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及CO2气溶性降黏剂和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及CO2气溶性降黏剂和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7515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及CO<subgt;2</subgt;气溶性降黏剂和稠油CO<subgt;2</subgt;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主要解决稠油CO<subgt;2</subgt;冷采技术中稠油与CO<subgt;2</subgt;互溶性差导致的降黏率低、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I)中R<subgt;1</subgt;、R<subgt;2</subgt;、R<subgt;3</subgt;独立选自(CH<subgt;2</subgt;)<subgt;e</subgt;H,e为0~4中的任一整数;a<subgt;1</subgt;、a<subgt;2</subgt;为取代基为R<subgt;1</subgt;的聚醚基团聚合度,b<subgt;1</subgt;、b<subgt;2</subgt;为取代基为R<subgt;2</subgt;的聚醚基团聚合度,c<subgt;1</subgt;、c<subgt;2</subgt;为取代基为R<subgt;3</subgt;的聚醚基团聚合度;X<subgt;1</subgt;,X<subgt;2</subgt;独立选自氢原子、C<subgt;1</subgt;~C<subgt;50</subgt;的烃基或取代烃基或通式为‑(C=O)‑R<subgt;6</subgt;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稠油油藏CO<subgt;2</subgt;冷采提高稠油采收率工业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稠油冷采,具体地涉及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及co2气溶性降黏剂和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技术介绍

1、稠油是指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黏度较大的原油。国内一般将油藏油层条件下黏度大于50mpa·s,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称为稠油。按照黏度,稠油可以分为普通稠油(50~10000mpa·s)、特稠油(10000~50000mpa·s)和超稠油(>50000mpa·s天然沥青)三种类型。

2、全球稠油和油砂资源巨大,其地质储量高于常规油气资源之和。我国稠油资源也很丰富,是继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陆上稠油、沥青资源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河南油田和新疆油田等。稠油开采的核心问题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稠油的流动性。目前针对稠油的开采方式主要分热采与冷采两种。稠油热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卸油(sagd)和火烧油层法/原位燃烧法等技术。稠油冷采包括水驱(化学剂驱)和气驱等技术。深层低渗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地层压力高、渗透率低、油层敏感强等原因,热采效果差,水和化学剂难以注入,只能采用冷采气驱技术。

3、co2在温度高于31.26℃,压力高于7.2mpa时达到超临界状态。在大多数油藏条件下,co2都能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对原油很好的溶解能力,是理想的驱油介质。随着减排呼声越来越大,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co2驱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还可以大量封存co2,是实现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的举措。2021年7月,中国石化启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为co2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气源保障。

4、稠油由于沥青、胶质含量高,在油藏条件下与co2难以达到混相,不能实施co2混相驱。但是,co2溶于稠油后,一方面能使稠油体积膨胀,增加内动能,另一方面能降低稠油粘度,提高稠油的流动性。因此,稠油co2吞吐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稠油冷采技术。

5、co2吞吐技术能否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主要取决于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co2在稠油中溶解度越高,对稠油的降黏率越高,膨胀系数越大;co2在稠油中溶解扩散速度越大,所需的矿场焖井时间越短,co2吞吐效率越高。研究表明,在co2中添加化学剂能提高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进而提高稠油co2冷采效率。专利cn107828402a公开了一种提高深层稠油co2气驱过程采收率的化学添加剂。该化学剂由增溶剂和降粘剂组成,利用增溶剂促进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利用降黏剂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提高气驱采收率。但是,增溶剂和降黏剂的简单组合难以达到与co2协同高效降黏的效果。实施例结果显示,化学剂浓度要大于6%才能使稠油降黏率达到90%。专利cn110552671a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甲基醚辅助co2驱实现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二甲醚一方面能降低co2与稠油最小混相压力,另一方面能降低稠油粘度,进而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但是,该方法对二甲醚用量很大(实施例用量20%),经济效益不高。而且,二甲醚易燃、易爆,安全风险大。专利技术人之前的专利cn114479049a公开了一种三苯甲烷聚醚羧酸酯及其组合物、制法和特稠油及超稠油co2开采方法。将该组合物与co2一起注入油藏,与co2协同降低特、超稠油粘度。但是,三苯甲烷聚醚羧酸酯在co2中的溶解度不大,虽然加入烷基酚聚醚后溶解性能得到了改善,但是其组合物在高温(大于80℃)下的溶解压力依旧很高。这一性质限制了该组合物在高温、中低压力稠油油藏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co2在稠油、超稠油开采中,采用的降黏剂在co2中的溶解度较低,溶解压力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作为co2气溶性降黏剂,在co2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溶解压力低,能直接溶于液态或超临界co2中注入地层,在地层条件下促进co2与稠油互溶,同时增加co2在稠油中以及稠油在co2中的溶解度,提高溶解速度;与co2一起注入油藏,与co2协同降低特、超稠油粘度,能大幅降低稠油黏度,提高稠油流动性,具有良好的提高稠油、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效果,提高稠油co2冷采采收率。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一种co2气溶性降黏剂,含有/选自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

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或之三相对应的一种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采用上述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或采用上述解决技术问题之三所述的co2气溶性降黏剂。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6、

7、式(i)中,r1、r2、r3独立选自(ch2)eh,e为0~4中的任一整数;a1、a2为取代基为r1的聚醚基团聚合度,b1、b2为取代基为r2的聚醚基团聚合度,c1、c2为取代基为r3的聚醚基团聚合度;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50的数,且a1+a2+b1+b2+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r1、r2、r3中至少两个之间彼此不同,即r1、r2、r3中至少选自(ch2)eh中的两个不同基团。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r1、r2、r3中至少两个之间彼此不同,即r1、r2、r3中至少选自(ch2)eh中的两个不同基团。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e为0、1、2、3、4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为1~4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5~C4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5~C4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为1~4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5~C4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为1~3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2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8~C3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8~C3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8~C3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一种CO2气溶性降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黏剂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所述降黏剂含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CO2气溶性降黏剂溶于液态和/或超临界CO2中一起注入地层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的用量为注入压力下CO2质量的0.1~5%,优选为0.5%~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稠油CO2冷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稠油油藏温度为30~150℃,稠油油藏压力为5~50MPa,稠油黏度为1000~100000mPa.s。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且x1,x2不同时为氢原子;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r6、r7独立选自c1~c5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为1~4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c5~c4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c5~c40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芳基聚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为1~4中的任一整数;a1、a2、b1、b2、c1、c2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1+a2>0和/或b1+b2>0和/或c1+c2>0;x1,x2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的基团;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7的基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芳李应成沙鸥何秀娟崔乐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