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626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涉及轻型建筑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前墙板、后墙板以及两个均由两个子板组成的侧墙板,底板的上方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定位板,两个下定位板与底板之间构成有前后墙板收纳腔;两个侧墙板的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上,前墙板铰接地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加高板,后墙板铰接安装在加高板上;顶板下方安装的两个上定位板与顶板之间构成有侧墙板收纳腔;侧墙板的上端与顶板铰接连接;侧墙板和下定位板之间设有支撑梁组件。本技术简化了轻型建筑结构的折叠操作,减低了操作难度,进而起到提高折叠效率的作用,同时还可有效的防止侧墙板的折叠处容易变形、凹陷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轻型建筑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建筑施工等领域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结构,如临时工地办公室、会议室、仓库、住房等,这些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施工地点进行组装和拆卸。由于传统的建筑结构存在组装和拆卸时间长、重量大、体积大等缺点,使得施工效率低下,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和难度。因此运输和安装更为便捷的折叠式的板房越来越受建筑施工团队的青睐。

2、如公开号为cn202755455u公开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设置的左右墙板相互对称,活动板房的前后面设为门板,顶板包括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的四周边设有一圈檐板,在顶板主体下面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的墙板顶座、前后两侧设有凸出的门板顶座;在底板主体上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与墙板顶座相对应凸出的墙板底座;左墙板、右墙板从中部分为上下两片用铰链连接,左墙板、右墙板的顶部及底部,用铰链分别连接在顶板、底板左右两侧所设的墙板顶座及墙板底座上;前后门板的顶部用铰链,连接在顶板上的前后门板顶座上。整体上涞水,上述公开技术实现了整体产品运输空间占用率最少,在相同空间,整体运输数量达到最多的功能。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应缺陷。

3、例如,其折叠时,其两侧门板需要向上抬升方能对两侧墙板进行折叠。而由于门板面积大、具有一定的重量,若没有额外的提升设备对门板进行提升操作,单单依靠人力进行抬升则会导致操作难度大,且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板房的墙面板普遍采用的是彩钢泡沫夹芯板,而上述技术的墙板展开后缺少相应的支撑梁,单单依靠上下两个墙板之间的支撑,会存在上下两个墙板容易变形、连接处出现凹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前墙板、后墙板以及两个均由两个铰接连接的子板组成的侧墙板,所述底板的上方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定位板,两个所述下定位板与底板之间构成有前后墙板收纳腔;两个所述侧墙板的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上,所述前墙板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之间的底板上;所述底板远离前墙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高板,所述加高板位于两个下定位板之间,所述后墙板铰接安装在加高板上;所述顶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上定位板,两个所述上定位板与顶板之间构成有侧墙板收纳腔;两个所述侧墙板的上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顶板的下方;所述侧墙板和下定位板之间设有支撑梁组件。

3、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下支撑梁和由两个分体式的子支撑梁组成的中支撑梁;所述下定位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一,所述下支撑梁位于收纳槽一中,且所述下支撑梁与下定位板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子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二,两个所述子支撑梁一一对应的位于两个收纳槽二中,且所述子支撑梁与子板铰接连接;相邻两个支撑梁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梁定位结构。

4、所述支撑梁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开设在相邻两个支撑梁中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以及与插槽相匹配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活动插接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之间,所述第一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第二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一或通孔二中插接有可旋接在定位条中的锁紧螺栓。

5、所述第一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以及第二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均开设有贯穿槽,所述定位条中插接有销钉,所述销钉贯穿贯穿槽。

6、所述下定位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厚度之和。

7、所述加高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前墙板的厚度。

8、有益效果

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底板的上方设一前后墙板收纳腔结构,并使前后墙板的安装方式均设置为直接/间接与底板连接,使得前后墙板能直接进行折叠,而无需被抬起,简化了轻型建筑结构的折叠操作,减低了操作难度,进而起到提高折叠效率的作用。此外,在侧墙板和下定位板之间设置支撑梁,并通过支撑梁定位结构实现对支撑梁之间的锁紧,使得轻型建筑结构具有支撑结构,可有效的防止侧墙板的折叠处容易变形、连接处出现凹陷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前墙板(4)、后墙板(5)以及两个均由两个铰接连接的子板(30)组成的侧墙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定位板(6),两个所述下定位板(6)与底板(1)之间构成有前后墙板收纳腔(10);两个所述侧墙板(3)的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6)上,所述前墙板(4)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6)之间的底板(1)上;所述底板(1)远离前墙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高板(9),所述加高板(9)位于两个下定位板(6)之间,所述后墙板(5)铰接安装在加高板(9)上;所述顶板(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上定位板(7),两个所述上定位板(7)与顶板(2)之间构成有侧墙板收纳腔(8);两个所述侧墙板(3)的上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顶板(2)的下方;所述侧墙板(3)和下定位板(6)之间设有支撑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下支撑梁(61)和由两个分体式的子支撑梁组成的中支撑梁(32);所述下定位板(6)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一(62),所述下支撑梁(61)位于收纳槽一(62)中,且所述下支撑梁(61)与下定位板(6)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子板(30)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二(31),两个所述子支撑梁一一对应的位于两个收纳槽二(31)中,且所述子支撑梁与子板(30)铰接连接;相邻两个支撑梁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梁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开设在相邻两个支撑梁中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33),以及与插槽相匹配的定位条(34);所述定位条(34)活动插接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33)之间,所述第一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第二插槽(33)一侧的支撑梁上开设有通孔二(37),所述通孔一或通孔二(37)中插接有可旋接在定位条(34)中的锁紧螺栓(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一侧的支撑梁上以及第二插槽(33)一侧的支撑梁上均开设有贯穿槽(38),所述定位条(34)中插接有销钉(36),所述销钉(36)贯穿贯穿槽(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板(6)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前墙板(4)和后墙板(5)的厚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板(9)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前墙板(4)的厚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前墙板(4)、后墙板(5)以及两个均由两个铰接连接的子板(30)组成的侧墙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定位板(6),两个所述下定位板(6)与底板(1)之间构成有前后墙板收纳腔(10);两个所述侧墙板(3)的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6)上,所述前墙板(4)铰接地安装在两个下定位板(6)之间的底板(1)上;所述底板(1)远离前墙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高板(9),所述加高板(9)位于两个下定位板(6)之间,所述后墙板(5)铰接安装在加高板(9)上;所述顶板(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上定位板(7),两个所述上定位板(7)与顶板(2)之间构成有侧墙板收纳腔(8);两个所述侧墙板(3)的上端一一对应铰接地安装在顶板(2)的下方;所述侧墙板(3)和下定位板(6)之间设有支撑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的轻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下支撑梁(61)和由两个分体式的子支撑梁组成的中支撑梁(32);所述下定位板(6)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一(62),所述下支撑梁(61)位于收纳槽一(62)中,且所述下支撑梁(61)与下定位板(6)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子板(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海陈远新高浩杰张文杰陈坚陈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拓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