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11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包括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喷雾上盖以及与所述喷雾上盖通过螺纹连接且呈半椭圆型构造的药液容器,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中心设有贯穿底部且两端伸出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部套接有输液管体,所述输液管体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输液管体的底部设有衔接底片,所述衔接底片沿其四周均匀分布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药液容器下部形态相适应的虹吸管体;所述输液管体的顶部设有下卡接环,所述下卡接环通过四根弧形连接杆与所述输液管体的外壁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反流且适用于坐卧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


技术介绍

1、雾化器用于将药液雾化后宫患者进行吸入,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目的。现有雾化器多是针对上身竖直的病人,雾化嘴与药杯直接连接,无弯曲角度,雾化液与雾化芯的关键雾化装置均位于药杯底部,卧床病人则需要将雾化器倾倒使用,此时雾化液会因雾化器整体方向变化成横向而得不到充分雾化,甚至会从药杯中反流至面罩上,洒在病人脸上。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公开号为cn215231183u公开了一种使用于平卧病患的雾化器,在患者需要平躺使用时,通过连接座61内侧弹簧63的弹性推动,使滑插杆62进入卡槽43内实现对雾化输送管21和斗形承载杯4之间的快速定位,之后将雾化输送管21和斗形承载杯4投入器体1内,使得限位卡柱41进入定位槽11内对斗形承载杯4限位,之后将雾化顶座2拧接于器体1的底部实现固定,此时在雾化使用时投入斗形承载杯4内的雾化液在倾斜状态下也能充满底部,保证出雾稳定性,而患者坐起使用时,操作人员可将雾化顶座2拧拆,通过雾化输送管21将斗形承载杯4上拉从器体1内取出,之后拨板621推动滑插杆62从卡槽43内脱出,实现对斗形承载杯4的拆除,更换时通过将拨板621将滑插杆62向连接座61拉动,使得弹簧63受到压力收缩,之后将雾化顶座2插入限位座51的内侧,通过弹簧63的弹性推动使得滑插杆62从连接座61内脱出且一端延伸卡接进入限位座51的内侧,实现对筒形承载杯5与雾化输送管21之间的对接安装,安装后将雾化输送管21和筒形承载杯5插入器体1内,重新将雾化顶座2拧接即可,从而便于根据患者的躺坐状态对斗形承载杯4和筒形承载杯5实现切换使用。该装置虽然解决上述所述技术问题,但是其结构复杂,操作还需要根据患者姿势变换内部配件,操作繁琐不便利。为此,本申请旨在现有一次性雾化药杯结构上进行改进,使其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且保证不反流的同时适用于坐卧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不反流且适用于坐卧姿势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包括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喷雾上盖以及与所述喷雾上盖通过螺纹连接且呈半椭圆型构造的药液容器,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中心设有贯穿底部且两端伸出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部套接有输液管体,所述输液管体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输液管体的底部设有衔接底片,所述衔接底片沿其四周均匀分布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药液容器下部形态相适应的虹吸管体;所述输液管体的顶部设有下卡接环,所述下卡接环通过四根弧形连接杆与所述输液管体的外壁连接;

4、所述喷雾上盖的顶部中心设有出液管口,所述出液管口的下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底部设有分隔板,所述环形挡板通过三根上连接杆连接分隔板,在喷雾上盖和药液容器连接状态下,所述上连接杆的下半部分和分隔板置于所述下卡接环的内侧;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面还设有前端抵在所述下卡接环底部的外挡板。

5、优选地,所述衔接底片的上表面为自上向下倾斜的斜面构造。

6、优选地,设于所述虹吸管体自由端部的吸液口为自内至外开口渐渐增大的扁形喇叭口构造。

7、优选地,所述虹吸管管体的自由端部的下管体内壁面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8、优选地,所述药液容器的上半部设有与其容器腔相通向外扩展的扩展腔体,所述扩展腔体的下端部置于所述虹吸管体的吸液口的下方。

9、优选地,所述喷雾上盖的外壁面下部设有外凸的旋拧环,所述旋拧环与喷雾上盖的外壁面形成容置槽,所述药液容器顶部插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喷雾上盖的外壁面旋接;在喷雾上盖和药液容器连接状态下,所述扩展腔体外壁面的上部与所述旋拧环相抵触。

10、优选地,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设有均匀间隔的三个支脚,所述通气管的底面高于所述支脚的底面。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2、本技术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输液管体的底部增设虹吸管体,所述虹吸管体为一种适用于药液容器倾斜时吸液的吸液方式,相邻虹吸管体之间的衔接底片底部的空隙为另一种吸液方式,适用于药液容器直立时吸液;从而使得该装置在平卧雾化杯倾斜时,药液顺利吸入今夜通道进行雾化操作。另一方面,通过扩展腔体的容置空间,使得雾化杯倾斜时药液大部分留置与扩展腔体内,保证药液顺利雾化的同时避免流至雾化气体出气口,导致反流。该装置改进结构简单,不反流且适用于坐卧各种姿势,使用更为灵活,实用性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包括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包括喷雾上盖以及与所述喷雾上盖通过螺纹连接且呈半椭圆型构造的药液容器,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中心设有贯穿底部且两端伸出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部套接有输液管体,所述输液管体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输液管体的底部设有衔接底片,所述衔接底片沿其四周均匀分布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药液容器下部形态相适应的虹吸管体;所述输液管体的顶部设有下卡接环,所述下卡接环通过四根弧形连接杆与所述输液管体的外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底片的上表面为自上向下倾斜的斜面构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虹吸管体自由端部的吸液口为自内至外开口渐渐增大的扁形喇叭口构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管体的自由端部的下管体内壁面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容器的上半部设有与其容器腔相通向外扩展的扩展腔体,所述扩展腔体的下端部置于所述虹吸管体的吸液口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上盖的外壁面下部设有外凸的旋拧环,所述旋拧环与喷雾上盖的外壁面形成容置槽,所述药液容器顶部插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喷雾上盖的外壁面旋接;在喷雾上盖和药液容器连接状态下,所述扩展腔体外壁面的上部与所述旋拧环相抵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设有均匀间隔的三个支脚,所述通气管的底面高于所述支脚的底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包括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包括喷雾上盖以及与所述喷雾上盖通过螺纹连接且呈半椭圆型构造的药液容器,所述药液容器的底部中心设有贯穿底部且两端伸出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部套接有输液管体,所述输液管体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输液管体的底部设有衔接底片,所述衔接底片沿其四周均匀分布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药液容器下部形态相适应的虹吸管体;所述输液管体的顶部设有下卡接环,所述下卡接环通过四根弧形连接杆与所述输液管体的外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底片的上表面为自上向下倾斜的斜面构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药液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虹吸管体自由端部的吸液口为自内至外开口渐渐增大的扁形喇叭口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