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441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涉及喷雾瓶技术领域;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上连接有可拆分的主体,主体包括有与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外管,外管上设置有内管、外套;相比较现有的一些的外管与连接件卡扣连接,本外管与连接件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其好处是:在用户摘取外套时,不会顺带将外管从连接件上取下,从而避免了外管内原液抖漏的情况,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在补液工具对内管进行补液时:向上抵推内管,第二密封圈远离外管内壁,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连通,冲液工具通过进液孔与第二间隙向内腔冲液,与此同时,第一密封圈脱离排气孔,内腔内气体通过第一间隙以及排气孔向外界排出,补液排气操作便携,给用户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雾瓶,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


技术介绍

1、喷雾瓶可用于很多液体喷雾式使用,其广泛用于彩妆、美容等领域,其中香水喷雾瓶是对香水溶液精华进行定量存储的工具,方便人为进行香水的携带和喷涂,然而现有的香水喷雾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不方便进行香水的重复添加使用,在其使用后多为直接丢弃,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一些可进行香水重复添加的,香水瓶内的排气操作不便,使得香水的添加不易,容易出现添加阻碍,影响快速充液的工作进行。

2、一则中国专利文献cn210696440u公开了底冲上边排气香水瓶,包括连接器和定位件,所述连接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件,且连接器的外壁上预留有气孔,并且连接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连接器和外管的连接处内壁固定有定位块,且连接器的内部设置有滑动件,并且滑动件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密封环,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且内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滑动件的底部,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壁与外管的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且外管的固定安装有底盖,并且底盖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该底冲上边排气香水瓶,方便香水瓶内香水的重复补充操作进行,在排出香水瓶内空气时操作方便快捷,提高香水瓶使用高效性,该技术的香水瓶排气补液结构还有待改善;

3、因此,我们提供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通过外部冲液工具抵推内管即可完成补液排气操作,方便快捷;完成补液操作后,内管保持密封不漏液,给用户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p>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以克服现有的香水喷雾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不方便进行香水的重复添加使用,在其使用后多为直接丢弃,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一些可进行香水重复添加的,香水瓶内的排气操作不便,使得香水的添加不易,容易出现添加阻碍,影响快速充液的工作进行的缺陷。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可拆分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有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外管,以及与置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外管连通的内腔,所述主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管上的外套;外套、外管、内管、限位件组合形成一个可拆分的主体,相比较现有的一些的外管与连接件卡扣连接,本外管与连接件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其好处是:在用户摘取外套时,不会顺带将外管从连接件上取下,从而避免了外管内原液抖漏的情况,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上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外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第二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孔,所述内管的外围边绕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围边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在所述喷雾瓶处于常态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外管内壁贴紧配合,使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处于隔绝状态,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排气孔接触配合,使所述第一间隙处于密封状态,此时内腔内原液不会发生泄漏;所述喷雾瓶补液排气时:所述第二密封圈脱离所述外管内壁,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冲液工具通过所述进液孔与第二间隙以及第一间隙向所述内腔冲液,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排气孔,所述内腔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排气孔向外界排出。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分别抵触外管的排气孔和内壁,使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被第二密封圈阻隔,内腔内原液不会发生泄漏。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与所述外管内壁对应配合,第三密封圈的设置是为了本喷雾瓶在补液时,经进液孔进入第二间隙的液体不会泄漏至外界,使其经第二间隙以及第一间隙后进入内腔内以供后续使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上对称式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处,第一连通孔的设置便于补充液经第一间隙以及自身进入内腔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凸缘内设置有与冲液工具配合的第二配合腔,所述进液孔与第二配合腔连通,冲液工具抵推第二凸缘,使内管在外管内发生位移,从而实现补液排气操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内设置容纳所述第二凸缘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缘上的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配合,从而实现内腔的密封防泄漏以及补液效果。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内管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环形抵凸,所述环形抵凸连接有限位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抵触限位件,所述环形抵凸和连接件的一端对限位件进行位置限定,防止其在主体内反生位移,便于内管与弹簧与其配合使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管内壁配合的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一端与所述内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第三凸缘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环形抵凸抵触配合台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贯穿所述避让孔,避让孔的设置,在拆装连接件和外管时,便于弹性件上抽吸管进入内腔内,以便后续弹性件抽吸内腔内原液。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套设有外套,所述外套内设有第一配合腔,所述外管外围边设置有限位卡凸,所述外套内围边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凸对应配合的限位卡槽,所述外套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一通孔,外管通过限位卡凸被外套的限位卡槽限位,从而使套设在外管上的外套不会在外管圆周表面发生圆周转动等情况,避免其易脱落的情况。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管内围边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连接件的上部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可拆卸连接有瓶盖,所述连接件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套以及瓶盖配合的凸垫,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喷嘴。

15、(三)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技术相比较现有的一些的外管与连接件卡扣连接,本外管与连接件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其好处是:在用户摘取外套时,不会顺带将外管从连接件上取下,从而避免了外管内原液抖漏的情况,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18、2、本技术相相比较现有的一些一体式不可拆卸主体,在其部分零部件损坏后,则需要更换一个整体,造成工业材料的浪费;而本外套、外管、内管、限位件组合形成一个可拆分的主体,便于单独更换个别零部件,减少材料的浪费与成本。

19、3、本技术通过将排气孔设置在外管上,在补液工具对内管进行补液时:向上抵推内管,第二密封圈远离外管内壁,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连通,冲液工具通过进液孔与第二间隙以及第一间隙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包括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上连接有可拆分的主体(E),所述主体(E)包括有与所述连接件(6)螺纹连接的外管(2),以及与置于所述外管(2)内的内管(3),所述内管(3)内设置有与所述外管(2)连通的内腔(301),所述主体(E)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管(2)上的外套(1);所述内管(3)的上设置有第二凸缘(305),所述外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排气孔(204);所述第二凸缘(305)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进液孔(307),所述内管(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壁与内管(3)外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所述第一间隙(11)与所述排气孔(204)连通,所述第二间隙(12)与所述进液孔(307)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303)绕设在所述内管(3)的外围边上,所述第一密封圈(303)与所述排气孔(204)以及外管(2)内壁对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04),所述第二凸缘(305)的外围边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06),所述第二密封圈(304)和第三密封圈(306)与所述外管(2)内壁对应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上对称式开设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连通孔(302),所述连通孔(302)位于所述第一间隙(11)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07)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304)和第三密封圈(306)之间,所述第二凸缘(305)内设置有与冲液工具配合的第二配合腔,所述进液孔(307)与第二配合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203),所述第一凸缘(203)内设置容纳所述第二凸缘(305)的第二通孔(203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内管(3)的容纳腔(202),所述容纳腔(202)上设置有环形抵凸(206),所述环形抵凸(206)连接有限位件(5),所述连接件(6)的一端抵触限位件(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管(2)内壁配合的第三凸缘(502),所述第三凸缘(502)一端与所述内管(3)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4),所述限位件(5)的一端与第三凸缘(50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环形抵凸(206)抵触配合台阶(501),所述限位件(5)上设置有避让孔(503),所述连接件(6)内设置有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的一端贯穿所述避让孔(503)。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上套设有外套(1),所述外套(1)内设有第一配合腔(102),所述外管(2)外围边设置有限位卡凸(201),所述外套(1)内围边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凸(201)对应配合的限位卡槽(104),所述外套(1)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凸缘(203)的第一通孔(10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603),所述外管(2)内围边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603)配合的内螺纹(205),所述连接件(6)的上部设置有卡凸(602),所述卡凸(602)可拆卸连接有瓶盖(8),所述连接件(6)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套(1)以及瓶盖(8)配合的凸垫(601),所述连接件(6)上设置有喷嘴(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包括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上连接有可拆分的主体(e),所述主体(e)包括有与所述连接件(6)螺纹连接的外管(2),以及与置于所述外管(2)内的内管(3),所述内管(3)内设置有与所述外管(2)连通的内腔(301),所述主体(e)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管(2)上的外套(1);所述内管(3)的上设置有第二凸缘(305),所述外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排气孔(204);所述第二凸缘(305)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进液孔(307),所述内管(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壁与内管(3)外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所述第一间隙(11)与所述排气孔(204)连通,所述第二间隙(12)与所述进液孔(307)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303)绕设在所述内管(3)的外围边上,所述第一密封圈(303)与所述排气孔(204)以及外管(2)内壁对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04),所述第二凸缘(305)的外围边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06),所述第二密封圈(304)和第三密封圈(306)与所述外管(2)内壁对应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上对称式开设有与所述内腔(301)连通的连通孔(302),所述连通孔(302)位于所述第一间隙(11)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补液排气的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07)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304)和第三密封圈(306)之间,所述第二凸缘(305)内设置有与冲液工具配合的第二配合腔,所述进液孔(307)与第二配合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佳威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