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树脂基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树脂基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0786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基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钠电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工艺生产硬碳材料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基硬碳材料,其将树脂预聚物、交联剂和发泡剂按比例混合,先130~250℃进行交联和发泡,然后将升至300~650℃进行预碳化,再升至1000~1600℃进行高温碳化,最后进行破碎、除磁和分级,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交联固化中引入发泡剂,在加热固化过程中同时发泡和交联固化,形成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树脂材料预聚物,使碳化过程中分解产气能够均匀且充分地进行,从而获得高品质且均一性好的硬碳产品,所得硬碳的首次效率和容量均明显提升;同时碳化后进行破碎,简化工艺步骤,降低操作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钠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树脂基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由于锂盐的价格较高并且波动很大,同时锂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因此,硬碳是目前为数不多开始量产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具有容量高和电压平台低的优点。根据原材料种类的不同,硬碳可以分为生物质基硬碳、沥青基硬碳和树脂基硬碳,其中树脂基硬碳具有得碳率高、一致性好和电化学性能好的优点。

2、树脂基硬碳通常需要热固性聚合物,根据固化后的状态,常见的制备路线主要有两种。第一,固化后的树脂呈块状,为了在后期碳化过程,树脂分解产气能够顺利扩散,从而保证均匀碳化和产物的均一性,需要再固化后对树脂进行破碎。cn202211247384.8公开了一种硬碳材料,其提供酚醛树脂,并通过碳化热解该酚醛树脂获得树脂热解碳,将树脂热解碳与六亚甲基四胺进行混合,以获得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热解包覆,以获得硬碳材料;但是固化后的交联树脂强度很高,破碎难度较高,对设备损耗较大,易引入金杂,耗时较长。cn202310482383.x公开了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酚醛树脂发泡材料粉碎;步骤2,惰性气氛下高温碳化;步骤3,co2、co混合气体调孔:高温炭化后,往炉胆中通入co2-co混合气体,对硬碳前驱体进行调孔;步骤4,碳沉积:将调孔后的硬碳前驱体置于转炉炉胆内,在氮气保护下通入堵孔剂并保持炉温在300-400℃下吸附;然后在800-950℃下使吸附在碳材料上的堵孔剂裂解,从而将热解碳沉积在硬碳材料上。该方法本质上也是先固化破碎,再进行碳化,同样存在破碎难度较高等问题,并且其酚醛发泡材料的孔结构为闭孔结构,是不连续的,不能为气体扩散提供通路。

3、第二,固化后呈粉末状,这样可以直接进行碳化,但是通常需要使用溶胶-凝胶法或水热法才能得到固化的树脂粉末。cn201611136195.8公开了一种制备硬碳的新方法,包括:对酚单体和醛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并利用共沉淀法得到酚醛树脂前驱体;将酚醛树脂前驱体进行水热反应,得到酚醛树脂;对酚醛树脂进行离心洗涤;对酚醛树脂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酚醛树脂粉体;对酚醛树脂粉体烧结,得到球形结构均匀的硬碳;将球形结构均匀的硬碳在800℃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表面均匀的硬碳。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分离困难、产量较低和成本较高的缺点,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生产树脂基硬碳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工艺生产硬碳材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交联固化中引入发泡剂,在加热固化过程中同时发泡,形成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树脂材料预聚物,连续的多孔结构保证了碳化过程中,分解产气能够均匀且充分地进行,从而获得高品质且均一性好的硬碳产品。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3、a、将树脂预聚物、交联剂和发泡剂按比例混合,得混合物;

4、b、通入惰性气体,将混合物于130~250℃进行交联和发泡,形成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固化树脂;

5、c、交联和发泡结束后,将温度升高至300~650℃进行预碳化;

6、d、预碳化结束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000~1600℃进行高温碳化,得碳化产物;

7、e、将碳化产物进行破碎、除磁和分级,得树脂基硬碳材料。

8、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树脂预聚物选自酚醛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或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

9、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当树脂预聚物为酚醛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甲醛、六亚甲基四胺或nl型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环氧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间苯二胺、苯二甲胺、聚酰胺、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叔丁酮、二琉基二异丙醇、二琉基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10、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树脂预聚物的4~14wt%。

11、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发泡剂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4,4'-氧代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苯磺酰肼、3,3'-二磺酰肼二苯砜、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2、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发泡剂的用量为树脂预聚物的4~12wt%。

13、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b中,于130~250℃保温0.5~1.5小时进行交联和发泡。

14、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于300~650℃保温1~3小时进行预碳化。

15、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d中,于1000~1600℃保温1~3小时进行高温碳化。

16、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b~d中,均在通入惰性气体下进行,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为40~200ml/min。

17、其中,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e中,所得树脂基硬碳材料的d50为4~15微米。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树脂基硬碳材料,其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所得。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树脂基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在碳化前,引入交联剂和发泡剂,进行同步发泡和交联固化,形成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树脂,保证碳化过程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扩散,从而在大规模生产中,获得均一性好的高性能产物,所得硬碳的首次效率和容量均明显提升;同时,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树脂更有利于碳化后进行破碎,简化工艺步骤,降低破碎难度;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一套加热设备中完成整个加热流程,简化了制备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树脂预聚物选自酚醛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或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当树脂预聚物为酚醛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甲醛、六亚甲基四胺或NL型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环氧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间苯二胺、苯二甲胺、聚酰胺、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琉基二异丙醇、二琉基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树脂预聚物的4~14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发泡剂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4,4'-氧代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苯磺酰肼、3,3'-二磺酰肼二苯砜、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发泡剂的用量为树脂预聚物的4~12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得树脂基硬碳材料的D50为4~15微米。

9.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所得树脂基硬碳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树脂基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树脂预聚物选自酚醛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或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当树脂预聚物为酚醛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甲醛、六亚甲基四胺或nl型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环氧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间苯二胺、苯二甲胺、聚酰胺、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当树脂预聚物为不饱和聚酯树脂预聚物时,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琉基二异丙醇、二琉基丙醇、顺丁烯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树脂预聚物的4~14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剑吴校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