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及餐具处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及餐具处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48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所述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气流循环通道,所述内侧部分包括循环壳体,所述循环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循环壳体内设有制冷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制冷器分为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和冷凝模块相连,所述热端和散热模块相连,所述散热模块连接至外侧部分利用外侧部分散热,所述循环风机引导内侧气流穿过冷凝模块实现除湿。通过设置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且两部分具有独立的气流循环通道,实现封闭除湿,在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完成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餐具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同时设计一种安装有该闭式热交换装置的餐具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餐具处理设备是自动清洗碗、筷、盘、碟、刀、叉等餐具的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餐具处理设备上也向着各个精细的方向发展,在清洗餐具时,往往需要对清洗的水进行加热,配合高温来起到更好的灭菌消毒效果。

2、因此在清洗后,餐具处理设备内部都弥漫着大量的高热水汽,湿度过高,容易在餐具内壁等处残留水渍,如果餐具长期存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南方潮湿地区的使用体验会更加不好,在后续改进中,不再单纯地进行加温烘干,而是排出内部气流,带出水汽再引入新风进行加热烘干。

3、现在流行的技术中,相当于是在对设备内部进行更换气流来达到除湿的效果,但是从外界引入的新风不可避免地会带着外界漂浮的灰尘细菌病毒等,经过短暂的加热无法完全灭杀细菌病毒,而外界的灰尘也会附着在餐具表面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

4、所述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气流循环通道;

5、所述内侧部分包括循环壳体,所述循环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循环壳体内设有制冷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制冷器分为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和冷凝模块相连,所述热端和散热模块相连,所述散热模块连接至外侧部分利用外侧部分散热,所述循环风机引导内侧气流穿过冷凝模块实现除湿。

6、优选地,所述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将循环壳体内分割为环形通路,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环形通路上,所述循环风机安装于环形通路内,所述冷凝模块和散热模块分别设于循环风机两端的环形通路内,所述循环风机将内侧气流经进风口引入环形通路后,依次穿过冷凝模块、循环风机和散热模块后由出风口排出。

7、优选地,所述循环壳体上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分为冷风流路和热风流路,所述冷风流路和出风口相连,所述热风流路和进风口相连。

8、优选地,气流经过冷风流路后通过管路连接至排风口,所述管路经过一加热系统。

9、优选地,所述散热模块通过均热板和外侧部分相连;

10、优选地,所述闭式热交换装置安装于设备上的开口处,所述均热板完全密封所述开口,将所述闭式热交换装置隔绝成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

11、优选地,所述外侧部分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框架,所述散热模块伸入框架内,所述框架内还安装有和散热模块相连的散热风扇。

12、优选地,所述散热模块为热端鳍片,所述热端鳍片一端与制冷器热端相连,另一端伸入外侧部分中,所述冷凝模块为冷端鳍片,所述冷端鳍片一端与制冷器冷端相连,一端悬空或抵接于循环壳体内壁上。

13、优选地,所述冷端鳍片为向循环壳体内壁一侧斜向下倾斜的结构。

14、优选地,所述循环壳体的底壁为由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连接处斜向下延伸的斜板,所述斜板的底部开有若干漏水口;

15、优选地,所述漏水口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由上而下导通,反向截止。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餐具处理设备,所述餐具处理设备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闭式热交换装置。

17、优选地,所述餐具处理设备上装有驱动装置、运动环境感知模块和自动寻路模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餐具处理设备自主移动,所述自动寻路模块驱动餐具处理设备自动寻路返回安装位置。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及餐具处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设置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且两部分具有独立的气流循环通道,实现封闭除湿,在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完成除湿,因此也隔绝了外界的灰尘病菌等污染物。

20、(2)通过设置制冷器以及相应的散热结构,在循环壳体内形成环形流路,实现通过制冷器的冷端鳍片冷凝除湿,通过制冷器热端的热量给冷凝后的气流加热,进行热量的高效循环利用。

21、(3)通过在循环壳体的缺口设置热交换器,在气流进入循环壳体之前先通过热交换器的热风流路,在气流出循环壳体后进入热交换器的冷风流路,此时进入循环壳体和出循环壳体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进行热量回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片(6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3)将循环壳体(60)内分割为环形通路,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环形通路上,所述循环风机(62)安装于环形通路内,所述冷凝模块和散热模块分别设于循环风机(62)两端的环形通路内,所述循环风机(62)将内侧气流经进风口引入环形通路后,依次穿过冷凝模块、循环风机(62)和散热模块后由出风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壳体(60)上安装有热交换器(74),所述热交换器(74)分为冷风流路和热风流路,所述冷风流路和出风口相连,所述热风流路和进风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经过冷风流路后通过管路连接至排风口(48),所述管路经过一加热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通过均热板(66)和外侧部分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部分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框架(59),所述散热模块伸入框架(59)内,所述框架(59)内还安装有和散热模块相连的散热风扇(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热端鳍片(65),所述热端鳍片(65)一端与制冷器热端相连,另一端伸入外侧部分中,所述冷凝模块为冷端鳍片(64),所述冷端鳍片(64)一端与制冷器冷端相连,一端悬空或抵接于循环壳体(60)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鳍片(64)为向循环壳体(60)内壁一侧斜向下倾斜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壳体(60)的底壁为由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连接处斜向下延伸的斜板(68),所述斜板(68)的底部开有若干漏水口(69);

10.一种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处理设备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闭式热交换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片(6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3)将循环壳体(60)内分割为环形通路,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环形通路上,所述循环风机(62)安装于环形通路内,所述冷凝模块和散热模块分别设于循环风机(62)两端的环形通路内,所述循环风机(62)将内侧气流经进风口引入环形通路后,依次穿过冷凝模块、循环风机(62)和散热模块后由出风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壳体(60)上安装有热交换器(74),所述热交换器(74)分为冷风流路和热风流路,所述冷风流路和出风口相连,所述热风流路和进风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经过冷风流路后通过管路连接至排风口(48),所述管路经过一加热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通过均热板(66)和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王嘉萌张娜娜魏兆东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