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285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包括:电容控制器、换热降温组件和用于监测电容控制器工作组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换热降温组件工作功率的控制器,电容控制器的顶面设有顶盖,顶盖和电容控制器的接合处设有密封条,换热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管、驱动盒、循环泵盒以及固定安装于循环泵盒内侧的循环扇叶,通风管的内侧转动安装有延伸至循环泵盒内侧的主轴杆。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封闭式换热降温结构,利用通风管内部循环扇叶转动工作进行外部气流导入和导出,由运动气流进行翅片换热盘和到热块与电容控制器内部处理器等发热机构的降温,避免外部水汽与杂质的进入,提高降温效果和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控制器,具体为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


技术介绍

1、智能电容控制器是一种高效、智能化的电力设备,用于调节电容器的电容值,以便在电力系统中维持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线路的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智能电容控制器拥有卓越的防护性能,能够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如过压、过流、短路等,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智能电容控制器还具备智能化的功能,能够进行自我监测和故障诊断,并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为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和高效。

2、然而,现有的智能电容控制器在工作散热过程中,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水汽,这使得它们不适合在户外使用。这种缺陷会导致智能电容控制器的寿命缩短,甚至出现故障,给电力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和运营风险,无法应用于室外灯暴露环境中,工作稳定性较差。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包括:电容控制器、换热降温组件和用于监测电容控制器工作组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换热降温组件工作功率的控制器,所述电容控制器的顶面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和电容控制器的接合处设有密封条,所述换热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管、驱动盒、循环泵盒以及固定安装于循环泵盒内侧的循环扇叶,所述通风管的内侧转动安装有延伸至循环泵盒内侧的主轴杆,所述主轴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循环泵盒内侧的循环扇叶,所述通风管的内部设有贯穿至循环泵盒内侧的翅片换热盘,所述主轴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通风管内侧的涡轮和曝气叶轮,所述驱动盒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传动啮合的蜗杆。

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管和驱动盒的底面设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顶端贯穿至通风管的内部与翅片换热盘的表面固定连接。

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热块的底面与智能电容控制器内部发热组件表面黏贴用于进行智能电容控制器内部发热组件表面与翅片换热盘表面热传导,所述导热块和翅片换热盘为金属铜铝材质构件,所述导热块和翅片换热盘为一体成型结构。

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扇叶和翅片换热盘的数量为两组且关于通风管对称布置,所述通风管呈圆筒状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循环泵盒相连通,所述曝气叶轮位于通风管的轴心线上,所述曝气叶轮为涡轮结构。

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泵盒的表面开设有呈切向方向布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循环扇叶与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翅片换热盘包括若干导热翅片,且翅片呈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主轴杆的外周,相邻翅片之间设有与通风管内部相连通的通风槽。

8、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9、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封闭式换热降温结构,利用通风管内部循环扇叶转动工作进行外部气流导入和导出,由运动气流进行翅片换热盘和导热块与电容控制器内部处理器等发热机构的降温,避免外部水汽与杂质的进入,提高降温效果和防护效果。

10、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传动结构,由驱动电机驱动主轴杆转动进行两侧循环扇叶同步驱动,由循环扇叶实现气流的导入和排出进行循环流动,且部分气流在通风管内部串流进一步提高对翅片换热盘的降温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控制器(100)、换热降温组件(200)和用于监测电容控制器(100)工作组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换热降温组件(200)工作功率的控制器,所述电容控制器(100)的顶面设有顶盖(110),所述顶盖(110)和电容控制器(100)的接合处设有密封条(120),所述换热降温组件(200)包括通风管(210)、驱动盒(220)、循环泵盒(230)以及固定安装于循环泵盒(230)内侧的循环扇叶(240),所述通风管(210)的内侧转动安装有延伸至循环泵盒(230)内侧的主轴杆(214),所述主轴杆(21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循环泵盒(230)内侧的循环扇叶(240),所述通风管(210)的内部设有贯穿至循环泵盒(230)内侧的翅片换热盘(250),所述主轴杆(21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通风管(210)内侧的蜗轮(213)和曝气叶轮(260),所述驱动盒(22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1),所述驱动电机(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213)传动啮合的蜗杆(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10)和驱动盒(220)的底面设有导热块(300),所述导热块(300)的顶端贯穿至通风管(210)的内部与翅片换热盘(250)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300)的底面与智能电容控制器内部发热组件表面黏贴用于进行智能电容控制器内部发热组件表面与翅片换热盘(250)表面热传导,所述导热块(300)和翅片换热盘(250)为金属铜铝材质构件,所述导热块(300)和翅片换热盘(250)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扇叶(240)和翅片换热盘(250)的数量为两组且关于通风管(210)对称布置,所述通风管(210)呈圆筒状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循环泵盒(230)相连通,所述曝气叶轮(260)位于通风管(210)的轴心线上,所述曝气叶轮(260)为涡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盒(230)的表面开设有呈切向方向布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循环扇叶(240)与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换热盘(250)包括若干导热翅片,且翅片呈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主轴杆(214)的外周,相邻翅片之间设有与通风管(210)内部相连通的通风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控制器(100)、换热降温组件(200)和用于监测电容控制器(100)工作组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换热降温组件(200)工作功率的控制器,所述电容控制器(100)的顶面设有顶盖(110),所述顶盖(110)和电容控制器(100)的接合处设有密封条(120),所述换热降温组件(200)包括通风管(210)、驱动盒(220)、循环泵盒(230)以及固定安装于循环泵盒(230)内侧的循环扇叶(240),所述通风管(210)的内侧转动安装有延伸至循环泵盒(230)内侧的主轴杆(214),所述主轴杆(21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循环泵盒(230)内侧的循环扇叶(240),所述通风管(210)的内部设有贯穿至循环泵盒(230)内侧的翅片换热盘(250),所述主轴杆(21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通风管(210)内侧的蜗轮(213)和曝气叶轮(260),所述驱动盒(22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1),所述驱动电机(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213)传动啮合的蜗杆(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型智能电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10)和驱动盒(220)的底面设有导热块(300),所述导热块(300)的顶端贯穿至通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斌何文陈朝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施诺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