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41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包括直线电机模组内部构造、模组内永磁定子和导轨条的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的封装工艺;所述直线电机直线模组主要结构包括铝合金底座、导轨条、直线电机永磁定子、直线电机动子、铝合金滑座、循环器、端盖、上盖;其中,燕尾形状的导轨条通过对铝合金底座变形区的铆压,实现导轨条在底座一侧的过盈;条形永磁定子的安装方式则通过将铆压机的铆头更换为滚筒,随钳形结构的压实,实现永磁定子在底座安装位置的过盈配合;直线电机动子的安装采用一体化方案,将直线电机动子的绝缘与底座制作为一体;本新型公开的一种直线电机模组及其迅捷制造的方法,可有效缩短传统工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模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线导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


技术介绍

1、目前,作为基础部件的直线电机模组,衔接部分的生产制造工艺及装配工艺普遍采用粘胶、螺钉锁紧等连接方式,其关键步骤为导轨条在进行无氧胶粘接后,对留有余量的滚珠沟道进行成形磨削,以加工出符合行业标准的沟道尺寸精度。

2、然而,由于无氧胶为粘弹性体的性质,其尺寸精度对温升和受压较为敏感。盲目釆用无氧胶对导轨条粘接于铝合金底座后再进行成型磨削,会导致导轨精度的丢失,这制约了高精度直线模组的发展。现阶段,行业内生产的直线电机模组,钢珠为四点的“哥德式”接触,这使得钢珠的接触面积较大,同时磨损也将大大增加。此外,在直线电机模组的动子和定子的装配上国内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螺钉锁紧的装配工艺,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从而将直线电机定子压紧在直线电机模组的铝合金底座上或是将动子锁紧至滑座上。但由于此方式人工把控因素较多,所以易导致质量不稳定,外观参差不齐。为紧固直线电机定子需要锁紧大量螺钉费时费力,无法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低的要求。

3、针对直线电机直线模组,专利名称为“一种紧凑型高负载直线电机模组”(公开号:cn217883188u)进行了公告,其原理是使用大量的螺钉锁紧,利用12颗螺钉将直线电机动子固定在铝合金滑座上,以及使用数量更加庞大的螺钉将直线电机定子紧固在铝合金底座内侧的上表面,进而压缩直线电机直线模组的内部空间,实现直线电机直线模组的小型化、紧凑化,该安装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机直线模组空间利用的问题。然而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所需要螺钉锁紧的部位过多,人力、物力成本高;使用工艺花费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螺钉锁紧部位仍会占用一定的空间,空间利用率相对低;导轨条部位采用传统的粘胶工艺,精度浮动大;导轨条部位无清洁措施,产品寿命相对短;此外,产品无法做长行程产品。

4、为获得一种结构更紧凑化、制造工艺更便捷、产品功能更强大的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基于铆压工艺、一体化封装工艺以及金属材料变体积法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导轨条粘胶工艺精度丢失的问题,直线电机模组的动子和定子装配繁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直线模组同一滚动体磨损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模组的迅捷制造方法以及一款直线电机直线模组。

2、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底座、直线电机永磁定子、滑座导轨条、限位传感器、端盖、底座导轨条、循环器、铝合金滑座、防尘盖、光栅尺、铝合金侧板、钢珠滚动体、直线电机动子、光栅传感器、导管;

3、所述铝合金底座的内表面两侧开有对称的燕尾槽;

4、底座导轨条为凹陷的槽型,滑座导轨条为突起的梯台状;

5、底座导轨条、滑座导轨条间相互配合形成两对导轨副,两列的钢珠滚动体在导轨条配合形成的导向结构内运行;

6、所述直线电机永磁定子位于铝合金底座内表面的正上方;

7、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位于铝合金滑座的内部并与水平基准面平行;

8、所述铝合金滑座的外表面两侧开有对称的燕尾槽,燕尾形滑座导轨条与铝合金滑座的燕尾槽之间通过过盈进行配合;

9、所述导管为钢珠滚动体的循环通道,与铝合金滑座的异形孔之间通过间隙配合;

10、所述循环器,固定在铝合金滑座两端面;所述端盖,固定在铝合金底座两端;所述防尘盖位于滑座的顶部,固定在端盖上表面的螺纹孔;所述铝合金侧板,固定于铝合金滑座一侧,光栅尺被固定在铝合金侧板内表面;所述光栅传感器与光栅尺配合使用,通过螺钉连接于铝合金滑座,位于光栅尺的同一侧;所述限位传感器共有三个,位于光栅尺另一侧的铝合金底座侧壁上,通过梯形螺母与螺钉进行连接。

11、进一步,底座导轨条为凹陷的槽型,滑座导轨条为突起的梯台状;导轨条与钢珠构成的导轨副为双列的两点式接触的圆弧结构。

12、进一步,所述直线电机永磁定子在铝合金底座内表面的固定。

13、进一步,所述铝合金滑座内部还加工有滚动体的通道,通道内部镶嵌有对应钢珠尺寸的导管;所述循环器通过螺钉连固定于铝合金滑座的钢珠滚动体路径上,以保持钢珠在直线导轨直线运动过程中钢珠滚动体的循环。

14、进一步,所述循环器包含羊毛毡、压板、循环器基体,由螺钉和压板将羊毛毡固定在循环器基体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技术对直线电机动子的制造工艺和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直线电机动子的绝缘与滑座的装配结合。采用一体化设计,利用绝缘胶将直线电机动子固化于铝合金滑座的内部。该工艺减少了直线电机装配的过程,缩短了滑座机械加工的时长,缩短了直线电机模组的生产工艺链,极大提升了直线模组的生产效率。

17、2.本技术釆用新型的导轨条制程及磨削工艺,将底座导轨条制为凹陷的槽型,滑座导轨条制为突起的梯台状。导轨条与钢珠构成的双列两点式圆弧接触的导轨副结构,使得同一钢珠上的磨损急剧减小,极大的提升了产品寿命。

18、3.本技术对钢珠的循环器进行了结构改进,将羊毛毡与循环器的基体相结合。利用羊毛毡的毛细作用,将储油区的润滑油运送至羊毛毡末端,使与羊毛毡相互接触的导轨条一直保持清洁和润滑。

19、4.本技术对铝合金滑座的钢珠路径通道进行套管操作,该方法能减少因钢珠路径通道尺寸不同而更改不同型号的刀具,以及节省了钢珠路径通道需要二次精加工的时间,缩短制造工艺的时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底座(1)、直线电机永磁定子(2)、滑座导轨条(3)、限位传感器(4)、端盖(5)、底座导轨条(6)、循环器(7)、铝合金滑座(8)、防尘盖(9)、光栅尺(10)、铝合金侧板(11)、钢珠滚动体(12)、直线电机动子(13)、光栅传感器(14)、导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底座导轨条(6)为凹陷的槽型,滑座导轨条(3)条为突起的梯台状;导轨条与钢珠构成的导轨副为双列的两点式接触的圆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永磁定子(2)在铝合金底座(1)内表面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滑座(8)内部还加工有滚动体的通道,通道内部镶嵌有对应钢珠尺寸的导管(15);所述循环器(7)通过螺钉连固定于铝合金滑座(8)的钢珠滚动体(12)路径上,以保持钢珠在直线导轨直线运动过程中钢珠滚动体的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7)包含羊毛毡(7.1)、压板(7.2)、循环器基体(7.3),由螺钉和压板将羊毛毡固定在循环器基体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底座(1)、直线电机永磁定子(2)、滑座导轨条(3)、限位传感器(4)、端盖(5)、底座导轨条(6)、循环器(7)、铝合金滑座(8)、防尘盖(9)、光栅尺(10)、铝合金侧板(11)、钢珠滚动体(12)、直线电机动子(13)、光栅传感器(14)、导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机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底座导轨条(6)为凹陷的槽型,滑座导轨条(3)条为突起的梯台状;导轨条与钢珠构成的导轨副为双列的两点式接触的圆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铆压工艺直线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兴吴立渠张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