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57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簸箕斗;梳齿,设于簸箕斗上;清理件,与梳齿在梳齿的延伸方向上滑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件、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轮和动力输出轮,动力件与动力输入轮连接,动力输出轮与梳齿或清理件连接,动力件适于为动力输入轮提供动力,并通过动力输出轮带动清理件和梳齿在梳齿的延伸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使清理件对梳齿进行清理,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小于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该簸箕通过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小于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使得在动力输出轮转动角度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动力输入轮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动力件无需运动过多距离,也就无需在簸箕斗上为动力件预留过多的运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簸箕


技术介绍

1、簸箕是盛放垃圾的清洁工具,包括簸箕斗。清洁时,可通过扫帚将纸屑、头发等垃圾扫入簸箕斗内。

2、目前,有的簸箕会在簸箕斗上设置梳齿,如此,当扫帚粘上头发、纤维等丝状物,就可以通过梳齿刮下,以便用扫帚继续清扫。但是,头发、纤维等丝状物被梳齿刮下后往往粘附在梳齿上,难以随其它垃圾一起倒掉。

3、在相关现有技术中,有的动力件直接驱动清理件与梳齿相对移动,从而对梳齿上粘附的丝状物进行清理,但是,当清理件或梳齿需要的运动轨迹较长时,需要给动力件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才能保证对清理件或梳齿进行有效驱动,导致空间需求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动力件直接驱动容易导致需求空间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减少动力件的需求空间的簸箕。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簸箕,包括:簸箕斗;梳齿,设于所述簸箕斗上;清理件,与所述梳齿在所述梳齿的延伸方向上滑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件、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轮和动力输出轮,所述动力件与所述动力输入轮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轮与所述梳齿或所述清理件连接,所述动力件适于为所述动力输入轮提供动力,并通过所述动力输出轮带动所述清理件和所述梳齿在所述梳齿的延伸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使所述清理件对所述梳齿进行清理,所述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小于所述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

3、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轮和所述动力输出轮均为齿轮。

<p>4、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轮和所述动力输出轮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大于所述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且小于所述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

5、可选地,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轮啮合,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轮啮合。

6、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为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的三倍,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为所述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的三倍。

7、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出轮上设有第一传动部,所述梳齿或所述清理件上设有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轮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绕所述动力输出轮的转动中心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梳齿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清理件和所述梳齿在所述梳齿的延伸方向上发生所述相对滑动。

8、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为滑柱,所述滑柱偏离所述动力输出轮的转动中心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为滑槽,所述滑柱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

9、可选地,所述滑柱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轮朝向所述滑槽的盘面的边缘。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为齿牙,所述第二传动部为齿条,所述齿牙与所述齿条啮合。

11、可选地,所述动力件为转动踏板,所述转动踏板的转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轮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动踏板连接有弹性复位件,踩踏所述转动踏板可带动所述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去除踩踏所述转动踏板的踩踏力,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可带动所述转动踏板复位。

12、可选地,所述动力件为转动踏板,所述转动踏板的转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轮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簸箕斗上设有限位件,用以限定所述转动踏板的转动角度。

13、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技术提供的簸箕,通过动力件提供动力给动力输入轮,使得动力输入轮转动,动力输入轮再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作用于梳齿或清理件,使得梳齿和清理件在梳齿的延伸方向上可发生相对滑动。其中,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小于动力输出轮的角速度,这样设置使得在动力输出轮转动角度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动力输入轮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动力件无需运动过多距离,也就无需在簸箕斗上为动力件预留过多的运动空间。

15、2.本技术提供的簸箕,通过在动力输出轮上设置第一传动部,并在清理件或梳齿上设置与第一传动部配合的第二传动部,当动力件驱动动力输出轮转动,动力输出轮可将其转动转换为第二传动部在梳齿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清理件和梳齿在梳齿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滑动。

16、3.本技术提供的簸箕,通过采用转动踏板作为动力件,当一直向下踩压踏板,可实现清理件与梳齿的相对滑动而使清理件对梳齿进行清理后能够复位,无需换向,操作方便。

17、4.本技术提供的簸箕,通过在转动踏板上设置弹性复位件,可以实现在将转动踏板踩压后的自动复位,更省力,操作更为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簸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和所述动力输出轮(154)均为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和所述动力输出轮(154)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大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角速度,且小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角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轮(158)和小齿轮(156),所述小齿轮(156)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啮合,所述大齿轮(158)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角速度为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的三倍,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为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角速度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上设有第一传动部(153),所述梳齿(121)或所述清理件(130)上设有第二传动部(155),所述第一传动部(15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55)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轮(154)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153)绕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转动中心(15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155)在所述梳齿(12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清理件(130)和所述梳齿(121)在所述梳齿(121)的延伸方向上发生所述相对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53)为滑柱,所述滑柱偏离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转动中心(159)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155)为滑槽,所述滑柱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朝向所述滑槽的盘面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53)为齿牙,所述第二传动部(155)为齿条,所述齿牙与所述齿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157)为转动踏板,所述转动踏板的转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动踏板连接有弹性复位件(160),踩踏所述转动踏板可带动所述弹性复位件(160)发生弹性形变,去除踩踏所述转动踏板的踩踏力,所述弹性复位件(160)的弹性恢复力可带动所述转动踏板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157)为转动踏板,所述转动踏板的转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簸箕斗(110)上设有限位件(170),用以限定所述转动踏板的转动角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簸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和所述动力输出轮(154)均为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和所述动力输出轮(154)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大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角速度,且小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角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轮(158)和小齿轮(156),所述小齿轮(156)与所述动力输入轮(152)啮合,所述大齿轮(158)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角速度为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的三倍,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角速度为所述动力输入轮(152)的角速度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轮(154)上设有第一传动部(153),所述梳齿(121)或所述清理件(130)上设有第二传动部(155),所述第一传动部(15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55)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轮(154)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153)绕所述动力输出轮(154)的转动中心(15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155)在所述梳齿(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倩华素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