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00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多塘湿地底质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领域,底质改良剂是以无机多孔载体为壳层、菌种为中间层、植物种子为核层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层是将不同菌种分布在不同包覆层的包覆结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活化;S2.菌种培养;S3.核层制备;S4.菌种中间层制备;S5.外层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改良剂不仅能够澄澈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悬浮质,还能够改善多塘湿地底质,降低底泥中有机物含量,有利于沉水植物生态的恢复,在沉水植物成长后,多塘湿地还能够用于处理污水厂的尾水深度生态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塘湿地底质生态系统恢复的,具体涉及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沉水植物和池塘底泥沉积物是多塘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其中,池塘底泥沉积物主要由饲料残饵、鱼类粪便、死亡藻类、泥土和微生物等组成。池塘经过长期养殖,池塘底泥中积累了大量的氮、磷和有机物,大量有机物的积累导致池塘底泥被污染,一方面,污染的底泥会形成大量的悬浮质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导致水体变得浑浊,透明度受到很大影响,对多塘湿地水质影响较大,同时污染的底泥也不利于沉水植物及底栖动物的生长,导致沉水植物以及底栖动物死亡,使池塘沉水植物生态再次被破坏;另一方面,污染的底泥在泥水分界层形成厌氧环境,导致微生物的有毒产物扩散到水体中,使水体中的ph改变,n、p等含量进一步增多,进一步破坏沉水植物生态。

2、池塘底泥分为四个界面,第一个界面是底泥与水的接触面,主要是自然营养元素的流入,池塘生物、消化残体、投喂人工饲料的散失、养殖动物所排泄的废物、养殖额外添加的物质,这个层次也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第二个界面是底泥、淤泥沉积面,也就是5~10厘米的断面,主要是池底淤泥的沉积层,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正常的深度,该深度内微生物活动频繁,物化性质极为特殊,是决定底质好坏的最重要部分。第三个界面是底最初堆积层表层土。第四个界面是深层、原始的土壤层。

3、底泥的有机质是指底泥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也就是有机碳。有机质是底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原始底泥形成的主要标志。随着养殖池塘的养殖的延续,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比例升高,这些有机质积累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鱼虾粪便和藻、微生物的残体。底泥中的有机质,对底泥的酸碱有缓冲作用,使底部不容易泛酸。所以有适当量有机物底泥的底部,才是一个好塘所必须的。

4、目前,最常用的改底方法是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能够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是微生物和藻类,包括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投放生物制剂可以促进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改善水质,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同时,生物制剂还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预防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在使用生物制剂时,一般是直接将生物制剂直接抛洒,让其与底泥接触,由于不同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导致不同的微生物相互竞争或不能适应底泥的环境,从而需要大量的生物制剂才能改善底泥环境,导致用量大、恢复期长,且对底泥环境的改善结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改良剂用量大、对底泥环境改善效果不佳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具体包括:所述底质改良剂是以无机多孔载体为壳层、菌种为中间层、植物种子为核层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层是将不同菌种分布在不同包覆层的包覆结构。

6、优选地,所述底质改良剂按重量份包括:10~30份无机多孔载体、5~10份菌种和2~5份植物种子。

7、优选地,所述无机多孔载体为硅藻土、沸石、活性炭、多孔氧化铝、多孔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优选地,所述菌种为光合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蓝藻菌、乳酸菌、em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优选地,所述植物种子为菹草种子、苦草种子、黑藻种子、金鱼藻种子、狐尾藻种子、眼子菜种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0、优选地,所述植物种子为菹草种子。

11、菹草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对水域的富营养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能够自然进行石芽繁殖,也能够进行扦插繁殖,还能够吸收水中的n、p和金属离子。通过选用菹草种子,不仅可以适应刚改良的底泥环境,还可以进一步调节水体中的n、p,同时,还能为池塘后续处理污水厂的尾水提供帮助。

12、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种子活化:

14、将植物种子浸泡1~3h,再加入植物调节剂,浸泡20~30min,捞出,晾干;

15、s2.菌种培养:

16、将不同菌种置于不同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48h,培养至贴壁后,分别收集;

17、s3.核层制备:

18、将经过s1步骤的植物种子置于清水中,加入壳聚糖溶液和微生物凝胶剂,先静置,再搅拌反应,形成凝胶,低温冻干,备用;

19、s4.菌种中间层制备:

20、将s3步骤形成的凝胶置于营养物悬浮液中,加入第一菌种和微生物凝胶剂,搅拌反应,形成第一凝胶包覆层;再将包覆有第一菌种的第一凝胶包覆层置于营养物悬浮液中,加入第二菌种与微生物凝胶剂,搅拌反应,形成第二凝胶包覆层,重复上述方法,依次制备包覆有第三菌种的第三凝胶包覆层与包覆有第四菌种的第四凝胶包覆层,中间层包覆核层制备完成;

21、s5.外层制备:

22、将无机多孔载体分散形成悬浮液,加入s4步骤制备的中间层包覆核层,搅拌均匀,再加入絮凝剂,搅拌反应,抽滤,冷却干燥,制得底质改良剂。

23、上述制备方法,先将植物种子进行活化,有利于后续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先将菌种培养至指数生长期,有利于后续菌种的使用;将活化后的植物种子用壳聚糖与微生物凝胶剂包被,包被后,通过低温冻干,有利于控制活化种子与包被空间的水分含量,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种子腐烂,同时,通过低温冻干,使凝胶的表面硬度增加,有利于后续菌种中间层的包覆。

24、在核层活化种子表面进行菌种层包覆处理,使不同作用的菌种处于不同的包覆层,在使用时,避免不同菌种间相互竞争。并且,位于外层的菌种包覆层会先分解,对底泥环境进行改良,有利于位于内层的菌种存活以及后续分解后对底泥环境的进一步改良。

25、在所有的菌种作用后,位于核层的种子得以暴露出来,活化种子与改良后的底泥环境接触,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芽,从而加快沉水植物生态的构建与恢复。

26、无机多孔载体包覆在层层包覆的菌种中间层表面,一方面,能够使改良剂在使用时,对水体中的悬浮质进行吸附,提高水体的澄澈度,从而进一步促进阳光照射穿透水体,有利于菌种的作用。悬浮质的吸附可以增加改良剂的重量,从而使改良剂更容易沉入底泥;另一方面,无机多孔载体的包覆有利于改良剂的运输和保持,且还能够提高底栖动物的成活率。

27、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植物调节剂为赤霉素、尿素、氯吡脲、三十烷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植物调节剂为赤霉素。

29、优选地,所述s3和s4步骤中的微生物凝胶剂均为茁霉多糖,在加入茁霉多糖的过程中,控制温度为28~35℃。

30、通过控制微生物凝胶剂的搅拌反应温度,一方面,避免微生物或活化种子的失活,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凝胶剂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所述底质改良剂是以无机多孔载体为壳层、菌种为中间层、植物种子为核层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层是将不同菌种分布在不同包覆层的包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质改良剂按重量份包括:10~30份无机多孔载体、5~10份菌种和2~5份植物种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多孔载体为硅藻土、沸石、活性炭、多孔氧化铝、多孔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光合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蓝藻菌、乳酸菌、EM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子为菹草种子、苦草种子、黑藻种子、金鱼藻种子、狐尾藻种子、眼子菜种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植物调节剂为赤霉素、尿素、氯吡脲、三十烷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和S4步骤中的微生物凝胶剂均为茁霉多糖,在加入茁霉多糖的过程中,控制温度为28~3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营养物悬浮液为淀粉悬浮液、黄豆粉悬浮液、蛋白胨悬浮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第一菌种为光合菌和蓝藻的混合菌,第二菌种为酵母菌,第三菌种为芽孢杆菌,第四菌种为硝化细菌。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无机多孔载体在分散前,还进行了酸洗操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所述底质改良剂是以无机多孔载体为壳层、菌种为中间层、植物种子为核层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层是将不同菌种分布在不同包覆层的包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质改良剂按重量份包括:10~30份无机多孔载体、5~10份菌种和2~5份植物种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多孔载体为硅藻土、沸石、活性炭、多孔氧化铝、多孔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光合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蓝藻菌、乳酸菌、em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子为菹草种子、苦草种子、黑藻种子、金鱼藻种子、狐尾藻种子、眼子菜种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婷黄慧莉杨长明王国汉周小勇张丰产吴师王天星丁舒涵朱璇睿李然宋迪张浩男谢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