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35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其中,微流控制冷装置包括制冷腔体、散热风扇、微流控散热结构、冷媒罐、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散热风扇、微流控散热结构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固定在制冷腔体内,且散热风扇位于微流控散热结构的一侧;冷媒罐存储有液气相变冷媒,冷媒罐安装在制冷腔体外,且其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管道上设有用于调节冷媒罐输出流量的控制阀;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出端连通制冷腔体外;该微流控制冷装置兼具低噪、温度均匀、空间利用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冷链运输行业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冷链运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


技术介绍

1、冷链运输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需要将所运输货物的温度始终保持一定低温温度的运输行为。

2、相关技术中,冷链运输一般利用冷链运输箱进行货物的储存,并利用其内部的制冷装置进行制冷保温;现有的冷链运输箱的制冷装置一般分为主动制冷和被动制冷两种方式,其中,被动制冷一般为在冷链运输箱内部设置蓄冷剂冰排进行制冷保温,该制冷方式存在温度均匀性难以保证、占用内部空间过多等缺点;主动制冷一般分为压缩机制冷和半导体制冷两种方式,其中,压缩机制冷存在由热惯性大引起的温度均匀性低、由压缩机运行引起的高噪等缺点,而半导体制冷存在受限于外置散热器进行散热引起的制冷效率低、制冷效果差等缺点。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以使制冷过程兼具低噪、温度均匀、空间利用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的优势。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包括制冷腔体、散热风扇、微流控散热结构、冷媒罐、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3、所述散热风扇、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固定在所述制冷腔体内,且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一侧;

4、所述冷媒罐存储有液气相变冷媒,所述冷媒罐安装在所述制冷腔体外,且其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5、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制冷腔体外;

6、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关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温度调节所述散热风扇的转速。

7、本申请的微流控制冷装置结合冷媒罐、微流控散热结构和散热风扇组成结构简单的制冷组件,该制冷组件能基于液气相变冷媒减压转变的气相冷媒作为冷源,散热风扇吹动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循环流动,使得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反复与微流控散热结构接触换热,以逐步降低制冷腔体内温度来实现制冷,与现有制冷方式相比,本申请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兼具低噪、温度均匀、空间利用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冷链运输行业使用。

8、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包括微流控芯片或微通道散热器。

9、在该示例中,微流控芯片为流体可控的多功能集成芯片,在本申请中,微流控芯片仅利用控制流体流动的流道进行气相的冷媒输送,以调节制冷腔体内的温度,无需集成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其余功能,故能有效降低该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成本;微通道散热器也称微通道换热器,本申请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利用微通道散热器中的微通道作为气相冷媒的输送通道,以调节制冷腔体内的温度。

10、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毛细管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入端连接。

11、在该示例中,毛细管起到额外的节流作用,高压的气相冷媒从第一管道进入毛细管后,由于毛细管的管径小于第一管道的管径,毛细管对气相冷媒产生较大的内阻力,使得气相冷媒的压力逐渐降低,使气相冷媒的冷凝压力降为蒸发压力,继而使得气相冷媒降温降压,进而对进入微流控散热结构的气相冷媒起到强化制冷和节能的效果。

12、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外侧。

13、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液气相变冷媒包括丙烷和丁烷的混合压缩液。

14、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制冷腔体基于真空绝热板、聚氨酯泡沫或聚苯乙烯泡沫围合而成。

15、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散热风扇顶部。

16、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冷媒罐可拆卸更换地安装在所述制冷腔体外。

17、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冷媒罐为多个。

18、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冷链运输箱,所述冷链运输箱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微流控制冷装置。

19、本申请的冷链运输箱摒弃了传统制冷装置的结构复杂性,其内制冷组件能基于液气相变冷媒减压转变的气相冷媒作为冷源,散热风扇吹动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循环流动,使得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反复与微流控散热结构接触换热,以逐步降低制冷腔体内温度来实现制冷,与现有制冷方式相比,本申请的冷链运输箱兼具低噪、温度均匀、空间利用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的优势,并能有效节约运输成本,冷链运输箱本身也不会受制于压缩机等结构而无法倾斜或翻转,也不会受制于半导体散热结构而容易出现碰撞损坏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运输风险。

20、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及冷链运输箱,其中,微流控制冷装置结合冷媒罐、微流控散热结构和散热风扇组成结构简单的制冷组件,该制冷组件能基于液气相变冷媒减压转变的气相冷媒作为冷源,散热风扇吹动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循环流动,使得制冷腔体内的气体反复与微流控散热结构接触换热,以逐步降低制冷腔体内温度来实现制冷,与现有制冷方式相比,本申请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兼具低噪、温度均匀、空间利用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冷链运输行业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包括制冷腔体、散热风扇、微流控散热结构、冷媒罐、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包括微流控芯片或微通道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毛细管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气相变冷媒包括丙烷和丁烷的混合压缩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体基于包括真空绝热板、聚氨酯泡沫或聚苯乙烯泡沫围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散热风扇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罐可拆卸更换地安装在所述制冷腔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罐为多个。

10.一种冷链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链运输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包括制冷腔体、散热风扇、微流控散热结构、冷媒罐、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包括微流控芯片或微通道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毛细管与所述微流控散热结构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林白云山田德振王平旭王峥
申请(专利权)人:理工亘舒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