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90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用翻带机构,包括筒身由后端向前端逐渐收拢的折筒,所述折筒的一侧向内凹陷,其内缘与折筒的另一侧之间形成便于外包布条弯折通过的第一通道,其外缘则构成供翻带回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连接与之相通的中空衬管,所述衬管的前端开口构成供翻带前端伸入并回拉的进口,所述衬管的外缘与第一通道的前端出口之间留有供外包布条穿过的空隙,所述折筒上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内衬松紧带的第一蛇形架,所述折筒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外包布条的第二蛇形架;所述折筒上连接有与缝纫机连接的安装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完成翻带的自动化制作、提高生产效率、省时省力的缝纫机用翻带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上使用的、用于制作翻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翻带机构
技术介绍
翻带包括外包布条与内衬松紧带。目前,人们在缝纫机上制作翻带时,无辅助的制 作翻带的工具,采用的是手工制作,即把用于包绕松紧带的布条反面沿纵向对折,然后在翻 折布条的上部覆上松紧带,松紧带的边沿与翻折布条的边沿对齐,然后再以包缝车或人字 车将翻折布条与松紧带的边缘车在一起。最后,将车好的筒状布条的内面外翻至外面,这 样,即制作成了内包松紧带的翻带。 上述制作过程存在的问题是采用手工制作,需要人工将布条反面翻折,并覆上松 紧带对齐车拢,耗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翻带制作过程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完成翻带的自动化制作、提高生产效率、省时省力的缝纫机用翻带机构。 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种翻带机构,包括筒身由后端向前端逐渐收拢的折筒,所述折筒的一侧向内凹 陷,其内缘与折筒的另一侧之间形成便于外包布条弯折通过的第一通道,其外缘则构成供 翻带回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连接与之相通的中空衬管,所述衬管的前端开 口构成供翻带前端伸入并回拉的进口,所述衬管的外缘与第一通道的前端出口之间留有供 外包布条穿过的空隙,所述折筒上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内衬松紧带的第一蛇形架,所述折筒 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外包布条的第二蛇形架;所述折筒上连接有与缝纫机连接的安装装 置。 进一步,所述折筒的内凹侧在后端长于其相对侧,所述的相对侧的后端呈现自底 向上逐渐向前延伸的弧形,以形成便于外包布条伸入的进口。 再进一步,所述衬管与第二通道一体设置,其外缘与内缘分别与第二通道的出口 的外缘与内缘平齐。外缘平齐可便于外包布条沿折筒内通道平滑地无阻力地穿过,而内缘 平齐可保证车好的翻带由衬管内至第二通道平滑无阻力地拉回,从而很方便地将车好的翻 带翻面。 更进一步,所述衬管的前端开口呈现外扩的一圈凸起。这样是为了便于将缝制好 的翻带的头部塞入衬管中,便于翻面。 优选的,所述折筒的与内凹侧相对的一侧的后端边缘有向外的弧形翻边,这样是 为了减小外包布条在导引过程与第一通道进口之间的摩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蛇形架倾斜于折筒设置。 上述第一、第二蛇形架的作用是制作翻带的外包布条和内衬的松紧带可以穿引 在蛇形架上,这样可防止外包布条和松紧带打结并且可以保持一定的拉力,使得制作翻带的过程可以顺利延续。 进一步,所述的安装装置是连接在折筒一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缝纫 机螺钉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衬管的外缘与第一通道的前端出口之间的空隙为1. 5 3. 5厘米。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为通过折筒一侧的安装板将翻带拉筒装在缝纫机上,外包布条在第二蛇形架的导引下,正面向内,从折筒的第一通道的后端进口伸入,沿第一通道延伸至从其前端出口伸出,由于折筒的筒身沿进口至出口逐渐收拢,至出口时已收縮至扁平状,故从出口伸出的外包布条已自然地沿纵向反面对折,在外包布条穿引的同时,松紧带亦沿折筒上方的第一蛇形架穿引向前,并与外包布条前端平齐地覆盖在外包布条上方,通过缝纫机将外包布条与松紧带的前端车拢,并将松紧带与外包布条的一侧纵向边缘通过人字车或包缝车逐渐地车在一起,这样车法是为了保证做好的翻带能有弹性地纵向拉伸,而避免像一字车那样车死导致纵向不能弹性延展。与此同时,翻带的前端通过勾拉装置由中空衬管的前端开口进入,并逐渐沿第二通道勾回,翻带勾回的过程就是使得翻带的待车段得以前进的过程,这样,实现了翻带车工的自动化操作,避免了车工过程需要人工地将翻带前拉;另外,勾回还实现了翻带内外面的自动翻面,提高了翻带制作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l)能完成翻带的自动化缝制与翻面的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2)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折筒与中空衬管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3 :—种翻带机构,包括筒身由后端向前端逐渐收拢的折筒l,所述折筒 的一侧向内凹陷,其内缘与折筒的另一侧2之间形成便于外包布条弯折通过的第一通道3, 其外缘则构成供翻带回拉的第二通道4,所述第二通道4的前端连接与之相通的中空衬管 5,所述衬管5的前端开口构成供翻带前端伸入并回拉的进口 ,所述衬管5的外缘与第一通 道3的前端出口之间留有供外包布条穿过的空隙7,所述折筒上端连接有用于牵引内衬松 紧带的第一蛇形架8,所述折筒的后端连接有用于牵引外包布条的第二蛇形架9 ;所述折筒 上连接有与缝纫机连接的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是连接在折筒一侧的安装板io,所述安 装板上设有与缝纫机螺钉连接的安装孔ll。本实施例中,所述空隙约为2厘米。推荐空隙 在1. 5 3. 5厘米之间。 所述折筒的内凹侧12在后端长于其相对侧13,所述的相对侧13的后端呈现自底 向上逐渐向前延伸的弧形,以形成便于外包布条伸入的进口。 所述衬管5与第二通道4 一体设置,其外缘与内缘分别与第二通道4的出口的外 缘与内缘平齐。外缘平齐可便于外包布条沿折筒内通道平滑地无阻力地穿过,而内缘平齐 可保证车好的翻带由衬管内至第二通道平滑无阻力地拉回,从而很方便地将车好的翻带翻 面。4 所述衬管5的前端开口呈现外扩的一圈凸起6。这样是为了便于将缝制好的翻带 的头部塞入衬管中。 所述折筒的与内凹侧相对的一侧的后端边缘有向外的翻边,这样是为了减小外包 布条在导引过程与第一通道进口之间的摩擦。 所述的第一蛇形架倾斜于折筒设置。 上述第一、第二蛇形架的作用是制作翻带的外包布条和内衬的松紧带可以穿引 在蛇形架上,这样可防止外包布条和松紧带打结并且可以保持一定的拉力,使得制作翻带 的过程可以顺利延续。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折筒一侧的安装板10将翻带拉筒装在缝纫机上,外包 布条在第二蛇形架9的导引下,正面向内,从折筒的第一通道3的后端进口伸入,沿第一通 道3延伸至从其前端出口伸出,由于折筒的筒身沿进口至出口逐渐收拢,至出口时已收縮 至扁平状,故从出口伸出的外包布条已自然地沿纵向反面对折,在外包布条穿引的同时,松 紧带亦沿折筒上方的第一蛇形架8穿引向前,并与外包布条前端平齐地覆盖在外包布条上 方,通过缝纫机将外包布条与松紧带的前端车拢,并将松紧带与外包布条的一侧纵向边缘 通过人字车或包缝车逐渐地车在一起,这样车法是为了保证做好的翻带能有弹性地纵向拉 伸,而避免像一字车那样车死导致纵向不能弹性延展。与此同时,翻带的前端通过勾拉装置 由中空衬管5的前端开口进入,并逐渐沿第二通道4勾回,翻带勾回的过程就是使得翻带的 待车段得以前进的过程,这样,实现了翻带车工的自动化操作,避免了车工过程需要人工地 将翻带前拉;另外,勾回还实现了翻带内外面的自动翻面,提高了翻带制作过程的自动化程 度。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本实施 例所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能想 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由后端向前端逐渐收拢的折筒,所述折筒的一侧向内凹陷,其内缘与折筒的另一侧之间形成便于外包布条弯折通过的第一通道,其外缘则构成供翻带回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连接与之相通的中空衬管,所述衬管的前端开口构成供翻带前端伸入并回拉的进口,所述衬管的外缘与第一通道的前端出口之间留有供外包布条穿过的空隙,所述折筒上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内衬松紧带的第一蛇形架,所述折筒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外包布条的第二蛇形架;所述折筒上连接有与缝纫机连接的安装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翻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由后端向前端逐渐收拢的折筒,所述折筒的一侧向内凹陷,其内缘与折筒的另一侧之间形成便于外包布条弯折通过的第一通道,其外缘则构成供翻带回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连接与之相通的中空衬管,所述衬管的前端开口构成供翻带前端伸入并回拉的进口,所述衬管的外缘与第一通道的前端出口之间留有供外包布条穿过的空隙,所述折筒上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内衬松紧带的第一蛇形架,所述折筒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引导外包布条的第二蛇形架;所述折筒上连接有与缝纫机连接的安装装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筒的内凹侧在后端长于其相对侧,所述的相对侧的后端呈现自底向上逐渐向前延伸的弧形,以形成便于外包布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安华程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