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学,尤其涉及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
技术介绍
1、索穹顶结构具有优异的受力性能、优美的结构造型和出众的经济指标。目前的研究与实践,均以“拉索的海洋与压杆的孤岛”的fuller构想为基础开展,即索穹顶内每个上下弦节点均只设有一根竖向受压杆件以形成张力场中的压力“孤岛”。
2、但是,由于压杆的水平投影为一个点,同一圈压杆投影形成一道点环,即压杆垂直于水平面,且互不连通,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索穹顶结构,上弦节点没有环向构件对其进行约束,致使结构的抗扭刚度和稳定性均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在穹顶安装时需要根据安装环境进行制作固定支架,需要解决穹顶安装支架可调节稳固支撑的问题。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以解决当前索穹顶结构的预应力稳定连接的技术问题。
2、
...【技术保护点】
1.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七边形索穹顶结构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源结构包括有上弦环架(5)和下弦环架(6),所述上弦环架(5)内沿安装有太阳能板一(51),并且所述下弦环架(6)内沿安装有太阳能板二(61),所述太阳能板一(51)和太阳能板二(61)对应七边形索穹顶结构的七边形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结构包括有安装在穷顶支撑杆上的支撑安装结构(7),并且支撑安装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七边形索穹顶结构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源结构包括有上弦环架(5)和下弦环架(6),所述上弦环架(5)内沿安装有太阳能板一(51),并且所述下弦环架(6)内沿安装有太阳能板二(61),所述太阳能板一(51)和太阳能板二(61)对应七边形索穹顶结构的七边形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结构包括有安装在穷顶支撑杆上的支撑安装结构(7),并且支撑安装结构(7)对上弦环架(5)和下弦环架(6)支撑安装,所述支撑安装结构(7)包括有若干个锁紧环架(71),并且经过锁紧环架(71)支撑安装的顶调节杆架(72)和底调节杆架(73)、弦架支撑结构(74);所述锁紧环架(71)用于固定装配在穹顶杆架上,所述锁紧环架(71)包括有固定环架(711)和定位环架(712),所述定位环架(712)两侧外沿均铰接安装有固定折板(713),固定折板(713)对应锁紧在固定环架(711)一侧,并且经过外置螺栓可拆卸固定安装;所述定位环架(712)内壁滑动安装有滑动内架(714),滑动内架(714)内侧一端固定装配有夹持内环(716),夹持内环(716)中部外壁转动安装有内六角螺杆(715),内六角螺杆(715)螺旋传动在定位环架(712)内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边形六五撑杆混合型开口索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调节杆架(72)包括有转动安装在锁紧环架(71)外壁的底环轴架一(721),底环轴架一(721)内侧转动安装有一号调节支撑螺型筒一(722),一号调节支撑螺型筒一(722)内侧螺旋传动设有双向支撑螺杆(723),双向支撑螺杆(723)中部外壁固定装配有调节转环一(724),所述调节转环一(724)顶部螺旋传动套设有一号调节支撑螺型筒二(725),所述一号调节支撑螺型筒二(725)顶端整体固定设有顶安装套轴(726);所述弦架支撑结构(74)包括有转动安装在顶安装套轴(726)内侧的环轴轴套(741),环轴轴套(741)侧边整体固定有安装侧环(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邵炼,罗靓,张成明,万灵,谢欣,艾志勇,董石麟,陈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