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92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底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蓄水管,所述底板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两侧设置有电机,两组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两组所述转轴顶端均竖向贯通底板,两组所述转轴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顶端均设置有轴承,两组所述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板底端,两组所述连接柱上均匀设置三组若干组盆栽组件,通过设置的电机,带动转轴和连接柱进行转动,连接柱带动盆栽组件进行度转动,一定程度避免盆栽部分由于固定不动,晒不到太阳,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影响盆栽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绿化墙,尤其涉及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


技术介绍

1、绿化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可以起到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主要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上的绿化。

2、绿化墙上设置的盆栽植物由于长时间不动,只能固定一面或固定角度能晒到太阳,部分晒不到太阳的一面阳光照射时间较短,一定程度影响盆栽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绿化墙上设置的盆栽植物由于长时间不动,只能固定一面或固定角度能晒到太阳,部分晒不到太阳的一面阳光照射时间较短,一定程度影响盆栽的生长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底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蓄水管,所述底板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两侧设置有电机,两组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两组所述转轴顶端均竖向贯通底板,两组所述转轴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顶端均设置有轴承,两组所述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板底端,两组所述连接柱上均匀设置三组若干组盆栽组件,每组所述盆栽组件均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连接柱外表面。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盆栽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固定环两侧、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四组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环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盆栽。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蓄水管两侧壁均对应盆栽组件均匀设置有三组浇灌水管,每组浇灌水管上均设置有喷头,一组所述浇灌水管对应设置一组盆栽组件,每组喷头高度均略高于对应种植盆栽。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底板顶部位于蓄水管左侧壁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吸水端密封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贯通水箱顶端与其密封连接,所述水泵出水端密封连通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贯通蓄水管左侧壁与其密封连通。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两组所述连接柱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侧与连接柱外侧壁不接触,两组所述接水盘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两组所述接水盘底端靠近蓄水管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三水管,两组所述第三水管另一端均贯穿底板和水箱侧壁。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水箱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两组第三水管下方,所述水箱前端开设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过滤板上方。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板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腿。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1)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通过设置的电机,带动转轴和连接柱进行转动,连接柱带动盆栽组件进行度转动,在转动的同时通过通过水泵吸水端密封连通的第二水管,第二水管另一端贯通水箱将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出水端密封连通第一水管,将水运输至蓄水管内,浇灌水管和喷头可方便对盆栽组件进行浇灌,减少劳动强度,增强观赏性,盆栽组件转动一定程度避免盆栽部分由于固定不动,晒不到太阳,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影响盆栽的生长。

11、(2)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喷头喷出掉落在接水盘内,掉落在接水盘内的水可通过第三水管流入水箱内,再通过过滤板过滤后回收利用,一定程度节约水资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两组所述侧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底板(2)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蓄水管(22),所述底板(2)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6),所述水箱(6)两侧设置有电机(7),两组所述电机(7)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8),两组所述转轴(18)顶端均竖向贯通底板(2),两组所述转轴(18)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两组所述连接柱(9)顶端均设置有轴承(11),两组所述轴承(11)转动连接在连接板(3)底端,两组所述连接柱(9)上均匀设置三组若干组盆栽组件(10),每组所述盆栽组件(10)均包括固定环(1001),所述固定环(1001)套设在连接柱(9)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组件(10)还包括连接杆(1002),所述固定环(1001)两侧、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02),四组所述连接杆(1002)远离固定环(100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盆栽(1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22)两侧壁均对应盆栽组件(10)均匀设置有三组浇灌水管(12),每组浇灌水管(12)上均设置有喷头(17),一组所述浇灌水管(12)对应设置一组盆栽组件(10),每组喷头(17)高度均略高于对应种植盆栽(10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顶部位于蓄水管(22)左侧壁设置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吸水端密封连通有第二水管(15),所述第二水管(15)另一端贯通水箱(6)顶端与其密封连接,所述水泵(13)出水端密封连通第一水管(14),所述第一水管(14)另一端贯通蓄水管(22)左侧壁与其密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柱(9)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接水盘(8),所述接水盘(8)内侧与连接柱(9)外侧壁不接触,两组所述接水盘(8)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2)顶部,两组所述接水盘(8)底端靠近蓄水管(22)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三水管(16),两组所述第三水管(16)另一端均贯穿底板(2)和通水箱(6)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21),两组所述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过滤板(20),所述过滤板(20)位于两组第三水管(16)下方,所述水箱(6)前端开设进水口(19),所述进水口(19)位于过滤板(20)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顶端设置有顶板(4),所述底板(2)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腿(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两组所述侧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底板(2)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蓄水管(22),所述底板(2)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6),所述水箱(6)两侧设置有电机(7),两组所述电机(7)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8),两组所述转轴(18)顶端均竖向贯通底板(2),两组所述转轴(18)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两组所述连接柱(9)顶端均设置有轴承(11),两组所述轴承(11)转动连接在连接板(3)底端,两组所述连接柱(9)上均匀设置三组若干组盆栽组件(10),每组所述盆栽组件(10)均包括固定环(1001),所述固定环(1001)套设在连接柱(9)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组件(10)还包括连接杆(1002),所述固定环(1001)两侧、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02),四组所述连接杆(1002)远离固定环(100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盆栽(1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建筑生态绿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22)两侧壁均对应盆栽组件(10)均匀设置有三组浇灌水管(12),每组浇灌水管(12)上均设置有喷头(17),一组所述浇灌水管(12)对应设置一组盆栽组件(10),每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梅欧阳龙古顺平李蕙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楚风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