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水、土壤污染处理,涉及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可回收复合吸附炭制作方法以及应用可回收复合吸附炭的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水处理、土壤污染处理的吸附材料大多是采用活性炭和生物炭为主,吸附材料在使用后本身再无利用价值,甚至吸附后的活性炭和生物炭转而变成了危废,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现有的生物炭和活性炭在使用后无法回收利用,不符合降碳固碳目的。而且现有传统的吸附材料组分单一,只是在吸附能力上改变,没有达到降碳固碳的目的,不符合我国对碳中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可回收复合吸附炭制作方法以及应用可回收复合吸附炭的复合材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在降低成本和保证吸附能力的基础上制造出可重复回收利用的新型吸附材料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材料:900-1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材料:900-1300碘值的活性炭粉30%、纯铁粉25%、陶土39%、粘合剂5%、氧化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制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碘值优选为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颗粒直径选取范围在150目-220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颗粒直径优选为2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材料:900-1300碘值的活性炭粉30%、纯铁粉25%、陶土39%、粘合剂5%、氧化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制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碘值优选为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颗粒直径选取范围在150目-220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粉的颗粒直径优选为2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淀粉、明胶或cmc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纳米氧化镁、纳米氢氧化镁、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的制作方法,主原料选取碘值为1000的活性炭粉30份,辅材料包括纯铁粉25份、陶土39份、粘合剂5份、氧化剂1份、水15份,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所述的高温焙烧炉内的温度控制在100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复合吸附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在高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西,刘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万安县竹能源与碳材料科创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