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具体是涉及发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社交工具,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2、千层镜的视觉效果通常出现在广告牌以及墙面上,利用反光镜、透光镜以及光源组合,实现层层递进、逐渐深远的视觉效果。
3、然而,在上述千层镜的使用场景中,千层镜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
4、对于追求轻薄化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例如手机)而言,如何在兼顾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同时使得电子设备具有千层镜的外观视觉效果成为了提升电子设备外观表现力的又一新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导光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第一周侧面;所述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顶面上形成有光学膜层;所述光源组件环绕设于所述导光件的所述第一周侧面上,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件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导光件的顶部的外周沿,并环绕于所述光学膜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形成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形成于所述光学膜层和所述顶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侧面和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间距为0.5-3.0mm。
6.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导光件的顶部的外周沿,并环绕于所述光学膜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形成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形成于所述光学膜层和所述顶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侧面和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间距为0.5-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通过透明胶体粘接于所述第一周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导光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一端的第二导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周侧面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二导光部具有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第二周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外周沿不超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周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为台体结构,所述第二导光部为柱状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的遮光层自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周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方向延伸,并环绕设于所述第二周侧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的间距为0.3-2.0mm;
13.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吉斌,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