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继昆专利>正文

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43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包括溢洪道坝体,其形成有排水槽,排水槽的底表面沿排水方向依次布设有若干台阶体;台阶体包括底板、顶板以及通气槽;底板可拆卸固定在排水槽的底表面上;顶板的一端与底板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同时,各台阶体的顶板以阶梯的形式逐层排布;通气槽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且固定在底板下半段的上表面,通气槽远离底板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气孔,排气孔与通气槽的内腔连通;溢洪道坝体的内部还预埋有管体,管体一方面与各个通气槽的内腔连通,另一方面还延伸至溢洪道坝体的外表面。本技术中,台阶体磨损后是可以拆换的,排气孔可以向水流底部掺气,以减轻空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


技术介绍

1、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位时,水就会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2、水流通过溢洪道由高到低向下宣泄时,若消能不够充分,可能会出现水流动能强烈,甚至出现空蚀破坏,损坏溢洪道的情况。为了降低溢洪道受到的破坏,一般会将溢洪道底部的流面设计成台阶状,一方面,增加流面的粗糙度,使水流下泄过程中能量得到损耗,另一方面,台阶结构可对底部水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掺气,掺气后可减轻溢洪道空蚀的情况,进而保证溢洪道的安全运行。

3、然而,溢洪道底部的台阶长期受水流冲刷后,棱角会逐渐变得平缓,从而对水的消能效果以及掺气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底部的台阶是可拆卸更换的,当台阶受水流冲刷磨损后,可卸下后换上新的台阶。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包括溢洪道坝体,所述溢洪道坝体形成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表面沿排水方向依次布设有若干台阶体;

3、所述台阶体包括底板、顶板以及通气槽;所述底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排水槽的底表面上;所述顶板具有相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同时,各台阶体的顶板以阶梯的形式逐层排布;所述通气槽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且通气槽固定在所述底板下半段的上表面,并且,所述通气槽在远离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气槽的内腔连通;

4、所述溢洪道坝体的内部预埋有管体,所述管体一方面与各个所述通气槽的内腔连通,另一方面还延伸至所述溢洪道坝体的外表面,与溢洪道坝体的外界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顶端铰接连接,底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6、所述通气槽的上表面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相抵;

7、处于自由状态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顶板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呈逐渐向上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介于3°至10°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钢板。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通气槽连为一体,且由混凝土制成。

1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多个,各弹簧沿直线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通气槽的上表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主管和分管;

12、所述分管的数量为所述通气槽数量的两倍,每个通气槽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一根分管,且两根分管分别通过一个设置于通气槽侧壁的开孔与通气槽的内腔连通;

13、所述主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主管分别布置在各所述台阶体的左右两侧,主管一方面与同侧的各个分管连通,另一方面还延伸至所述溢洪道坝体的外表面,与溢洪道坝体的外界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主管延伸至所述溢洪道坝体的外表面处设置有防虫网。

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通过多个螺杆与所述排水槽的底表面固定。

16、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排气孔沿直线等间距布置在所述通气槽的侧壁上。

17、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的孔径介于2cm至8cm之间,各相邻排气孔之间的间距介于5cm至50cm之间。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各个台阶体的顶板以阶梯的形式逐层排布,形成了类似掺气坎的结构,水流下泄时,一方面能减缓空蚀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水流紊动强度和能量的转换与耗散,因此可达到损耗水流能量的作用,以减轻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

20、(2)水流冲击台阶体的顶板时,顶板会往复上下转动,其中,向上转动时,会对水流施加与流动方向相反的阻挡力,该阻挡力能加大对水流能量的损耗;

21、(3)由于台阶体是可以拆卸的,因此当台阶体长期受水流冲刷磨损后,可以将旧的台阶体卸下,然后换上新的台阶体;

22、(4)由于通气槽的内腔是通过预埋在溢洪道坝体中的管体与溢洪道坝体的外界连通的,因此外界的空气会通过管道进入到通气槽的内腔中,而由于通气槽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因此通气槽内腔中的空气可以透过排气孔排出,而排气孔的设置位置正好位于下泄水流的底部,因此在泄流时,这些排气孔可以向水流的底部掺气,从而可以进一步减轻空蚀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道坝体(1),所述溢洪道坝体(1)形成有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的底表面沿排水方向依次布设有若干台阶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21)的顶端铰接连接,底板(2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为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通气槽(23)连为一体,且由混凝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4)的数量为多个,各弹簧(24)沿直线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通气槽(23)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包括主管(31)和分管(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31)延伸至所述溢洪道坝体(1)的外表面处设置有防虫网(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通过多个螺杆(25)与所述排水槽(11)的底表面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排气孔(231)沿直线等间距布置在所述通气槽(23)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31)的孔径介于2cm至8cm之间,各相邻排气孔(231)之间的间距介于5cm至50cm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道坝体(1),所述溢洪道坝体(1)形成有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的底表面沿排水方向依次布设有若干台阶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21)的顶端铰接连接,底板(2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为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通气槽(23)连为一体,且由混凝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4)的数量为多个,各弹簧(24)沿直线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通气槽(23)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昆周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杨继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