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及移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94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及移位机,涉及移位机技术领域。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包括手摇驱动组件和升降臂组件,升降臂组件包括升降臂本体、转动连接部和升降连接部,转动连接部与升降臂本体相连接并且与移位机的支撑框架转动连接,升降连接部与升降臂本体相连接并且与移位机的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手摇驱动组件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并且分别与两个升降臂组件上的升降连接部驱动连接,升降架能够以效仿人工托举的方式将患者升起,有效减少对于患者的勒拽,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不需要加高设计,节约了空间,手摇的驱动方式可随时停止,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率,更加安全,升降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位机,尤其是涉及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及移位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移位机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先把移位机的底盘推入患者床下,扶患者坐在床边,再把移位机上打开的左右椅圈进行合拢,然后需要患者配合,患者抬起左侧屁股,护理人员把位于左边的椅圈放到患者的左侧屁股下方,然后再同样把右边的椅圈放到患者右侧屁股下方,待放好后,护理人员再锁好椅圈后边的背锁。在上述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患者病情严重、身体无力而不能配合的情况。此外,当患者需要大小便时,由于患者不能自行站立,所以无法自行脱下裤子,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帮患者脱下裤子,较为困难,费时费力。

2、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吊带款的移位机,可以把患者吊起,但是此类移位机所用到的吊架过高,通常在2米左右,在室内使用时较为不便,并且,现有的以为及所使用的吊装设备大多采用电动驱动,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及移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带款的移位机整体高度较高,在室内使用较为不便,并且移位机上的吊装设备采用电动驱动,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包括手摇驱动组件和升降臂组件,所述升降臂组件包括升降臂本体、转动连接部和升降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升降臂本体相连接并且与移位机的支撑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连接部与所述升降臂本体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移位机的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手摇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件上的所述升降连接部驱动连接。

4、优选地,所述升降臂本体包括u形杆体和腋下软套,所述腋下软套套接在所述u形杆体一端的外侧,所述u形杆体另一端位于连接有所述腋下软套一端的下方并且向前延伸后与所述转动连接部相连接。

5、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转动连接套,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横杆,所述转动连接套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的外侧,所述转动连接套的外侧与所述u形杆体的端部相连接。

6、优选地,所述升降连接部包括升降滑块和连接杆,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升降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滑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杆体位于下方的杆体中部活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升降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向结构移动至最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所述u形杆体位于上方和下方的两段平行的杆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8、优选地,所述升降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向结构移动至最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9、优选地,所述手摇驱动组件包括手摇器和钢丝绳,所述手摇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支撑横梁上,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手摇器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滑块相连接,摇动所述手摇器的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钢丝绳运动以拉动所述升降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10、优选地,所述手摇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滑轮,两个所述导向滑轮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梁上并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升降滑块的上方,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导向滑轮滑动连接。

11、一种移位机,包括上述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手摇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升降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升降连接部向上移动时,升降臂本体能够依靠转动连接部相对支撑框架向上转动,升降臂本体靠近患者的一端向上有序抬升,以效仿人工托举的方式将患者升起,有效减少对于患者的勒拽,使患者更加舒适;

13、由于升降臂本体是由下向上进行抬升托举,升降架整体不需要加高设计,节约了空间,在室内室外均可轻松使用;

14、由于采用手摇驱动组件以手摇的方式进行驱动,手摇的驱动方式无论在上升还是下降过程中均可随时停止,升降也会随即立刻停止,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率,更加安全,升降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成本较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摇驱动组件(1)和升降臂组件(2),所述升降臂组件(2)包括升降臂本体(21)、转动连接部(22)和升降连接部(23),所述转动连接部(22)与所述升降臂本体(21)相连接并且与移位机的支撑框架(3)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连接部(23)与所述升降臂本体(21)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移位机的导向结构(4)活动连接,所述手摇驱动组件(1)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3)上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件(2)上的所述升降连接部(23)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本体(21)包括U形杆体(211)和腋下软套(212),所述腋下软套(212)套接在所述U形杆体(211)一端的外侧,所述U形杆体(211)另一端位于连接有所述腋下软套(212)一端的下方并且向前延伸后与所述转动连接部(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22)包括转动连接套,所述支撑框架(3)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横杆(31),所述转动连接套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31)的外侧,所述转动连接套的外侧与所述U形杆体(211)的端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接部(23)包括升降滑块(231)和连接杆(232),所述导向结构(4)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升降滑块(23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所述连接杆(23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滑块(23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32)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杆体(211)位于下方的杆体中部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接部(23)相对于所述导向结构(4)移动至最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所述U形杆体(211)位于上方和下方的两段平行的杆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接部(23)相对于所述导向结构(4)移动至最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所述连接杆(23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驱动组件(1)包括手摇器(11)和钢丝绳(12),所述手摇器(11)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3)的支撑横梁(32)上,所述钢丝绳(12)与所述手摇器(11)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滑块(231)相连接,摇动所述手摇器(11)的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钢丝绳(12)运动以拉动所述升降滑块(23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驱动组件(1)还包括导向滑轮(13),两个所述导向滑轮(13)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梁(32)上并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升降滑块(231)的上方,所述钢丝绳(12)与所述导向滑轮(13)滑动连接。

9.一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摇驱动组件(1)和升降臂组件(2),所述升降臂组件(2)包括升降臂本体(21)、转动连接部(22)和升降连接部(23),所述转动连接部(22)与所述升降臂本体(21)相连接并且与移位机的支撑框架(3)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连接部(23)与所述升降臂本体(21)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移位机的导向结构(4)活动连接,所述手摇驱动组件(1)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3)上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件(2)上的所述升降连接部(23)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本体(21)包括u形杆体(211)和腋下软套(212),所述腋下软套(212)套接在所述u形杆体(211)一端的外侧,所述u形杆体(211)另一端位于连接有所述腋下软套(212)一端的下方并且向前延伸后与所述转动连接部(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22)包括转动连接套,所述支撑框架(3)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横杆(31),所述转动连接套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31)的外侧,所述转动连接套的外侧与所述u形杆体(211)的端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工托举功能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接部(23)包括升降滑块(231)和连接杆(232),所述导向结构(4)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升降滑块(23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爱驻智机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