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75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旋流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流器中难以对排泥口进行及时清理、以及排出的液体仍然会携带细小杂质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其结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有筒体,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观测件,观测件底部设有排砂件,筒体中心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底部固定有过滤件,筒体上设有进水管,排水管与筒体内壁之间固定有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水流沿筒体内壁进行旋流的旋流结构,进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有用于将排水管中的水流重新进入进水管的循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固液分离更彻底,排出液体携带固体杂质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流器,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


技术介绍

1、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它利用不互溶介质的密度不同,实现不同介质离心分离的目的。一般经常用于浆体物料的脱泥、脱水、以及帮助油田出砂、除泥。

2、现有的旋流器的工作是:将待分离的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强烈的三维椭圆形强旋转剪切的湍流运动,由于液体和颗粒之间的密度不同,使得颗粒和液体所受到的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不同,导致杂质在旋流器靠近内壁聚集,而干净的液体在旋流器的中心聚集,达到混合液中杂质与液体分离的目的。

3、这样虽然能实现对待分离混合液固-液分离操作,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旋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常被用来对浆体物料进行脱泥、脱水作业,旋流器底部的排泥口经常出现堵塞情况,而旋流器缺乏观测窗口,操作人员无法实时了解排泥口的堵塞情况,导致旋流器中的泥砂经常越积越多,影响分离的水质;2、一些细小的杂质本身体积较小,容易混合在净水中在旋流器中心聚集,一些细小的杂质仍会跟随净水一起排出,导致排出的液体仍然会携带细小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流器中难以对排泥口进行及时清理、以及排出的液体与杂质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包括固定架,

4、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观测件,所述观测件底部设有排砂件,所述筒体中心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底部固定有过滤件,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与筒体内壁之间固定有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水流沿筒体内壁进行旋流的旋流结构,所述进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有用于将排水管中的水流重新进入进水管的循环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观测件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观测件顶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筒体螺纹连接,所述观测件外壁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槽底靠近排砂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安装槽槽底远离排砂件的水平高度。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下端固定有若干支撑脚,所述固定架与筒体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固定圆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筒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筒体和观测件均设置在固定圆环内,所述排砂件底部的水平高度与支撑脚底部的水平高度之间设有间距。

7、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半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第一连接件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壁上设有观测孔,所述观测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型结构,所述观测孔顶部靠近筒体顶部,所述观测孔底部靠近筒体底部,所述筒体外壁靠近观测孔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玻璃窗。

9、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结构包括导流轨,所述导流轨与一侧固定设置在排水管的外壁上,所述导流轨的另一侧与筒体内壁抵接,所述导流轨沿排水管的中心轴螺旋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与排水管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过滤部,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过滤部为圆台型结构,所述过滤部靠近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过滤面远离连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排水管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过滤部侧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

11、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动力水泵,所述筒体靠近进水管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动力水泵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动力水泵两端连接进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三通接水阀,所述三通接水阀一侧出水口连接有用于使排水管中的水流单向流入进水管的单向件,所述单向件与进水管连接,所述三通接水阀另一侧出水口连接有第一调节阀。

12、进一步的,所述单向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三连接端中心轴与第二连接端中心轴所成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连接端与三通接水阀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上设有密封面,所述第三连接端内设有密封球体,所述密封球体与第三连接端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球体和密封面之间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一端与密封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另一端与密封球体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部还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水管穿过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和排水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排砂件与观测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阀。

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先关闭第一调节阀、并向进水管中导入待分离的混合液,混合液经过动力水泵提高水流速度、并进入导流轨形成旋流,使得液体中的杂质向筒体的内壁集聚,干净的液体箱筒体中心集聚,干净的液体经过过滤件后进入排水管、并从排水管重新进入进水管中,此时打开第一调节阀,判断排出液体携带的杂质是否符合规范。若符合,则继续排出;若不符合,则关闭第一调节阀,使经过排水管的液体重新进入筒体进行重新过滤。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在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观测件,可实时观测观测件中淤泥的情况,当出现淤泥过多时,便可直接将观测件从筒体底部拆出、并进行清理,本专利技术能对旋流器内淤泥的情况实时了解,并做出及时的清理;

17、2、本专利技术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设置循环结构,使得当排水管中排出的液体不符合规范时,能对排出的液体直接导入进水管中,使得排出的液体重新进行过滤操作,直至排出液体符合规范为止,使得本专利技术固液分离更彻底,排出液体携带固体杂质更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包括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件(5)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观测件(5)顶面设有第一安装槽(51),所述第一安装槽(51)与筒体(1)螺纹连接,所述观测件(5)外壁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51)槽底靠近排砂件(61)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安装槽(51)槽底远离排砂件(61)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圆环(4),所述固定圆环(4)下端固定有若干支撑脚(42),所述固定架与筒体(1)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一端与固定圆环(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1)另一端与筒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筒体(1)和观测件(5)均设置在固定圆环(4)内,所述排砂件(61)底部的水平高度与支撑脚(42)底部的水平高度之间设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均为半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11)靠近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11),所述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21),所述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2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上设有观测孔(122),所述观测孔(122)的横截面为长方型结构,所述观测孔(122)顶部靠近筒体(1)顶部,所述观测孔(122)底部靠近筒体(1)底部,所述筒体(1)外壁靠近观测孔(122)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安装框(123),所述安装框(123)内设有第二安装槽(125),所述第二安装槽(12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玻璃窗(1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包括导流轨(83),所述导流轨(83)与一侧固定设置在排水管(8)的外壁上,所述导流轨(83)的另一侧与筒体(1)内壁抵接,所述导流轨(83)沿排水管(8)的中心轴螺旋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与排水管(8)连接的连接部(91)、以及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过滤部(92),所述连接部(91)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过滤部(92)为圆台型结构,所述过滤部(92)靠近连接部(91)的横截面积大于过滤面远离连接部(91)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部(91)上设有与排水管(8)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孔(911),所述过滤部(92)侧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9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动力水泵(3),所述筒体(1)靠近进水管(2)固定有安装板(112),所述动力水泵(3)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12)上,所述动力水泵(3)两端连接进水管(2),所述排水管(8)上设有三通接水阀(81),所述三通接水阀(81)一侧出水口连接有用于使排水管(8)中的水流单向流入进水管(2)的单向件(82),所述单向件(82)与进水管(2)连接,所述三通接水阀(81)另一侧出水口连接有第一调节阀(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件(82)包括第一连接端(821)、第二连接端(822)和第三连接端(823),所述第一连接端(821)和第二连接端(822)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三连接端(823)中心轴与第二连接端(822)中心轴所成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连接端(821)与三通接水阀(8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822)与进水管(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823)上设有密封面(824),所述第三连接端(823)内设有密封球体(826),所述密封球体(826)与第三连接端(823)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球体(826)和密封面(824)之间设有限位弹簧(825),所述限位弹簧(825)一端与密封面(82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825)另一端与密封球体(826)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部还设有排气孔(113),所述排水管(8)穿过排气孔(113),所述排气孔(113)和排水管(8)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排砂件(61)与观测件(5)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阀(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包括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件(5)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观测件(5)顶面设有第一安装槽(51),所述第一安装槽(51)与筒体(1)螺纹连接,所述观测件(5)外壁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51)槽底靠近排砂件(61)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安装槽(51)槽底远离排砂件(61)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圆环(4),所述固定圆环(4)下端固定有若干支撑脚(42),所述固定架与筒体(1)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一端与固定圆环(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1)另一端与筒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筒体(1)和观测件(5)均设置在固定圆环(4)内,所述排砂件(61)底部的水平高度与支撑脚(42)底部的水平高度之间设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均为半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11)靠近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11),所述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21),所述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2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上设有观测孔(122),所述观测孔(122)的横截面为长方型结构,所述观测孔(122)顶部靠近筒体(1)顶部,所述观测孔(122)底部靠近筒体(1)底部,所述筒体(1)外壁靠近观测孔(122)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安装框(123),所述安装框(123)内设有第二安装槽(125),所述第二安装槽(12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有玻璃窗(1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包括导流轨(83),所述导流轨(83)与一侧固定设置在排水管(8)的外壁上,所述导流轨(83)的另一侧与筒体(1)内壁抵接,所述导流轨(83)沿排水管(8)的中心轴螺旋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岐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众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