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61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申请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机,该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熨烫头以及放置熨烫机的主机;主机包括第一重加热组件,熨烫头包括第二重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管道与第二重加热组件连通,第二重加热组件设有蒸汽通道,蒸汽通道设有与第一重加热组件连通的进汽口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排汽口;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间隔分布在第二重加热组件上;上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待加热液体通过第一重加热组件加热具有一定温度输送至第二重加热组件,降低第二重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难度,然后采用两点温度检测蒸汽通道两端的温度变化,调整第二重加热组件和/或第一重加热组件的功率,使蒸汽通道输出的蒸汽温度精准控制在阈值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熨烫机为了提高蒸汽量以及解决熨烫头漏水的问题,通常在主机以及熨烫头分别设置有加热组件,以获得大蒸汽量或者高的蒸汽温度,但这样容易造成蒸汽温度时高时低,难以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间,造成熨烫效果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熨烫机在主机以及熨烫头分别设置有加热组件容易造成蒸汽温度时高时低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机。

2、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3、熨烫头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熨烫头的主机;

4、所述主机包括第一重加热组件,所述熨烫头包括第二重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与水箱连通,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设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设有与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连通的进汽口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排汽口;

5、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上,且用于检测所述蒸汽通道两端的温度并反馈至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

6、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蒸汽发生装置,通过在主机以及熨烫头分别设置有第一重加热组件和第二重加热组件,首先,水箱中待加热的液体被输送至第一重加热组件处进行加热获得具有一定温度的含水蒸汽,然后含水蒸汽被输送至第二重加热组件中的蒸汽通道进行二次加热以获得无水蒸汽,最后,设置不少于两个温度传感器在第二重加热组件上,优选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蒸汽通道两端的温度值,并根据测量的温度值控制第二重加热组件的输出功率,以确保邻近蒸汽通道的排汽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控制在阈值范围之内;上述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通过待加热液体在第一重加热组件加热具有一定温度再输送至第二重加热组件,从而降低第二重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难度,然后通过采用两点温度检测蒸汽通道两端的温度变化,能够及时调整第二重加热组件和/或第一重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使得蒸汽通道输出的蒸汽温度精准控制在阈值范围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

8、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限定了主机还包括水泵和水箱,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工作时,在水泵的作用下,水箱中的待加热液体被输送至第一重加热组件处进行加热。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的空间里,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包括即热式发热器,所述即热式发热器的进水口与水箱连通,所述即热式发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汽口连通。

11、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即热式发热器对待加热液体进行第一次加热,相对于即热式发热器,采用即热式发热器能够按照预设的温度进行加热并产生精准温度的含水蒸汽,为第二次加热降低了温度控制难度。具体地,即热式发热器通过内部加热元件能够在待加热液体流经过时立即加热并上升至所需温度,无需等待预热,节省了预热时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即热式发热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检测所述即热式发热器的温度并控制所述即热式发热器的加热功率。

13、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温控器设置在即热式发热器上且与即热式发热器发生电连接,能够通过监测即热式发热器的加热温度与其对应的阈值温度对比,以控制即热式发热器的加热功率,从而确保即热式发热器输出平稳而且精准温度的含水蒸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以及中心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以及所述第四流道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的两侧,所述进汽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入口、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均与所述中心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心流道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入口、所述第四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四流道的出口均与所述排汽口连通;

15、其中,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外侧,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外侧。

16、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重加热组件通过管道将含水蒸汽输送至进汽口处,含水蒸汽通过进汽口进入蒸汽通道内,由进汽口为基点,含水蒸汽分隔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含水蒸汽进入第一流道,另外一部分含水蒸汽进入第二流道,两部分的含水蒸汽分别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加热后流出并在中心流道汇合继续加热以获得无水蒸汽,其中,一部分无水蒸汽进入第三流道,另一部分无水蒸汽进入第四流道,两部分的无水蒸汽分别在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加热后流出并在排汽口处汇合,最后经排汽口排出。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邻近设置在所述排汽口处,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邻近设置在所述中心流道处。

18、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蒸汽通道邻近排汽口处的温度,另外,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蒸汽通道邻近中心流道处的温度;具体地,含水蒸汽从进汽口进入蒸汽通道内,分成两部分分别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后在中心流道处汇合并继续加热获得无水蒸汽,根据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中心流道处测量的温度值,若该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范围,降低第二重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或暂停第二重加热组件加热,若该温度值小于温度阈值范围,增加第二重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若该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维持第二重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确保位于邻近排汽口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蒸汽温度值维持在温度阈值范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包括蒸汽腔体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体上,所述蒸汽腔体内设有引流板将所述蒸汽腔体内部分隔形成有所述蒸汽通道。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与所述蒸汽腔体压铸为一体。

21、上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与蒸汽腔体通过压铸成一体,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呈条状且迂回弯曲分布在所述蒸汽腔体内。

23、上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呈条状且迂回弯曲分布在蒸汽腔体内,以增加发热管与蒸汽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腔体为金属铝材质,通过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紧贴在所述蒸汽腔体的表面以测量所述蒸汽腔体在不同位置对应温度值。其中,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体靠近所述排汽口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体靠近所述中心流道处。

25、一种熨烫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水泵(230)和水箱(220),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通过所述水泵(230)与所述水箱(2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包括即热式发热器(211),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进水口与水箱(220)连通,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出口与所述进汽口(1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还包括温控器(212),所述温控器(212)与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电连接,所述温控器(212)用于检测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温度并控制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加热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114)包括第一流道(1141)、第二流道(1142)、第三流道(1143)、第四流道(1144)以及中心流道(1145),所述第一流道(1141)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142)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1143)以及所述第四流道(1144)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两侧,所述进汽口(101)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1141)的入口、所述第二流道(114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4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道(1142)的出口均与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1143)的入口、所述第四流道(1144)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1143)的出口和所述第四流道(1144)的出口均与所述排汽口(10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20)邻近设置在所述排汽口(102)处,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20)邻近设置在所述中心流道(1145)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加热组件(110)包括蒸汽腔体(112)和发热管(111),所述发热管(111)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体(112)上,所述蒸汽腔体(112)内设有引流板(113)将所述蒸汽腔体(112)内部分隔形成有所述蒸汽通道(1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11)呈条状且迂回弯曲分布在所述蒸汽腔体(112)内。

10.一种熨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水泵(230)和水箱(220),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通过所述水泵(230)与所述水箱(2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包括即热式发热器(211),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进水口与水箱(220)连通,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出口与所述进汽口(1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加热组件(210)还包括温控器(212),所述温控器(212)与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电连接,所述温控器(212)用于检测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温度并控制所述即热式发热器(211)的加热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114)包括第一流道(1141)、第二流道(1142)、第三流道(1143)、第四流道(1144)以及中心流道(1145),所述第一流道(1141)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142)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1143)以及所述第四流道(1144)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心流道(1145)的两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初何志江邓国基罗伟标梁志斌李林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浩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