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与控制供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68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与控制供液方法,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换热器、连接在换热器下端的供液主管,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集管,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集管通过回气支管相连通,所述回气支管伸入集管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分离器,所述集管下部设置有落液管与供液主管相连通,所述落液管上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控制落液管内冷媒只能从集管流向供液主管,所述集管内安装有液位变送器,所述集管内安装有将气液两相流分离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位于回气支管和回气主管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提高换热效率、减少回气液击有害现象,还能有效的减少系统冷媒的冲注量,减少初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具体为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与控制供液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制冷与空调技术是朝着高效节能方向发展的,随着日益严峻的全球能源问题,传统技术的高能耗和低效率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制冷与空调
,为了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换热装置常采用下进上出泵强制供液方式,但此方式常常造成换热器内满液,换热效果不佳,进而增加了能耗和运营成本。同时换热器满液会导致冷媒气化不完全,带有低温过湿的混合气体进入压缩机组,造成机组潮车,更甚产生液击爆炸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与控制供液方法,该装置不仅能提高换热效率、减少回气液击有害现象,降低能耗、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有效的减少系统冷媒的冲注量,减少初投资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换热器、连接在换热器下端的供液主管,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集管,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集管通过回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包括框架(15)、设置在所述框架(15)内的换热器(6)、连接在换热器(6)下端的供液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的一侧设置有集管(5),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集管(5)通过回气支管(3)相连通,所述回气支管(3)伸入集管(5)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分离器(12),所述集管(5)下部设置有落液管(4)与供液主管(1)相连通,所述落液管(4)上安装有止回阀(7),所述止回阀(7)控制落液管(4)内冷媒只能从集管(5)流向供液主管(1),所述集管(5)内安装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集管(5)内安装有将气液两相流分离的分离组件(8),所述分离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包括框架(15)、设置在所述框架(15)内的换热器(6)、连接在换热器(6)下端的供液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的一侧设置有集管(5),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集管(5)通过回气支管(3)相连通,所述回气支管(3)伸入集管(5)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分离器(12),所述集管(5)下部设置有落液管(4)与供液主管(1)相连通,所述落液管(4)上安装有止回阀(7),所述止回阀(7)控制落液管(4)内冷媒只能从集管(5)流向供液主管(1),所述集管(5)内安装有液位变送器(11),所述集管(5)内安装有将气液两相流分离的分离组件(8),所述分离组件(8)位于回气支管(3)和回气主管(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微重力的自动控制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集管(5)内壁上的滑轨(81)、与所述滑轨(81)滑动连接的圆形滑板(82)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滑板(82)下部的上宽下窄的锥形筒(83),所述锥形筒(8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呈辐条状分布的折流板(85),所述锥形筒(83)上沿轴向开设有数个上下贯通的通气孔(84),所述集管(5)上方安装有旋转电机(13),所述旋转电机(13)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穿过集管(5)固定连接在圆形滑板(82)的中心。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涛孙光明姜皓文杨泽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汇通源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