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02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申请属于后浇带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地面,所述地下室地面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预留有后浇带区,所述后浇带区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所述钢筋阵列分布在后浇带区的内壁上,所述钢筋插设在混凝土层的内壁上,所述地下室地面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装置。本申请具有提高防水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防水,特别涉及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室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室通常用于供停车场或者地下商场等功能区域提供建造空间。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需要在施工缝内进行回填处理,回填部分又称作后浇带区域,后浇带将多块墙体进行依次相连以形成整体,使得地下室的墙壁更为平整美观。

2、在公开号为cn21862234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水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板上表面固定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下表面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贯穿箱体上表面的移动杆,两个所述移动杆之间固定有固定板,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固定有链轮。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的防水结构与顶板相互连接,工作人员通过调节顶板的高度对地下室后浇带进行防水处理。在此过程中,防水结构无法与地下室后浇带相互固定且地下室后浇带与防水结构仅相互抵接,由于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较高,进而降低了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地面,所述地下室地面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预留有后浇带区,所述后浇带区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所述钢筋阵列分布在后浇带区的内壁上,所述钢筋插设在混凝土层的内壁上,所述地下室地面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装置。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建设混凝土建筑时,工作人员需在建筑过程中预留后浇带区,并在后浇带区上固定钢筋,在此过程中,对后浇带区建造防水装置,在此过程中,防水装置应固定安装在地下室地面的底部,进而提高了防水装置的防水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地下室地面底面的防水卷材、固定设置在防水卷材底面的防水层以及固定设置在防水层底面的防水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防水卷材表面的胶膜与混凝土浆料紧密贴合,待混凝土凝固后使地下室地面与防水卷材成为一体。随后,将防水层与防水板依次固定,在此过程中,地下室地面与防水卷材成为一体降低了在出现降雨天气时雨水发生渗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防水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孔,所述防水板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三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以及第三排水孔内共同固定设置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远离地下室地面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排水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室地面表面的雨水渗入防水卷材时,雨水沿连接管移动至排水管内。随后,通过排水管将雨水排除,进而降低了雨水积累在防水卷材表面的概率。

8、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区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涂抹有防水涂料。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提高了工作人员为浇筑后浇带区的防水效果,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防水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采用直径为14毫米的钢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14毫米的钢筋提高了后浇带区在使用过程中的抗拉效果,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层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的概率。

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远离地下室地面的一端穿过地基并延伸至市政下水道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远离地下室地面的一端穿过地基并延伸至市政下水道内直接将雨水排入下水管道,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处理雨水的难度。

14、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区的内底壁上铺设有防水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布降低了后浇带区为浇筑时后浇带区表面的防水效果,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防水效果。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建设混凝土建筑时,工作人员需在建筑过程中预留后浇带区,并在后浇带区上固定钢筋,在此过程中,对后浇带区建造防水装置,在此过程中,防水装置应固定安装在地下室地面的底部,进而提高了防水装置的防水效果;

18、2、本申请中,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防水卷材表面的胶膜与混凝土浆料紧密贴合,待混凝土凝固后使地下室地面与防水卷材成为一体。随后,将防水层与防水板依次固定,在此过程中,地下室地面与防水卷材成为一体降低了在出现降雨天气时雨水发生渗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防水效果;

19、3、本申请中,当地下室地面表面的雨水渗入防水卷材时,雨水沿连接管移动至排水管内。随后,通过排水管将雨水排除,进而降低了雨水积累在防水卷材表面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地面(1),其特征是:所述地下室地面(1)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11),所述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预留有后浇带区(12),所述后浇带区(1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13),所述钢筋(13)阵列分布在后浇带区(12)的内壁上,所述钢筋(13)插设在混凝土层(11)的内壁上,所述地下室地面(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在地下室地面(1)底面的防水卷材(21)、固定设置在防水卷材(21)底面的防水层(22)以及固定设置在防水层(22)底面的防水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卷材(2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3),所述防水层(22)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孔(31),所述防水板(23)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三排水孔(32),所述第一排水孔(3)、第二排水孔(31)以及第三排水孔(32)内共同固定设置连接管(33),多个所述连接管(33)远离地下室地面(1)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排水管(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浇带区(12)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容纳槽(4),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上涂抹有防水涂料(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13)采用直径为14毫米的钢筋(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34)远离地下室地面(1)的一端穿过地基并延伸至市政下水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浇带区(12)的内底壁上铺设有防水布(5)。

...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地面(1),其特征是:所述地下室地面(1)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11),所述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预留有后浇带区(12),所述后浇带区(1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13),所述钢筋(13)阵列分布在后浇带区(12)的内壁上,所述钢筋(13)插设在混凝土层(11)的内壁上,所述地下室地面(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在地下室地面(1)底面的防水卷材(21)、固定设置在防水卷材(21)底面的防水层(22)以及固定设置在防水层(22)底面的防水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卷材(2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3),所述防水层(22)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孔(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位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豫陕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