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70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输送器和释放器,所述输送器包括防滑手柄、一端与防滑手柄相连的第一外鞘、穿插配合设置在防滑手柄和第一外鞘内的球囊管道及若干牵引线,所述释放器包括一端与球囊管道一体连接的球囊、设置在球囊的外围并用于存放记忆合金针的球囊加厚层及依次套设在球囊加厚层外围的环形垫片和第二外鞘,环形垫片固定在记忆合金针上,可防止吻合口渗血,第二外鞘的端部与牵引绳一端相连,球囊管道延伸至防滑手柄外的一端设置有封闭夹,牵引绳另一端与封闭夹相连,通过牵引绳带动第二外鞘移动,配合记忆合金针来简化人工血管操作,缩短吻合时间,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具体是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患病人群日益增长,以主动脉夹层为主的主动脉疾病发病率也日益上升,对这些疾病外科治疗所用的核心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纵使已有众多的人工血管进入了临床应用,但目前主动脉相关手术的难度依然较大,尤其是对于主动脉弓部及胸腹主动脉重建这类创面较大、吻合口多、出血风险大的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死亡率可高达25%,对手术团队技术的要求极高。

2、临床上现有的人工血管吻合技术均为人工针线端-端吻合,国内市场尚无相关吻合装置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公告号:cn112274203b)提出的一种吻合装置,该装置用于将自体血管与人工血管进行吻合,通过推动推杆将自锁针的针头端由通道内推出,使其穿过人工血管垫片、人工血管和自体血管,通过人工或其他方式将自锁针的针头端回穿至自体血管和人工血管并进入人工血管垫片上的针头锁扣内完成锁定,具有减少吻合时间、便于操作的优点。又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公告号:cn114848065b)提出的另一种吻合装置,该装置可用于人工血管的两端吻合,人工血管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自体血管内侧,且人工血管的扩张部外壁与自体血管的内壁贴合,外吻合环套设在自体血管的外侧,内吻合环套设在人工血管的外侧,且内吻合环的外壁与扩张部的内壁贴合;u型吻合夹包括两个直线部和一个弧形部,具有弹性,其内侧设有用于调节其两个直线部间距的挤压机构,通过u型吻合夹分别控制外吻合环和内吻合环对自体血管和扩张部吻合,具有吻合操作过程快速,操作难度低的优点。但是上述吻合装置在使用时依然发现下面问题,传统的针线端-端吻合往往是这类手术的主要限速步骤,完成主动脉及各分支血管的重建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从而使患者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及吻合口出血,同时吻合时间较长会进一步延长了相应器官停循环和体外循环的时间,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多及死亡率的增高,另外,人工针线吻合对术者的操作经验要求很高,导致此类手术的推广受到限制,基层医院开展难度较大,众多患者因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而上述专利设计的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尚未完全摆脱人工吻合的步骤,具体为第一个专利中的技术方案需要通过人工引针完成最终的缝合,而第二个专利中的技术方案则需要操作 u型吻合夹,对于解剖位置较深的血管,人工操作较为困难,另外,两者均需要对人工血管需进行反折和嵌套相应的吻合器械,在较小口径或走行弯曲的血管上操作可能较为困难,因此,在技术效果上依旧存在不足。

3、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输送器和释放器,所述输送器包括:

4、防滑手柄,所述防滑手柄内部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圆柱形通道;

5、第一外鞘,所述第一外鞘呈细长圆柱筒形,所述第一外鞘的一端与所述防滑手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外鞘的内腔与所述防滑手柄内部的圆柱形通道相连通;

6、球囊管道,所述球囊管道同时穿插配合设置在所述防滑手柄和所述第一外鞘内,所述球囊管道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滑手柄外且该端外围设置有封闭夹。

7、及牵引线,设置为分布在所述球囊管道的外围的若干,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封闭夹相连。

8、所述释放器包括:

9、球囊,所述球囊的一端与所述球囊管道的一端一体连接,且该端与第一外鞘的另一端穿插配合连接;

10、球囊加厚层,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外围,所述球囊加厚层上圆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针槽,所述针槽内设置有记忆合金针;

11、环形垫片,固定在记忆合金针上,用于防止吻合后渗血;

12、及第二外鞘,套设在所述环形垫片的外围,由透明材质制成,用于限制记忆合金针因温度回升而提早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外鞘的一端与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相连。

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囊及所述球囊管道由顺应性高的材质制成。

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囊的另一端设置有弧面椭球型的球囊头部。

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记忆合金针数量、针槽的间距和球囊的直径可根据人工血管尺寸的不同灵活设计。

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记忆合金针在4℃时保持平直原始状态,记忆合金针在20℃恢复为记忆状态。

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记忆合金针的两端设置有针尖,所述记忆合金针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容纳针尖的卡槽。

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垫片通过固定线与记忆合金针固定在一起,所述环形垫片的外壁中部设置有标记线。

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垫片的材料与人工血管材料相同,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涂有胶原蛋白层。

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外鞘的中部圆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牵引线数量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外鞘的中部到球囊的底端的距离长于所述第二外鞘的长度,所述牵引线的部分线身置于第一外鞘的内壁与球囊管道的外壁之间,牵引线的另一部分线身通过开口穿引至第一外鞘的外部并与第二外鞘相连。

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该装置通过使用记忆合金针,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吻合的步骤,进一步摆脱人工针线缝合的限制,使人工血管血管的端-端吻合更加快速便捷,进一步简化了人工血管吻合的操作,有利于缩短吻合的时间,且该吻合装置的设计适用于多种尺寸的人工血管,记忆合金针分布设置灵活,可用于主动脉及分支动脉等多种血管的重建,第一外鞘由形变能力强的材料制成,通过可形变输送装置的设计使该吻合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同走行的人工血管,且可有效解决解剖位置较深,吻合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血管的缝合方式,具有简单,快速,稳定,适用范围广等突出优点,适应多种血管走行及解剖位置,尺寸设计范围广,可设计用于多种尺寸人工血管的吻合装置,有利于术者学习和掌握,尤其对基层医院主动脉外科的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输送器和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及所述球囊管道由顺应性高的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另一端设置有弧面椭球型的球囊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数量、针槽的间距和球囊的直径可根据人工血管尺寸的不同灵活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在4℃时保持平直原始状态,记忆合金针在20℃恢复为记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的两端设置有针尖,所述记忆合金针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容纳针尖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片通过固定线与记忆合金针固定在一起,所述环形垫片的外壁中部设置有标记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片的材料与人工血管材料相同,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涂有胶原蛋白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鞘的中部圆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牵引线数量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外鞘的中部到球囊的底端的距离长于所述第二外鞘的长度,所述牵引线的部分线身置于第一外鞘的内壁与所述球囊管道的外壁之间,牵引线的另一部分线身通过开口穿引至第一外鞘的外部并与第二外鞘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包括输送器和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及所述球囊管道由顺应性高的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另一端设置有弧面椭球型的球囊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数量、针槽的间距和球囊的直径可根据人工血管尺寸的不同灵活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在4℃时保持平直原始状态,记忆合金针在20℃恢复为记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合金针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晨昱于存涛谢恩泽华丘俊涛顾沅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