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95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包括所述育苗车架的外部设置有移动照射部件组,所述移动照射部件组用于对育苗车架上的水稻苗进行光照,所述移动照射部件组包括外弧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育苗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植物生长灯一和植物生长灯二,以及反射装置反射光板,可以实现对整个育苗盘的光照均匀分布,避免了死角位置的存在,光线的反射利用,能够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光照成本,这种水稻育苗装置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让层叠的秧苗进行循环移动的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水稻育苗的需求,提高了育苗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1、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和栽培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许多农业科学家和农民都在研究和尝试新的栽培方法和装置,现在常使用育苗培育箱来进行水稻育苗,育苗培育箱能对箱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箱体内秧苗通过架体层叠放置,秧苗为了保证成活率,根据水稻品种的不同,一般需要三十天左右的生长期才可以进行播种,在生长期,箱体内的秧苗缺乏足够的光照,容易产生长势不良,植株苗条且弱,叶片发黄,整体生长状况欠佳的情况。

2、现有技术中虽然也会在育苗箱中安装日光灯以满足秧苗的日光需求,但对于层叠的秧苗来说,存在无法被光充分照到的死角位置,这些位置的秧苗缺乏阳光依旧会存现不良生长情况,而采用让层叠的秧苗循环移动的方式,取下和存放育苗盘则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层叠的秧苗来说,存在无法被光充分照到的死角位置,这些位置的秧苗缺乏阳光依旧会存现不良生长情况,而采用让层叠的秧苗循环移动的方式,取下和存放育苗盘则较为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包括育苗车架,所述育苗车架用于放置水稻育苗,所述育苗车架的外部设置有移动照射部件组,所述移动照射部件组用于对育苗车架上的水稻苗进行光照,所述移动照射部件组包括外弧轨,所述外弧轨的一侧设置有内弧轨,所述内弧轨的顶部设置有移动底部盘,所述移动底部盘的内部设置球体件,所述移动底部盘的底部设置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一侧设置有上盘体,所述移动底部盘的底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设置有顶部盘,所述往复丝杆的外部设置有移动框体,所述顶部盘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杆件,所述移动框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侧面设置有植物生长灯一,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设置有电线件,所述电线件的一端设置有卷绕器;所述移动照射部件组的外部设置有外育苗箱部件组,所述外育苗箱部件组用于保证育秧空间的密封性,所述外育苗箱部件组包括育苗箱体,所述育苗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顶部盖板,所述育苗箱体的侧面设置有盖门,所述育苗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射光板,所述盖门的侧面设置有植物生长灯二。

3、优选的:所述外弧轨和内弧轨的圆心相同,所述外弧轨和内弧轨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外弧轨和内弧轨安装在育苗箱体上,所述移动底部盘在对应内弧轨和外弧轨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移动底部盘通过滑槽滑动接触外弧轨和内弧轨。

4、优选的:所述球体件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球体件通过球槽滑动接触移动底部盘,所述上盘体通过支架和移动底部盘连接,所述电池箱连接在移动底部盘和上盘体之间。

5、优选的:所述电池箱电性连接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移动底部盘上,所述伺服电机的工作端和往复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另一端和顶部盘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通过通孔和上盘体接触。

6、优选的:往复丝杆和移动框体通过螺母副连接,所述移动框体的一侧和弧形板连接,所述植物生长灯一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植物生长灯一和弧形板连接,所述植物生长灯一的工作端朝向育苗车架,所述移动框体通过滑槽和引导杆件滑动接触。

7、优选的:所述引导杆件的一端和顶部盘连接,所述引导杆件的另一端穿过上盘体和移动底部盘连接,所述电线件的一端和植物生长灯一连接,所述电线件外部通过线束架固定在移动框体上,所述电线件的另一端和电池箱连接,所述电线件一部分卷绕在卷绕器中,所述卷绕器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池箱侧面。

8、优选的:所述育苗箱体的顶部和顶部盖板连接,所述育苗箱体和盖门的一侧铰接,所述反射光板安装在育苗箱体内部。

9、优选的:所述植物生长灯二安装在盖门上,所述盖门相反于铰接一侧的位置通过卡扣和育苗箱体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该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现有技术中虽然也会在育苗箱中安装日光灯以满足秧苗的日光需求,但对于层叠的秧苗来说,存在无法被光充分照到的死角位置,这些位置的秧苗缺乏阳光依旧会存现不良生长情况,而采用让层叠的秧苗循环移动的方式,取下和存放育苗盘则较为不便,对应设计的本技术中,包含有移动照射部件组和外育苗箱部件组,在需要对水稻进行育秧时,首先将水稻种子种到水稻育苗盘中,后放置在育苗车架中的多层结构中,育苗车架的多层结构中放满水稻育苗盘后,将盖门开启后,将育苗车架推动到外育苗箱部件组中,随后将盖门关闭在育苗箱体上,随后通过育苗箱体控制内部的移动照射部件组开启,育苗箱体上设置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可以对伺服电机、植物生长灯一和植物生长灯二进行控制,移动底部盘的底部设置有控制轮,可以控制移动底部盘在外弧轨和内弧轨上随着导轨的形状进行移动,在盖门、育苗箱体和顶部盖板组成的密封空间内,控制面板控制植物生长灯一、伺服电机和植物生长灯二进行开启,开启后,植物生长灯一会对育苗车架中的水稻进行照明,补充水稻培育需要的光照,随着伺服电机的开启,往复丝杆将进行旋转,往复丝杆的旋转将带动移动框体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往复丝杆的特点可以让移动框体在移动到顶端的时候,反向移动,这种设计可以让移动框体进行往复的上下移动,移动框体带动弧形板和植物生长灯一移动,植物生长灯一会对育苗车架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行光照,移动底部盘中的控制轮会带动植物生长灯一进行环形的左右位置移动,引导杆件起到引导稳定移动框体的作用,电线件用于将电池箱中的电输送给植物生长灯一,植物生长灯一的光线透过育苗车架浪费的部分,将会照射在反射光板上,反射光板会对光线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会重新照射到育苗车架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程度,育苗车架的三面位置的水稻将会被植物生长灯一进行往复的照射,育苗车架的一面会被植物生长灯二进行照射,当完成对育苗车架的照射后,开启盖门,将育苗车架从外育苗箱部件组中拉出,就完成了水稻育秧,本结构的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让层叠的秧苗进行循环移动的方式,植物生长灯一进行移动,而育苗车架结构不会移动,当完成育秧后,直接将整体的育苗车架从外育苗箱部件组中抽出,就可以将培育的秧苗都取出,提高了育苗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植物生长灯一和植物生长灯二,以及反射装置反射光板,可以实现对整个育苗盘的光照均匀分布,避免了死角位置的存在,保证了所有水稻秧苗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光线的反射利用,能够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光照成本,这种水稻育苗装置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让层叠的秧苗进行循环移动的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水稻育苗的需求,提高了育苗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和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包括育苗车架(01),所述育苗车架(01)用于放置水稻育苗,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的圆心相同,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安装在育苗箱体(31)上,所述移动底部盘(23)在对应内弧轨(22)和外弧轨(21)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移动底部盘(23)通过滑槽滑动接触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件(24)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球体件(24)通过球槽滑动接触移动底部盘(23),所述上盘体(26)通过支架和移动底部盘(23)连接,所述电池箱(25)连接在移动底部盘(23)和上盘体(2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25)电性连接伺服电机(27),所述伺服电机(27)通过支架安装在移动底部盘(23)上,所述伺服电机(27)的工作端和往复丝杆(28)的一端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8)的另一端和顶部盘(29)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8)通过通孔和上盘体(26)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往复丝杆(28)和移动框体(210)通过螺母副连接,所述移动框体(210)的一侧和弧形板(212)连接,所述植物生长灯一(213)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植物生长灯一(213)和弧形板(212)连接,所述植物生长灯一(213)的工作端朝向育苗车架(01),所述移动框体(210)通过滑槽和引导杆件(211)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杆件(211)的一端和顶部盘(29)连接,所述引导杆件(211)的另一端穿过上盘体(26)和移动底部盘(23)连接,所述电线件(214)的一端和植物生长灯一(213)连接,所述电线件(214)外部通过线束架固定在移动框体(210)上,所述电线件(214)的另一端和电池箱(25)连接,所述电线件(214)一部分卷绕在卷绕器(215)中,所述卷绕器(215)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池箱(25)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箱体(31)的顶部和顶部盖板(32)连接,所述育苗箱体(31)和盖门(33)的一侧铰接,所述反射光板(34)安装在育苗箱体(3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长灯二(35)安装在盖门(33)上,所述盖门(33)相反于铰接一侧的位置通过卡扣和育苗箱体(31)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包括育苗车架(01),所述育苗车架(01)用于放置水稻育苗,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的圆心相同,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安装在育苗箱体(31)上,所述移动底部盘(23)在对应内弧轨(22)和外弧轨(21)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移动底部盘(23)通过滑槽滑动接触外弧轨(21)和内弧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件(24)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球体件(24)通过球槽滑动接触移动底部盘(23),所述上盘体(26)通过支架和移动底部盘(23)连接,所述电池箱(25)连接在移动底部盘(23)和上盘体(2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25)电性连接伺服电机(27),所述伺服电机(27)通过支架安装在移动底部盘(23)上,所述伺服电机(27)的工作端和往复丝杆(28)的一端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8)的另一端和顶部盘(29)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8)通过通孔和上盘体(26)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稻栽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往复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玉江杨承炜袁进华丁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富安镇综合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