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及设计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374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并提供该减振降噪结构设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是由第一层高阻尼合金层、第二层玻璃钢层、第三层复合橡胶阻尼层、第四层聚氨酯阻尼层,第五层钢板弹性约束层顺序粘连形成,可以在高温环境中仍然保持良好的阻尼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尼减振降噪,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以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减振降噪是现代车辆设备必备的技术之一,可以直接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舒适度,在发动机壳体降噪技术中,主要包括增大壳体的刚度或壳体外添加阻尼降噪结构两个方向,增大壳体刚度的方式一般采用加厚、更换材料,或者对壳体底部进行诸如波浪形、添加加强筋等结构设计,添加阻尼降噪结构的方式一般为添加一层粘弹性橡胶层和约束层。

2、利用阻尼降噪结构进行降噪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优点是无需改变原结构构型即可处理振动噪音问题,例如可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底壳、气门罩、齿轮室罩等壳体位置,主要是利用自身具有的高阻尼特性减缓壳体的振动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可以有效的抑制噪音。目前应用较多的多层阻尼降噪材料,但是其在高温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该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可以在高温环境中仍然保持良好的阻尼降噪效果。

2、提供该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的设计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是由第一层高阻尼合金层、第二层玻璃钢层、第三层复合橡胶阻尼层、第四层聚氨酯阻尼层,第五层钢板弹性约束层顺序粘连形成。

4、所述玻璃钢层为蜂窝板状结构。玻璃钢蜂窝板状结构可以隔绝一部分来自壳体的热量,并由于玻璃钢层增加了阻尼层到壳体的距离,从而在弯曲振动时扩大阻尼层的阻尼效应。

5、所述高阻尼合金为金属材料强度和减振材料的高衰减性能的合金,包括锰铜合金或镍钛合金。

6、所述各层材料的厚度、形状、工作温度根据使用工况设计。

7、所述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固定连接在安装壳板上。

8、本专利技术减振降噪结构,可以很好的适应高温环境,保证使用设备的减振效果。

9、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设计方法,

10、对损耗因子进行确定,

11、1)将各层记序

12、对于该五层结构其弯矩m表示为,

13、

14、其中ei*表示该组合结构的弯曲复刚度;ei0表示各层以自身中性面计算的弯曲刚度总和;fi为各层的纯拉伸力;hio为i层中性面至组合结构中性面的距离;di为第一层中性面至第i层中性面的距离;li为完全耦连情况下组合结构中性面至第i层中性面的距离;d为第一层至组合结构中性面的距离;

15、所以

16、,

17、纯弯曲振动下

18、,

19、因此

20、,

21、组合结构中性面表示为,

22、,

23、其中弹性层自身的中性面至参考面的距离;d组合结构中性面至参考面的距离;

24、对于各弹性层,

25、表示各层的中心应变,

26、,

27、,

28、,

29、设,表示剪切角对x的微分,表示坐标为x这一点的曲率,为它们的比值,

30、,

31、传递刚度为,

32、,式中ei∞表示各层完全耦连情况下的弯曲刚度,

33、其中,

34、所以,

35、距离为,为第一层中性面至完全耦连结构中性面的距离,

36、故刚度参数,

37、耦联参数,

38、耗损因子。

39、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可以对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的层结构进行设计,从而保证该阻尼结构的耐高温性和减振降噪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层高阻尼合金层、第二层玻璃钢层、第三层复合橡胶阻尼层、第四层聚氨酯阻尼层,第五层钢板弹性约束层顺序粘连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层为蜂窝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合金为金属材料强度和减振材料的高衰减性能的合金,包括锰铜合金或镍钛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材料的厚度、形状、工作温度根据使用工况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固定连接在安装壳板上。

6.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层高阻尼合金层、第二层玻璃钢层、第三层复合橡胶阻尼层、第四层聚氨酯阻尼层,第五层钢板弹性约束层顺序粘连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层为蜂窝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组合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合金为金属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勇胡西安李占龙孟杰秦园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