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及眼前节激光治疗仪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及眼前节激光治疗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5396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及眼前节激光治疗仪,包括:激光组件,激光组件包括集成的基频模块以及倍频模块,基频模块和倍频模块之间设置有棱镜和第一半波片;第一光路组件,第一光路组件用以监测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第二光路组件,第二光路组件用以监测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治疗模块,治疗模块用以输出具有设定波长的光束至眼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解决了传统的光路系统中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容易发生错位的技术问题,通过将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集成为一个组件,提高了倍频模块输出光束的稳定性,提高了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及眼前节激光治疗仪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是如专利cn110198692a中所示,该光路系统中的倍频模块是可移动的,在眼前节治疗仪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倍频模块的光束输出,导致眼前节治疗仪的治疗光束输出后存在较大误差,严重影响了眼前节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解决了传统的光路系统中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容易发生错位的技术问题,通过将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集成为一个组件,提高了倍频模块输出光束的稳定性,提高了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包括:

3、激光组件,所述激光组件包括集成的基频模块以及倍频模块,所述基频模块和所述倍频模块之间设置有棱镜和第一半波片,所述基频模块用以发出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所述倍频模块用以调节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至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经过所述棱镜折射后进入所述第一半波片,进而所述第一光束经所述第一半波片进入所述倍频模块;

4、第一光路组件,所述第一光路组件用以监测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

5、第二光路组件,所述第二光路组件用以监测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

6、治疗模块,所述治疗模块用以输出具有设定波长的光束至眼睛。

7、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倍频模块且供所述第二光束穿过的第一分色镜、第一遮光器、第一能量检测模块、第二遮光器以及第一扩束组件,所述第一分色镜用以反射所述第一光束。

8、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器和所述第一扩束组件之间的整形模块,所述整形模块用以调节所述第二光束的光斑分布情况。

9、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包括:

10、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器和所述第一分色镜之间的偏振分光镜,所述第一光束经所述偏振分光镜反射后到达所述第一遮光器;

11、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器远离所述偏振分光镜的侧部的第二能量检测模块,所述第二能量检测模块用以检测所述第一光束;

12、设置于所述第二能量检测模块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器的侧部的第三遮光器;以及

13、设置于所述第三遮光器远离所述第二能量检测模块的侧部的第二扩束组件。

14、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振分光镜远离所述第一分色镜的侧部的收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色镜和所述偏振分光镜之间的第二半波片。

15、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倍频模块上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一能量检测模块连接。

16、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治疗模块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光路组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对应所述第二光路组件设置的第二分色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色镜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侧部的聚焦镜。

17、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治疗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远离所述第二分色镜的侧部的分光镜、设置于所述分光镜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侧部的滤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分光镜的侧部的ccd相机。

18、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和所述第二光路组件之间的瞄准光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分色镜之间的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所述瞄准光镜用以发出标准光束,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用以将所述标准光束反射进入所述聚焦镜并于所述聚焦镜的侧部聚焦成指示点。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眼前节激光治疗仪,包括如上所述的光路系统。

20、本专利技术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通过将倍频模块和基频模块集成为一个组件,提高了倍频模块输出光束的稳定性,提高了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整形模块用以调节第二光束的光斑分布情况,可以将高斯光整形为超高斯光,第二光束作用位置的聚焦光斑通常比较大,将第二光束整形为超高斯光束可以使第二光束的光斑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第一遮光器、第二遮光器和第三遮光器的组合方式决定哪束光可以输出,通过旋转倍频晶体前的半波片来控制是否有第二光束且控制第二光束的大小,在倍频模块上增加温控组件,与第一能量检测模块形成闭环反馈回路调节温度前需确认半波片处于最佳位置状态,此时根据第一能量检测模块的反馈回温控组件的温度,使得倍频晶体处于最匹配状态,该方式可以在仪器长时间使用后通过温控系统补偿基频模块和倍频模块的角度匹配以保证第二光束输出最佳功率。

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倍频模块且供所述第二光束穿过的第一分色镜、第一遮光器、第一能量检测模块、第二遮光器以及第一扩束组件,所述第一分色镜用以反射所述第一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器和所述第一扩束组件之间的整形模块,所述整形模块用以调节所述第二光束的光斑分布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振分光镜远离所述第一分色镜的侧部的收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色镜和所述偏振分光镜之间的第二半波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倍频模块上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一能量检测模块连接。</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模块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光路组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对应所述第二光路组件设置的第二分色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色镜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侧部的聚焦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远离所述第二分色镜的侧部的分光镜、设置于所述分光镜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侧部的滤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分光镜的侧部的CCD相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和所述第二光路组件之间的瞄准光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分色镜之间的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所述瞄准光镜用以发出标准光束,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用以将所述标准光束反射进入所述聚焦镜并于所述聚焦镜的侧部聚焦成指示点。

10.一种眼前节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路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倍频模块且供所述第二光束穿过的第一分色镜、第一遮光器、第一能量检测模块、第二遮光器以及第一扩束组件,所述第一分色镜用以反射所述第一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器和所述第一扩束组件之间的整形模块,所述整形模块用以调节所述第二光束的光斑分布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振分光镜远离所述第一分色镜的侧部的收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色镜和所述偏振分光镜之间的第二半波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前节激光治疗仪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倍频模块上的温控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丽璇孟凡强齐珊杨军计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迈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