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40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获取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将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以及,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这样,能够基于多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和空间关联拓扑来生成更为准确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以便于综合利用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因素来实现合理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规划决策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工作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规划,并服务于空间精细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智能化布局优化,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为主的产业空间布局中。尽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将生态环境的价值融入规划的整体思路中,以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然而,现行规划中生态环境价值的融入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资料收集难度大,需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分析,这会带来较高的人力成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涉及规划和生态环境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各自主管部门的关注点不同,容易出现信息差。第三,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空间布局方案变化频繁,需要对应方案快速做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判断,目前技术手段尚无法实现及时交互,仅能通过规划与生态环境的专业人员对接交流完成。

2、因此,期望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案,以便能够突破规划和生态环境两大专业方法之间的局限性,快速生成空间方案的优化解,提高规划决策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工作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规划,并服务于空间精细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获取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将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以及,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这样,能够基于多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和空间关联拓扑来生成更为准确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以便于综合利用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因素来实现合理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规划决策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工作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规划,并服务于空间精细管控。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包括:

3、获取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多光谱遥感图像;

4、将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

5、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以及

6、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获取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将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以及,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这样,能够基于多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和空间关联拓扑来生成更为准确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以便于综合利用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因素来实现合理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规划决策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工作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规划,并服务于空间精细管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包括:以如下互适公式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融合所述空间拓扑特征矩阵和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值空间单元间关联特征向量以得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包括:使用空间映射器来融合所述空间拓扑特征矩阵和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值空间单元间关联特征向量以得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空间映射器来融合所述空间拓扑特征矩阵和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值空间单元间关联特征向量以得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生成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包括:将所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向量通过基于解码器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生成器以得到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训练步骤:用于对所述基于全连接层的空间单元间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关联特征提取器、所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空间拓扑特征提取器、所述空间映射器和所述基于解码器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生成器进行训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包括:以如下互适公式分别计算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各个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互适值,确定所述拟优化空间区域的全局生态环境互适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产业空间和生态环境互适性的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融合所述空间拓扑特征矩阵和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值空间单元间关联特征向量以得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包括:使用空间映射器来融合所述空间拓扑特征矩阵和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值空间单元间关联特征向量以得到包含拓扑信息的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态环境互适应值全局关联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钱靖华杨俊杰高成杰何咏李金玉葛艳菊田岳林杨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