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75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属于圆柱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主体上端设置有盖帽,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池芯,主体与电池芯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导热碳纤维,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排热管,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位于导热碳纤维内部,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呈网状结构连通;本技术通过导热碳纤维的设置,可以吸附电池芯产生的热量,让电池芯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导热碳纤维内部,通过导热碳纤维内部的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配合使用,可以让导热碳纤维内部的热量进入到导热管内部,通过第二导热管和排热管的配合使用,可以让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内部的热量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柱锂电池,具体为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和使用过程,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锂电池具有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但是由于电池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导致锂离子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易产生热失控,发生自燃,而现有锂电池的散热大多数靠锂电池壳体散热。

2、如申请号为cn20222289370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电池,包括壳体、正极连接单元和负极连接单元,壳体内设有卷芯,正极连接单元和负极连接单元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壳体与卷芯之间设有防爆单元和防火单元。

3、上述专利中的锂电池同样不存在散热结构,导致锂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锂电池内部温度上升,发生自燃,因此需要我们提出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具备可以散热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端设置有盖帽,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池芯,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池芯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主体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设置有阻燃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于电池芯四周的导热碳纤维;所述电池芯的四周设有第一导热管;电池芯的四周设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位于导热碳纤维内部,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呈网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导热管的上端连接有排热管。

3、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一导热管呈圆环形,所述第一导热管从电池芯表面上端呈阵列分布至电池芯表面下端。

4、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管设置有八组,所述第二导热管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导热管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电池芯四周。

5、优选的,所述盖帽包括正极柱,所述正极柱内部连接有正极端,所述正极端的下端设置有正极绝缘层,所述正极绝缘层表面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绝缘层的上端与所述正极端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正极绝缘层的另一端贯穿正极极耳并延伸至正极极耳的下方与所述电池芯的上端连接在一起。

6、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正极柱四周的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下端与排热管表面通孔呈对应设置,所述隔离网上端设置有若干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盖帽表面。

7、优选的,所述阻燃结构包括设于导热碳纤维四周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内壁与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贴合连接在一起。

8、优选的,还包括设于主体内部的负极绝缘层,所述负极绝缘层内部设置有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二阻燃层内壁与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四周之间设置有空腔。

9、优选的,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负极端,所述负极端镶嵌于主体底部,所述负极端上端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一端贯穿主体与负极绝缘层与电池芯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本技术通过导热碳纤维的设置,可以吸附电池芯产生的热量,让电池芯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导热碳纤维内部,通过导热碳纤维内部的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配合使用,可以让导热碳纤维内部的热量进入到导热管内部,通过第二导热管和排热管的配合使用,可以让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内部的热量排出,进而减少电池芯内部的热量,降低内部温度,防止自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端设置有盖帽(2),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池芯(11),所述主体(1)与所述电池芯(11)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主体(1)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设置有阻燃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于电池芯(11)四周的导热碳纤维(7),所述电池芯(11)的四周设有第一导热管(5),所述电池芯(11)的四周设有第二导热管(6),所述第一导热管(5)和第二导热管(6)均位于导热碳纤维(7)内部,所述第一导热管(5)与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网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导热管(6)的上端连接有排热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5)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一导热管(5)呈圆环形,所述第一导热管(5)从电池芯(11)表面上端呈阵列分布至电池芯(11)表面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管(6)设置有八组,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电池芯(11)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2)包括正极柱(3),所述正极柱(3)内部连接有正极端(4),所述正极端(4)的下端设置有正极绝缘层(15),所述正极绝缘层(15)表面设置有正极极耳(14),所述正极绝缘层(15)的上端与所述正极端(4)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正极绝缘层(15)的另一端贯穿正极极耳(14)并延伸至正极极耳(14)的下方与所述电池芯(11)的上端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正极柱(3)四周的隔离网(13),所述隔离网(13)下端与排热管(20)表面通孔呈对应设置,所述隔离网(13)上端设置有若干组散热孔(12),所述散热孔(12)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盖帽(2)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结构包括设于导热碳纤维(7)四周的隔热层(10),所述隔热层(10)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阻燃层(17),所述第一阻燃层(17)的内壁与所述隔热层(10)的外表面贴合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主体(1)内部的负极绝缘层(16),所述负极绝缘层(16)内部设置有第二阻燃层(19),所述第二阻燃层(19)内壁与所述第一阻燃层(17)的四周之间设置有空腔(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设置有负极端(9),所述负极端(9)镶嵌于主体(1)底部,所述负极端(9)上端设置有负极极耳(8),所述负极极耳(8)一端贯穿主体(1)与负极绝缘层(16)与电池芯(11)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端设置有盖帽(2),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池芯(11),所述主体(1)与所述电池芯(11)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主体(1)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设置有阻燃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于电池芯(11)四周的导热碳纤维(7),所述电池芯(11)的四周设有第一导热管(5),所述电池芯(11)的四周设有第二导热管(6),所述第一导热管(5)和第二导热管(6)均位于导热碳纤维(7)内部,所述第一导热管(5)与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网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导热管(6)的上端连接有排热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5)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一导热管(5)呈圆环形,所述第一导热管(5)从电池芯(11)表面上端呈阵列分布至电池芯(11)表面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管(6)设置有八组,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导热管(6)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电池芯(11)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2)包括正极柱(3),所述正极柱(3)内部连接有正极端(4),所述正极端(4)的下端设置有正极绝缘层(15),所述正极绝缘层(15)表面设置有正极极耳(14),所述正极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容艾清峰李继春王栋刘继南蒙金凤赵莉学
申请(专利权)人:凤凰新能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