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54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包括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和执行单元,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以及行星轮系组件,第二传动轴可旋转地穿设于第一传动轴内;行星轮系组件包括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和第五传动轴;执行单元包括桨叶外框、螺旋带状刮板、第一叶片式搅拌桨、第二叶片式搅拌桨以及第三叶片式搅拌桨。该装置含有三层搅拌区域,覆盖搅拌釜内所有空间,有效避免非牛顿流体在搅拌过程中存在的搅拌死区的问题,有效刮除搅拌釜内壁上粘连流体;其中处于三重剪切搅拌区域内部三个搅拌桨在自转‑公转过程中相邻搅拌桨的叶片相互交错对溶液产生剪切效果,极大的提升了非牛顿流体的混合搅拌效率和分散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属于流体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牛顿流体在工程、生物医学和化学等领域中都开始被广泛应用,但其具有的剪切稀化、剪切稠化或粘弹性等特殊流变特性,大幅增加了其搅拌混合过程的研究难度,致使其搅拌问题至今仍是一大难题。

2、非牛顿流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不同,其粘度是关于剪切速率的函数,并不满足牛顿实验定律。因为非牛顿流体具有一定的流变性和高粘度,在使用传统的单桨搅拌器对非牛顿流体进行搅拌时,很难使搅拌桨叶扫掠区域外的流体形成稳定的流场,甚至会有搅拌死区,对非牛顿流体的混合极为不利。润滑脂具有高粘度,低雷诺数的特点,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以润滑脂的生产过程为例,为了提高和改善润滑脂各方面的性能,在润滑脂成脂后会加入添加剂,而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混合均匀性是影响润滑脂性能的重要因素。

3、目前混合搅拌通常使用内外桨同心反方向旋转的搅拌机,并且反应釜壁上会通有高温油对润滑脂加热以满足生产条件,这种搅拌方法对于以润滑脂为典型的非牛顿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内部设置有滚珠丝杆升降机(12)和升降导轨(13),所述底座(1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滚珠丝杆升降机(12)输出端连接的支撑横梁(14),所述滚珠丝杆升降机(12)用于驱动支撑横梁(14)沿升降导轨(13)相对于底座(11)进行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内部设置有滚珠丝杆升降机(12)和升降导轨(13),所述底座(1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滚珠丝杆升降机(12)输出端连接的支撑横梁(14),所述滚珠丝杆升降机(12)用于驱动支撑横梁(14)沿升降导轨(13)相对于底座(11)进行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2)的上端连接有旋转支撑组件(6),下端连接有圆锥滚子轴承(305),所述第一传动轴(34)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2)上端的旋转支撑组件(6)以及下端的圆锥滚子轴承(305)内,第一传动轴(34)通过旋转支撑组件(6)和圆锥滚子轴承(305)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2)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轴套(3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2)上端的旋转支撑组件(6)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链轮(36)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3)的上端连接有旋转支撑组件(6),第二安装支架(3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连接有旋转支撑组件(6),所述第二传动轴(302)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3)上下两端的旋转支撑组件(6)内,第二传动轴(302)通过旋转支撑组件(6)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3)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轴套(30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3)上端的旋转支撑组件(6)内,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链轮(3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非牛顿流体混合的三重剪切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系组件(35)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4)连接的轮系上板(351)、轮系下板(352)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轮系上板(351)与轮系下板(352)之间的若干连接柱(353);其中,所述第三传动轴(354)、第四传动轴(355)和第五传动轴(356)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轮系上板(351)与轮系下板(352)之间,所述第四齿轮(3510)位于所述第一齿轮(357)、第二齿轮(358)以及第三齿轮(359)之间且与其组成行星轮系;所述轮系上板(351)和轮系下板(352)均连接有若干旋转支撑组件(6),所述第三传动轴(354)、第四传动轴(355)和第五传动轴(356)通过旋转支撑组件(6)与所述轮系上板(351)和轮系下板(352)可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支撑组件(6)包括深沟球轴承(62)、套设于所述深沟球轴承(62)外的轴承座(61)以及设置于所述深沟球轴承(62)与所述轴承座(61)之间的卡簧(63)。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善华王俊其任海栋朱忠杰卞达倪自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