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底座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功率较大的壁挂式室内机,例如可以达到4匹或5匹,对于这种功率较大的室内机,为了保证换热功率,其贯流风轮的整体长度较大。如果设置一个贯流风轮组件,其长度较大,使用时有变形的风险,会与风道发生干涉。为此,可以设置两个串列设置的贯流风轮组件。但是两个串列的贯流风轮组件需要在二者的连接处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对于两个贯流风轮组件连接部位的支撑刚度不足,贯流风轮组件运转的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底座,以解决现有两个贯流风轮组件在二者连接处的支撑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内机底座,所述空调内机底座包括出风框部、风道部和水道部,所述水道部包括前水道部和后水道部,所述风道部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贯流风轮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风道部连接于所述后水道部的下侧,所述风道部自后水道部向下弯曲延伸,所述风道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后水道部的前侧,所述出风框部连接于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部(110)、风道部(120)和水道部,所述水道部包括前水道部(130)和后水道部(140),所述风道部(120)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贯流风轮组件的支撑座(160),所述风道部(120)连接于所述后水道部(140)的下侧,所述风道部(120)自后水道部(140)向下弯曲延伸,所述风道部(120)的下端位于所述后水道部(140)的前侧,所述出风框部(110)连接于所述风道部(120)的下端,所述前水道部(130)连接于所述出风框部(110)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部(110)、风道部(120)和水道部,所述水道部包括前水道部(130)和后水道部(140),所述风道部(120)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贯流风轮组件的支撑座(160),所述风道部(120)连接于所述后水道部(140)的下侧,所述风道部(120)自后水道部(140)向下弯曲延伸,所述风道部(120)的下端位于所述后水道部(140)的前侧,所述出风框部(110)连接于所述风道部(120)的下端,所述前水道部(130)连接于所述出风框部(110)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60)包括径向支撑板(161)和第一轴向支撑板(162),所述径向支撑板(161)的后端相对所述风道部(120)的内侧面延伸连接,所述径向支撑板(161)的上端与所述后水道部(140)的前板连接,所述径向支撑板(161)的前下端与所述出风框部(110)的内端连接,所述径向支撑板(161)的前上端与所述前水道部(130)的内板连接,所述第一轴向支撑板(162)位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径向支撑板(161)之间,所述第一轴向支撑板(16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径向支撑板(161)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轴向支撑板(162)沿所述后水道部(140)到所述前水道部(130)的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支撑板(162)包括下连接部(1621)和下轴承容纳部(1624),所述下轴承容纳部(1624)用于安装第一轴承(250),所述下连接部(1621)用于与压盖(240)连接,且所述下轴承容纳部(1624)在所述风道部(1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下连接部(16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径向支撑板(161)包括第一径向支撑部(1611)和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所述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位于所述第一径向支撑部(1611)和所述风道部(120)之间,所述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的后端相对所述风道部(120)的内侧面延伸连接,所述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的前下端与所述出风框部(110)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的前上端与所述前水道部(130)的内板连接,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径向支撑部(1611)的距离小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径向支撑部(1612)的距离,所述第一轴向支撑板(16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径向支撑部(1611)相对的两个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宪,王凯鑫,李恒鑫,何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