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94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包括有外框架和内框架,所述内框架设置在外框架的内部,所述外框架的侧边两端均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设置在外框架的侧边两端。本技术通过钢筋套环滑轮确保现浇柱预留插筋位置的准确性,保证了预留插筋的位置与预制柱钢筋灌浆套筒位置完全一致无误差,从而使得预制柱能够准确安装就位,避免了由于预留插筋位置不准确,而导致预制柱无法安装就位造成的返工、延误工期等问题,同时本装置可重复进行使用,进而降低了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当前装配式建筑中,经常出现首层结构柱为现浇混凝土柱,首层以上为预制混凝土柱,且结构柱由首层现浇柱转化为二层预制柱时,柱的截面尺寸变小,此时上下层柱钢筋位置及直径均发生变化,为保证预制柱与现浇柱的有效连接,现浇柱预留插筋的位置至关重要。传统预留插筋的施工方法是,施工现场根据预制柱深化图中预制柱内钢筋的位置尺寸,工人在现场人工测量再确定每根预留插筋的位置,待预留插筋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现浇层的梁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其缺点是,现场人工测量确定预留插筋位置的方法无法保证插筋的位置完全准确,且效率较低。其次是,预制梁的现浇层上部钢筋必须等现浇柱预留插筋施工完成后才能绑扎,影响整体工期。

2、目前通常都是现场加工制作一个回字形钢片进行解决。其根据每根柱的钢筋位置,在钢片上打孔,然后将钢片焊接在叠合板或叠合梁的现浇层钢筋上,在预留插筋施工完成后,钢片将会被浇筑在现浇层混凝土内。但是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3、1)现场根据每根结构柱钢筋尺寸、位置加工回字形钢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框架(1)和内框架(2),所述内框架(2)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部,所述外框架(1)的侧边两端均设置有耳板(5),所述耳板(5)上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上设置有伸缩部(7),所述伸缩部(7)设置在外框架(1)的侧边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之间通过架体连接板(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架体连接板(3)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部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框架(1)和内框架(2),所述内框架(2)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部,所述外框架(1)的侧边两端均设置有耳板(5),所述耳板(5)上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上设置有伸缩部(7),所述伸缩部(7)设置在外框架(1)的侧边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之间通过架体连接板(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架体连接板(3)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部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内侧中部和内框架(2)的内侧中部均开设有凹口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转预制变截面柱预留插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7)包括有伸缩杆(10),所述伸缩杆(10)的一端设置有螺帽(8)和紧固螺母(9),所述螺帽(8)设置在紧固螺母(9)朝外的一侧,所述伸缩杆(10)的另一端设置有微调螺母(11)和托板(12),所述托板(12)设置在微调螺母(11)朝外的一侧,所述微调螺母(1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如礼吴旭东杨凯李忠魏弘明周玉好刘鸿青霍涛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