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0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全体能车,包含一车体,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所述的立管插设一前叉以供前轮架设,车体后端则设有座垫、脚踏驱动装置以及后轮;一握持装置,所述的握持装置底端以一连杆与前叉形成枢设,令握持装置可以连杆为转轴进行前后摆动,所述的握持装置并可带动前叉与前轮同步左右转动;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介于握持装置与前轮之间且三者形成连结状态;凭借之,当握持装置被操作向前摆动时,即可通过前轮驱动装置带动前轮转动并驱动车体前进,以具有手脚并用驱动或单独以手或脚驱动等多种驱动状态,以及提升全身运动量的优点以及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手脚并用驱动前进的车体,或单独以手驱动或以脚驱动车体前 进的全体能车,具有提升全身运动量的优点以及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脚踏车的驱动方式,通常是以双脚踩踏脚踏板,利用脚踏板带动脚踏驱 动装置进而驱动后轮,继而达致令车体前进的目的。然而,经查,在传统脚踏车的骑乘过程中,脚踏车骑士的双手必须一直握持在握把 上,再加上脚踏车的座垫与握把之间有距离以及高度的差异,因此骑士的上半身通常会略 呈俯趴姿态,长时间骑乘下来,将会因为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而导致血液集中在臀部,以及 背部僵硬、肌肉酸痛等现象,不仅容易导致疲劳倦怠,另外就骑士的整体运动量而言,更有 仅限于下半身运动的缺失。此外,就行车速度而言,传统脚踏车也存在有因为动力源仅来自双脚踩踏的单一 驱动模式,导致存在有车速无法提升的问题,尤其当遇到爬坡路段或是长距离路程时,更会 因为缺少外来动力的辅助,而产生踩踏过程极为吃力,以及行车速度大幅减慢等现象。有鉴于此,为克服以上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一般脚踏车构造加以研创,并在 经过长时间设计、测试以及不断改良后而有本专利技术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体,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所述的立管插设一前叉以供前轮架设,车体后端则设有座垫、脚踏驱动装置以及后轮;一握持装置,所述的握持装置具有一对握柄,握持装置底端以一横向连杆与前叉形成枢设状态,令握持装置可以连杆为转轴前后摆动,所述的握持装置并可带动前叉与前轮同步左右转动;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介于握持装置与前轮之间,且与握持装置以及前轮形成连结状态;当操作握持装置向前摆动时,即可通过前轮驱动装置带动前轮转动,继而驱动车体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连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