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16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包括防护箱,防护箱的顶部为敞口结构,防护箱的顶部活动卡接有箱盖,防护箱内壁的后侧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箱、箱盖、主动轴、旋转杆、旋转板、能源管理设备本体、定位槽、定位组件、握把、连接杆、连接板、定位柱和支撑套簧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具备了防护功能,在不使用能源管理设备本体时,能够对能源管理设备本体进行很好的防护,使得能源管理设备本体不容易遭受外界碰撞而损坏,极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管理,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能源管理是对能源的生产、分配、转换和消耗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检查、控制和监督工作的总称。在能源管理中,用电设备的节能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用户的成本,以及能源的损耗和利用率。

2、目前,根据申请号为cn202310391183.3的专利,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管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能源监控终端、用户系统和用户负荷设备的能源设备数据,并将能源设备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接收能源设备数据,并根据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送的管理指令对能源设备数据进行筛选,得到管理指令对应的管理数据;智能管理模块根据管理数据生成智能管理策略,并按照智能管理策略管理用户负荷设备,所述智能管理策略用于根据所述管理指令对各用户负荷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信息采集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在用户侧根据管理指令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智能管理策略对用户负荷设备实现智能管理并实时控制。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

4、1、不具备防护功能,在不使用时无法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很好的防护,导致能源管理系统容易遭受外界碰撞而损坏;

5、2、且不便于调节能源管理系统的角度,无法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极大降低了实用性。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包括:

3、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顶部为敞口结构;

4、箱盖,所述防护箱的顶部活动卡接有箱盖;

5、轴承,所述防护箱内壁的后侧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前端贯穿防护箱且延伸至防护箱的外部,所述主动轴与防护箱之间活动连接;

6、旋转杆,所述主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

7、旋转板,所述主动轴的表面且位于防护箱的内部固定套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能源管理设备本体;

8、定位槽,所述防护箱前侧且对应旋转杆的位置等距离环绕开设有多个定位槽;

9、定位组件,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定位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能源管理设备本体包括:

1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用电设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及环境数据;

12、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及某一控制参数组,计算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

13、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14、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满足预设条件时的控制参数组控制各所述用电设备。

1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握把、连接杆、连接板、定位柱和支撑套簧,所述旋转杆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握把。

16、进一步地,所述握把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后端贯穿旋转杆且延伸至旋转杆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防护箱之间活动接触,所述连接杆与旋转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

1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后侧贯穿定位槽且延伸至定位槽的内部,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活动卡接,所述连接杆表面且位于连接板和旋转杆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支撑套簧。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所述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所述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获取各所述用电设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及环境数据;

20、s2、根据所述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及某一控制参数组,计算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其中,所述控制参数组为各所述用电设备的控制参数的组合,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包括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

21、s3、判断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不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各所述用电设备的期望能耗及之前的控制参数组更换另一所述控制参数组,直至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满足预设条件为止;

22、s4、根据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满足预设条件时的控制参数组控制各所述用电设备。

23、进一步地,所述s2中根据所述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和某一控制参数组,以及各所述用电设备的约束条件,分别计算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其中,所述约束条件为所述用电设备运行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对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进行求和,得到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护箱、箱盖、主动轴、旋转杆、旋转板、能源管理设备本体、定位槽、定位组件、握把、连接杆、连接板、定位柱和支撑套簧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具备了防护功能,在不使用能源管理设备本体时,能够对能源管理设备本体进行很好的防护,使得能源管理设备本体不容易遭受外界碰撞而损坏,极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26、2、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便捷的调节能源管理设备本体的偏转角度,进而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管理设备本体(6)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握把(801)、连接杆(802)、连接板(803)、定位柱(804)和支撑套簧(805),所述旋转杆(4)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握把(8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8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2),所述连接杆(802)的后端贯穿旋转杆(4)且延伸至旋转杆(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03),所述连接板(803)与防护箱(1)之间活动接触,所述连接杆(802)与旋转杆(4)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80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804)的后侧贯穿定位槽(7)且延伸至定位槽(7)的内部,所述定位柱(804)与定位槽(7)之间活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02)表面且位于连接板(803)和旋转杆(4)之间的位置套设有支撑套簧(805)。

7.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所述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根据所述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和某一控制参数组,以及各所述用电设备的约束条件,分别计算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其中,所述约束条件为所述用电设备运行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对各所述用电设备的能耗进行求和,得到所述用电系统的总能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管理设备本体(6)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握把(801)、连接杆(802)、连接板(803)、定位柱(804)和支撑套簧(805),所述旋转杆(4)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握把(8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8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2),所述连接杆(802)的后端贯穿旋转杆(4)且延伸至旋转杆(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03),所述连接板(803)与防护箱(1)之间活动接触,所述连接杆(802)与旋转杆(4)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80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生一光学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