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高强韧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高强韧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323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一种高强韧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材料技术领域。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先将普通废钢、增碳剂、铌铁、铜板和铬铁放入炉内混合加热熔化,钢水熔清后依次加入硅铁和锰铁,然后加入铝块,铝块加入4‑6分钟后,最后加入硼铁,钢水经炉外喂入金属包芯线改善钢水质量外,在浇注过程中随流加入含有镧铈稀土硅铁粉和纯铁粉的混合物,进一步细化钢的凝固组织。经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后,获得的耐磨合金钢硬度和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能十分优异,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强韧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材料。


技术介绍

1、矿石开采、破碎和研磨过程中,机械部件常面临严酷的服役工况,材料通常因为耐磨性不足提前失效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问题。高锰钢和高铬铸铁是常用的耐磨材料。高锰钢只有在强冲击工况下发生加工硬化,才会显现优异的耐磨性。高铬铸铁中含有较多脆性大的碳化物,尽管硬度高耐磨性,但在较强冲击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失效。目前使用的马氏体耐磨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是韧性较低,难以满足矿山机械的服役要求,开发强度和硬度高,韧性和耐磨性好的高强韧耐磨合金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926431a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韧nm450耐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8%~0.21%,si=0.15%~0.40%,mn=1.05%~1.25%,p≤0.012%,s≤0.003%,cr=0.65%~0.80%,ni=0.40%~0.45%,nb=0.020%~0.030%,ti=0.012%~0.030%,al=0.050%~0.090%,b=0.0014%~0.0030%,h≤0.0002%,n≤0.0060%,o≤0.0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步骤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真空脱气、连铸、加热、轧制、热处理。生产的耐磨钢板表面硬度420~480hbw,屈服强度≥1200mpa,抗拉强度≥1400mpa,伸长率≥12%,满足3a半径90°冷弯,0℃冲击akv≥60j,-20℃冲击akv≥50j,-40℃冲击akv≥35j。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904836a还公开了一种高硬度高韧性贝氏体耐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高硬度高韧性贝氏体耐磨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然后进行熔炼、浇注为铸坯;所述高硬度高韧性贝氏体耐磨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3-0.33%,si:1.0-1.4%,mn:0.6-0.7%,cr:0.9-1.0%,p<0.007%,s<0.001%,ti:0.3-0.4%,ni:1.3-1.5%,mo:0.3-0.5%,b:0.001-0.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将铸坯加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升温保温后降温,进行锻造处理,随后空冷至室温;(3)将步骤(2)得到的钢材加热保温后冷却,进行第一次温轧,轧制完成升温进行第二次温轧,随后空冷至室温;(4)将轧制后的钢材升温,保温一段时间,空冷到室温,然后淬火至零下进行深冷保温,然后再次加热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空冷至室温,制得高硬度高韧性贝氏体耐磨钢。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904860a还公开了一种新型耐磨钢及其制造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数,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c:0.12~0.18%,si:1.10~1.30%,mn:1.60~1.90%,s≤0.005%,p≤0.015%,ti:0.10~0.15%,al:0.30~0.50%,n≤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耐磨钢及其制造方法,改变了现有在线轧制耐磨钢依靠硬相组织马氏体的强化方法,通过在组织中引入经济型高硬度的tic颗粒,增强钢板的耐磨性,适当降低强度,具有钢板应力小,板型容易控制的特点。该专利技术及其方法所生产的新型耐磨钢,抗拉强度rm≥950mpa,屈服强度550mpa≤rel≤850mpa,hbw≥270hb,伸长率a50≥12%,耐磨性能优良,生产工艺简单,主要用在专用车车身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5505826a还公开了一种利用稀土变质处理制备高韧性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冶炼、浇铸、连铸坯加热、轧制、冷却及热处理,其中该钢种中含有ce:0.001%-0.006%。该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廉价稀土合金中的ce元素,净化钢液,有效减轻或消除p、s在晶界偏聚;形成稀土复合粒子,使tic粒子发生改性,提高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的韧性;获得的钢板硬度为400-500hb,抗拉强度为1400-1600mpa,延伸率在10%-13%,-20℃冲击吸收功在35j以上,耐磨性为同硬度传统耐磨钢的1.5倍以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4763592a还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耐磨的耐磨钢,其除了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以外还含有质量百分含量如下的下述各化学元素:0.75%≤c≤2.2%,0<si≤0.2%,0<mn≤0.2%,0.1%≤al≤0.5%;所述耐磨钢的基体为马氏体,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有渗碳体颗粒。此外,该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耐磨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冶炼和铸造;(2)加热;(3)轧制;(4)冷却:先以≤5℃/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00℃以下,再进行加热进入奥氏体-渗碳体两相区,然后再以10-10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但是上述专利技术都要采用轧制方法生产耐磨钢产品,工艺复杂,能耗高,且不能加工形状和尺寸复杂的耐磨部件。

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695002a公开了一种高硬度高韧性耐磨钢球及其制备工艺,耐磨钢球的各元素成分及重量配比按比重分为:c:0.95-1.1%;si:0.1-0.4%;mn:0.1-0.4%;s:0.1-0.3%;p:0.1-0.3%;cr:15.0-20.0%;ni:1.0-1.5%;mo:0.9-1.1%;v:0.3-0.6%,nb:0.2-0.4%;re:0.02-0.04%;cu:0.7-1.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磨钢球,其在以铬、碳作为原料基础,再辅助以钨、锰、铌等金属原料的配比下,以及锻造工艺锻造形成的耐磨钢球,具有良好的高硬度、高抗击、高韧性性能,能够有效的提高钢球的表里硬度一致性、耐磨性能、平滑性能,使其适用于各个领域内,可以被更好的推广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926423a还公开了一种低成本耐磨钢nm400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含量为c:0.15~0.18%、si:0.10~0.20%、mn:1.20~1.30%、p≤0.009%、s≤0.003%、cr:0.35~0.45%、ti:0.010~0.020%、nb:0.015~0.025%、als:0.030~0.040%、b:0.0010~0.0018%、h≤0.00012%、n≤0.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生产方法包括炼钢、控轧控冷、淬火+回火热处理工序。该专利技术不添加mo,淬火冷却过程采用大水量+高水比,回火过程采用堆叠加热+低温回火,所得nm400力学性能优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6770177a还公开了一种纳米贝氏体结构的低成本高强度耐磨钢及制备方法,所述纳米贝氏体结构的低成本高强度耐磨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0.4-0.9%,si:1.3-2.5%,mn:0.7-2.4%,cr:0.5-1.4%,al:0.8-2.5%,s≤0.01%,p≤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铸锭、锻造成坯、球化退火、等温淬火、检测分析。该专利技术能够协同提高耐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韧耐磨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耐磨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铁粉的化学组成及质量分数为:68.33-71.47%Ti,<0.5%Al,<0.10%Si,<0.20%Mn,<0.20%C,<0.03%P,<0.03%S,<0.50%V,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耐磨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铈稀土硅铁粉的化学组成及质量分数为:36.22-37.68%La+Ce,43.88-46.02%Si,<2.0%Ba,<2.0%Ca,<1.5%Al,<0.3%Ti,<0.5%Mn,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高强韧耐磨合金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韧耐磨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耐磨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铁粉的化学组成及质量分数为:68.33-71.47%ti,<0.5%al,<0.10%si,<0.20%mn,<0.20%c,<0.03%p,<0.03%s,<0.50%v,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智信青源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