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结构和应用其的智能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32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头结构,并公开了具有喷头结构的B,其中喷头结构包括: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分水件安装在主体中,分水件上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一过水腔,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道连通至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与第一过水腔连通,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并联式连接在第一过水腔和第一出水口之间;转子转动安装在第一过水腔中,转子上设有挡片和若干叶片,叶片受水流冲击后能够带动转子转动,挡片随转子转动对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进行轮流封堵。通过主体、分水件和转子的配合,从第一出水口集成出水,能够喷出至少两种不同形态的水供用户使用;利用水压带动转子转动,无需另设电机带动转子,简化结构以及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头结构和应用其的智能坐便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的一些智能坐便器在用户如厕后对用户的臀部具有自动清洗功能,其使用喷杆喷出水柱进行清洗。为了增加用户体验以及清洗清洗方式,会在喷杆上开设不同的出水口以实现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柱。但是受到坐便器内部空间的限制,喷杆上一般只能开设两种出水口,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出水口以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柱的方式,无疑极大限制了清洗功能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喷头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喷头结构的智能坐便器。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喷头结构,包括:

5、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6、分水件,安装在所述主体中,所述分水件上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一过水腔,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流经所述第二流道(220)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流速相同,所述第二流道(220)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水流路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腔(240)呈圆筒状,所述第二流道(220)的第二进水端(221)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第三进水端(231)开设在所述第一过水腔(240)的周向侧壁上,所述第二进水端(221)、所述第三进水端(231)相对所述第一过水腔(240)的中轴线在径向上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流经所述第二流道(220)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流速相同,所述第二流道(220)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水流路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腔(240)呈圆筒状,所述第二流道(220)的第二进水端(221)和所述第三流道(230)的第三进水端(231)开设在所述第一过水腔(240)的周向侧壁上,所述第二进水端(221)、所述第三进水端(231)相对所述第一过水腔(240)的中轴线在径向上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310)和所述叶片(320)沿所述转子(300)的轴向分布,所述主体(100)上开设有第二过水腔(140),所述第一过水腔(240)和所述第二过水腔(140)沿轴向连通,所述叶片(320)位于所述第二过水腔(140)中,所述挡片(310)位于所述第一过水腔(240)中,所述第二进水口(120)与所述第二过水腔(140)连通,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120)进入所述第二过水腔(140)冲击在所述叶片(3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上还设有第三进水口(150)和第四流道(160),所述第三进水口(150)通过所述第四流道(160)流通至所述第一出水口(130),所述第四流道(160)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0)的连通处开设有两个排水端(161),两个所述排水端(161)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炜邹绍福蔡涛梁元山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