅充分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而且降低施工人员的作业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包括顶推平台(1)以及推动顶推平台(1)上的钢梁沿桥梁纵向方向移动的连续顶推组件(2),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跨钢梁(3)的上端设有临时斜拉索塔(4),所述临时斜拉索塔(4)包括塔身(401),所述塔身(401)上设有与钢梁锚固连接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撑起第一跨钢梁(3)前部,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后端还设有配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401)上对称设置有前排斜拉索(402)和后排斜拉索(403),所述前排斜拉索(402)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3)的前端连接,所述后排斜拉索(403)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3)的尾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斜拉索(402)和后排斜拉索(403)在所述塔身(401)上自上至下设置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斜拉索塔(4)沿着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纵向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前端沿桥梁纵向方向设有若干前排抗风索组(5),每排所述前排抗风索组(5)包括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的两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上最外侧的两个塔身(4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后端沿桥梁纵向方向设有若干后排抗风索组(6),每排所述后排抗风索组(6)包括交叉布置的两根后抗风索,交叉布置的两根后抗风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的两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上最外侧的两个塔身(4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顶推组件(2)包括滑道梁(201)、滑设于所述滑道梁(201)上的滑块(202)以及通过牵引索(204)驱动所述滑块(202)及滑块(202)上的钢梁顺着所述滑道梁(201)移动的连续牵引千斤顶(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平台(1)和连续牵引千斤顶(203)分别布置在桥梁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为引桥,所述千斤顶固定墩(8)为正桥的桥塔,所述钢梁顶推过程中,每个所述滑道梁(201)中至少有两块滑块(20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牵引千斤顶(203)并排布置两组,所述牵引索(204)的一端与所述连续牵引千斤顶(203)的牵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3)的前端锚固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包括顶推平台(1)以及推动顶推平台(1)上的钢梁沿桥梁纵向方向移动的连续顶推组件(2),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跨钢梁(3)的上端设有临时斜拉索塔(4),所述临时斜拉索塔(4)包括塔身(401),所述塔身(401)上设有与钢梁锚固连接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撑起第一跨钢梁(3)前部,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后端还设有配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401)上对称设置有前排斜拉索(402)和后排斜拉索(403),所述前排斜拉索(402)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3)的前端连接,所述后排斜拉索(403)的另一端与第一跨钢梁(3)的尾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斜拉索(402)和后排斜拉索(403)在所述塔身(401)上自上至下设置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斜拉索塔(4)沿着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纵向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导梁大跨钢梁连续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钢梁(3)的前端沿桥梁纵向方向设有若干前排抗风索组(5),每排所述前排抗风索组(5)包括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交叉布置的两根前抗风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的两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跨钢梁(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富付华何明华宋枝引向勇柴飞潘兴燕邹飘黄鑫煜王桥熊佳源龙文斌郑先涛程泓恺雷念鲁岱周张阳华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