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51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内部设置有硬性防护机构,所述硬性防护机构包括底座、内网筒、外网筒、两组第一卡板、两组第二卡板、两组第一顶丝和两组第二顶丝,硬性防护机构设计,再对下水井进行防护,可以先将底座安装到下水井的顶端,然后将内网筒和两组第一卡板同时滑动插入到第一卡槽内,再对内网筒进行90度旋转,此时将两组第一顶丝分别拧紧对内网筒和底座进行固定,然后将外网筒和两组第二卡板同时滑动插入到第二卡槽内,再对外网筒进行90度旋转,此时将两组第二顶丝分别拧紧对外网筒和底座进行固定,因为内网筒底部外径与下水井内径相同,所以即使外网筒受到侧向的撞击力,也不会轻易出现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进行市政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经常对下水井管道进行检修,对于一天无法施工完成的工作需要加设防护网来防止行人踩空出现掉落的危险。现有的防护网在使用时,一般都是使用柔性防护网对下水井进行外侧的围堵,同时设置警戒带、警戒牌和路锥来进一步警示路人注意绕开。现有的防护网在使用时发现,柔性防护网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对路人进行更加高效的硬性保护,这就造成路人在骑行或者不注意的情况依然有掉落进下水井的风险,其次,柔性防护网功能单一需要配合其他装置来共同进行下水井的防护和警示,这就造成设备布置繁琐,而且不便携带,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效果差和警示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内部设置有硬性防护机构,所述硬性防护机构包括底座、内网筒、外网筒、两组第一卡板、两组第二卡板、两组第一顶丝和两组第二顶丝,底座安装在下水井的顶端,底座的顶端中部设置圆孔,内网筒的外壁分别与下水井和圆孔滑动连接,两组第一卡板分别安装在内网筒中部的前后两端,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两组第一卡板分别与第一卡槽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第一卡槽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两组第一顶丝分别与两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一顶丝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卡板的顶端紧贴,两组第二卡板分别安装在外网筒的左右两端,底座的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两组第二卡板分别与第二卡槽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第二卡槽顶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组第二顶丝与两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二顶丝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二卡板的顶端紧贴,所述内网筒和外网筒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和警示机构。

3、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四组顶紧螺杆、四组支撑块和四组手轮,内网筒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四组螺纹孔,四组顶紧螺杆分别与四组螺纹孔螺纹连接,四组支撑块的内端分别与四组顶紧螺杆的外端转动连接,四组手轮分别安装在四组顶紧螺杆的内端,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内网筒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防护网与下水井的配合强度,提高防护座牢固程度。

4、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警示机构包括两组环形警示灯和多组反光贴,两组环形警示灯分别安装在外网筒外端顶部和底座的外端底部,多组反光贴均匀安装在外网筒的外端中部,警示机构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路人进行警示,提醒路人注意避让。

5、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内网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外网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内网筒和外网筒进行搬运和安装。

6、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把手,第三把手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底座进行搬运和安装。

7、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四组支撑块的外端均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的设置可以在四组支撑块顶紧之后进一步的提高四组支撑块与下水井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防护网与下水井的配合强度,提高防护座牢固程度。

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设置可以在行人误磕碰时防止行人因为直角边缘而出现严重磕伤。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具备以下

10、有益效果:

11、硬性防护机构设计,在对下水井进行防护,可以先将底座安装到下水井的顶端,然后将内网筒和两组第一卡板同时滑动插入到第一卡槽内,再对内网筒进行90度旋转,此时将两组第一顶丝分别拧紧对内网筒和底座进行固定,然后将外网筒和两组第二卡板同时滑动插入到第二卡槽内,在对外网筒进行90度旋转,此时将两组第二顶丝分别拧紧对外网筒和底座进行固定,因为内网筒底部外径与下水井内径相同,所以即使外网筒受到侧向的撞击力,也不会轻易出现倾倒,从而对下水井进行硬性高强度的防护,防止行人出现掉落的危险,通过该装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下水井的防护网进行安装,且可以非常高效的对下水井进行硬性防护,提高防护强度。

12、固定机构设计,在内网筒安装完毕后,可以分别旋转四组手轮,从而对四组顶紧螺栓进行旋转拧紧,从而带动四组支撑块的外端分别顶紧下水井的内侧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内网筒与下水井的配合强度,通过该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护网的受撞击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下水井的防护强度。

13、警示机构设计,在对防护网安装完毕后,可以开启两组环形警示灯对防护网进行轮廓的显示,并及时引起路人注意,提醒路人注意避让,在晚上光线不足时,环形指示灯的警示作用更加明显,且当路人骑行电动车或者汽车路过时,多组反光贴将会更加明显的对防护网的轮廓进行显示,进一步提高防护网的警示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下水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井(1)内部设置有硬性防护机构,所述硬性防护机构包括底座(2)、内网筒(3)、外网筒(4)、两组第一卡板(5)、两组第二卡板(6)、两组第一顶丝(7)和两组第二顶丝(8),底座(2)安装在下水井(1)的顶端,底座(2)的顶端中部设置圆孔,内网筒(3)的外壁分别与下水井(1)和圆孔滑动连接,两组第一卡板(5)分别安装在内网筒(3)中部的前后两端,底座(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9),两组第一卡板(5)分别与第一卡槽(9)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第一卡槽(9)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两组第一顶丝(7)分别与两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一顶丝(7)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卡板(5)的顶端紧贴,两组第二卡板(6)分别安装在外网筒(4)的左右两端,底座(2)的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0),两组第二卡板(6)分别与第二卡槽(10)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第二卡槽(10)顶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组第二顶丝(8)与两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二顶丝(8)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二卡板(6)的顶端紧贴,所述内网筒(3)和外网筒(4)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和警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四组顶紧螺杆(11)、四组支撑块(12)和四组手轮(13),内网筒(3)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四组螺纹孔,四组顶紧螺杆(11)分别与四组螺纹孔螺纹连接,四组支撑块(12)的内端分别与四组顶紧螺杆(11)的外端转动连接,四组手轮(13)分别安装在四组顶紧螺杆(11)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机构包括两组环形警示灯(14)和多组反光贴(15),两组环形警示灯(14)分别安装在外网筒(4)外端顶部和底座(2)的外端底部,多组反光贴(15)均匀安装在外网筒(4)的外端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筒(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把手(16),所述外网筒(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把手(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顶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把手(1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组支撑块(12)的外端均设置有防滑垫(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倒角(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下水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井(1)内部设置有硬性防护机构,所述硬性防护机构包括底座(2)、内网筒(3)、外网筒(4)、两组第一卡板(5)、两组第二卡板(6)、两组第一顶丝(7)和两组第二顶丝(8),底座(2)安装在下水井(1)的顶端,底座(2)的顶端中部设置圆孔,内网筒(3)的外壁分别与下水井(1)和圆孔滑动连接,两组第一卡板(5)分别安装在内网筒(3)中部的前后两端,底座(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9),两组第一卡板(5)分别与第一卡槽(9)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第一卡槽(9)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两组第一顶丝(7)分别与两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一顶丝(7)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卡板(5)的顶端紧贴,两组第二卡板(6)分别安装在外网筒(4)的左右两端,底座(2)的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0),两组第二卡板(6)分别与第二卡槽(10)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第二卡槽(10)顶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组第二顶丝(8)与两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二顶丝(8)的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二卡板(6)的顶端紧贴,所述内网筒(3)和外网筒(4)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和警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嘉琪潘廷德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建筑工程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