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及夹耳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及夹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713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及夹耳方法,其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以及连接臂,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在耳廓上的间距;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凸部内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采用非弹性可变形材料制作的连接臂具有与第一凸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可转动枢接在第二凸部上的转动端,令第二凸部绕转动端的轴线转动时,两凸部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而间距变化可实现夹耳式耳机佩戴或取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夹耳式耳机的设计原理,不再采用弹性连接臂,无需依靠弹性连接臂改变两凸部之间的间距,而是通过偏心转动的方式实现调整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从而完成耳机佩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产品,特指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及夹耳方法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夹耳式耳机不同于现有的耳机佩戴方式,其利用耳机自身形成一个弹性夹持空间,将耳机夹持在人体的耳廓边缘,利用耳廓自身的形状特性,令耳机悬挂在耳廓上。

2、夹耳式耳机最早的专利见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64882;后续不同的专利申请人对夹耳式耳机进行不断地改进,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技术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号201921260407.2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夹耳式tws耳机;中国抓你号202221089652.3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对目前夹耳式耳机的进行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夹耳式耳机中,实现夹耳的方式都是利用“弹性臂”。具体而言,目前的夹耳式耳机均采用了u形的弹性臂,在弹性臂两端分别设置两个体积相对较大的端部,端部内分别设置发声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弹性臂令两端部开始弹性的张开、合拢,从而便于夹持在人体耳廓位置。

3、由于受制于夹耳式耳机现有专利限制,其他生产者要生产此类产品必须突破现有夹耳式耳机结构。针对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提供一种采用非弹性臂结构、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

2、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以及连接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连接臂,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在耳廓上的间距;耳机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分别设置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内,并且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采用非弹性可变形材料制作的连接臂具有与第一凸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可转动枢接在第二凸部上的转动端,所述第二凸部绕转动端的轴线转动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最大间距大于该夹耳式耳机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内外表面最大间距,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厚度,同时小于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内外表面最大间距。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臂的主体呈u形的,且转动端的轴线与第二凸部的中心线为偏心设置;所述的连接臂的转动端与第二凸部之间采用轴孔配合的枢接结构。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的转动端通过卡簧被可转动限制在枢接孔中。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于转动端上套设有与枢接孔配合并增加转动阻尼的塑胶圈。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转动端上设置有延伸至枢接孔外的限位凸起,于第二凸部内壁形成有与限位凸起形成干涉的阻挡部。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转动端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于枢接孔侧壁上开设有容纳限位凸起的限位槽。

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的夹耳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夹耳方法,该夹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以及连接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连接臂,耳机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分别设置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内,并且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主体呈u形的连接臂一端与第一凸部固定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枢接在第二凸部,并且连接臂与第二凸部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凸部的中心线采用偏心设置;该夹耳式耳机夹持在人体耳廓上的方法是通过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间距形成用于夹持在耳廓上的空间;首先,使用者佩戴时,转动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绕转动轴线转动时,利用偏心设置令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大间距状态,此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该夹耳式耳机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内外表面最大间距;然后,将夹耳式耳机夹持放置在人体耳廓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分别位于人体耳廓部内外两侧;最后,再次转动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绕转动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利用偏心设置令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处于缩小,此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厚度,同时小于所夹持的人体耳廓部的内外表面最大间距,夹耳式耳机被悬挂在人体耳廓处。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的转动端通过卡簧被可转动限制在枢接孔中。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于转动端上套设有与枢接孔配合并增加转动阻尼的塑胶圈。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转动端上设置有延伸至枢接孔外的限位凸起,于第二凸部内壁形成有与限位凸起形成干涉的阻挡部,或者,所述的第二凸部上成型有供转动端插入的枢接孔,所述转动端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于枢接孔侧壁上开设有容纳限位凸起的限位槽。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夹耳式耳机的设计原理,不再采用弹性连接臂,无需依靠弹性连接臂改变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而是通过偏心转动的方式实现调整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距,从而完成耳机佩戴。同样可实现夹耳佩戴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以及连接第一凸部(1)和第二凸部(2)之间的连接臂(3),第一凸部(1)与第二凸部(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在耳廓上的间距;耳机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分别设置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内,并且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3)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3)的主体呈U形的,且转动端(32)的轴线与第二凸部(2)的中心线为偏心设置;所述的连接臂(3)的转动端(32)与第二凸部(2)之间采用轴孔配合的枢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的转动端(32)通过卡簧(4)被可转动限制在枢接孔(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于转动端(32)上套设有与枢接孔(21)配合并增加转动阻尼的塑胶圈(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转动端(32)上设置有延伸至枢接孔(21)外的限位凸起(321),于第二凸部(2)内壁形成有与限位凸起(321)形成干涉的阻挡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转动端(3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1),于枢接孔(21)侧壁上开设有容纳限位凸起(321)的限位槽。

7.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夹耳方法,该夹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以及连接第一凸部(1)和第二凸部(2)之间的连接臂(3),耳机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分别设置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内,并且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3)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主体呈U形的连接臂(3)一端与第一凸部(1)固定连接,连接臂(3)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枢接在第二凸部(2),并且连接臂(3)与第二凸部(2)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凸部(2)的中心线采用偏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夹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的转动端(32)通过卡簧(4)被可转动限制在枢接孔(21)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夹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于转动端(32)上套设有与枢接孔(21)配合并增加转动阻尼的塑胶圈(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夹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转动端(32)上设置有延伸至枢接孔(21)外的限位凸起(321),于第二凸部(2)内壁形成有与限位凸起(321)形成干涉的阻挡部(22),或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以及连接第一凸部(1)和第二凸部(2)之间的连接臂(3),第一凸部(1)与第二凸部(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在耳廓上的间距;耳机的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分别设置第一凸部(1)、第二凸部(2)内,并且扬声器单元和电路单元通过由连接臂(3)内部穿过的导线实现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3)的主体呈u形的,且转动端(32)的轴线与第二凸部(2)的中心线为偏心设置;所述的连接臂(3)的转动端(32)与第二凸部(2)之间采用轴孔配合的枢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的转动端(32)通过卡簧(4)被可转动限制在枢接孔(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于转动端(32)上套设有与枢接孔(21)配合并增加转动阻尼的塑胶圈(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型有供转动端(32)插入的枢接孔(21),所述转动端(32)上设置有延伸至枢接孔(21)外的限位凸起(321),于第二凸部(2)内壁形成有与限位凸起(321)形成干涉的阻挡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部(2)上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清左小鹂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