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砂阀及管柱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砂阀及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588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工程完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砂阀及管柱。通过在防砂阀上设置防砂孔,当油气经过防砂孔进入防砂阀内部的过程中,砂土会被防砂孔弹出,不会随油气进入防砂阀内部,避免了防砂阀的堵塞,保证了油气的稳定生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柱,将防砂阀、流体控制阀与封隔器组合使用,实现了油气储层的分级压裂以及油气净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段酸压技术产出油气的品质,同时保证了油气生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工程完井,具体涉及一种防砂阀及管柱


技术介绍

1、目前,应用于完井领域的分段酸压技术的主流为裸眼封隔器与滑套组合的机械硬分段酸化压裂。但是,由于碳酸盐岩储层井壁在裸眼完井后没有套管的保护,再加上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导致井下出砂严重,影响油气产量。

2、目前,油气田常用的防砂除砂方式有连续油管冲砂、筛管防砂和砾石充填技术等。连续油管冲砂费用高且下入深度受限;普通筛管长期使用易堵塞;而砾石充填技术通过地面泵送携砂液循环至筛管实现井眼环空的充填,具有防坍塌、耐冲蚀和防砂有效期长等优势,但施工工艺复杂、无法实现分段防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提供了一种防砂阀及管柱。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砂阀,包括:第一内筒,具有设置在侧壁上的若干进液孔;控制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外侧,能够响应于压力而控制所述进液孔的开启与闭合;以及防砂管,环设于所述第一内筒的外侧并包括若干贯穿所述防砂管侧壁的防砂孔,在所述第一内筒与所述防砂管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空通道,其中,所述防砂孔构造成能够在油气通过所述防砂管进入所述第一环空通道的过程中阻挡油气中的砂土,并且所述控制机构构造成能够响应于进入所述第一环空通道的油气所施加的压力将所述进液孔开启,使得油气得以进入所述第一内筒。

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拓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4、所述防砂孔在从外到内的径向方向上朝上倾斜设置,并具有长条形的截面。

5、所述防砂孔在纵向上平行设置,在横向上对齐设置。

6、所述防砂孔均匀布置在所述防砂管的侧壁上。

7、所述防砂管包括设置在上端的内凸台以及设置在下端的第一外凸台。

8、在所述第一内筒与所述内凸台之间连接有上接头,在所述第一外凸台的外侧连接有下接头,在所述下接头与所述第一内筒之间形成有空缺部。

9、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空缺部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短节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短节下方的控制弹簧,其中,所述滑动短节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所述压力而从覆盖了所述进液孔的第一位置向下运动到使所述进液孔露出的第二位置。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柱,包括若干如上所述的防砂阀,连接在每一个防砂阀上方的流动控制阀,以及设置在每一个流体控制阀的上方的封隔器,其中,通过每一组防砂阀、流体控制阀以及封隔器的协同作业,逐级地依次实现岩层压裂与油气防砂开采。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拓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12、所述流体控制阀包括第二内筒、外套筒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内筒内部的可溶球座,其中,所述可溶球座构造成能够承受并传导憋压力至所述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憋压力而从覆盖了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的酸压孔的第三位置向下运动到使所述酸压孔露出的第四位置,以使压裂液能够流经所述酸压孔在岩层中进行压裂作业。

13、所述第二内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空通道,在所述第二环空通道内设置有复位机构,在压裂作业结束后,所述复位机构能够响应于所述憋压力的衰减而将所述第二内筒由所述第四位置回复到所述第三位置。

14、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得益于防砂孔的设计,未经过滤的油气在经过防砂管进入第一内筒的过程中,砂土被阻挡在防砂管的外侧并被弹入地层中,避免了堵塞的发生,提高了油气的品质以及生产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柱将防砂阀与流体控制阀以及封隔器相组合使用,实现了在分段作业中酸压与防砂开采的协同作业。并且应用于该管柱的防砂阀具有结构简单以及受井深影响小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段酸压技术的有效应用程度和油气开采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砂阀,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在从外到内的径向方向上朝上倾斜设置,并具有长条形的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在纵向上平行设置,在横向上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均匀布置在所述防砂管(3)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管(3)包括设置在上端的内凸台(33)以及设置在下端的第一外凸台(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筒(1)与所述内凸台(33)之间连接有上接头(4),在所述第一外凸台(34)的外侧连接有下接头(5),在所述下接头(5)与所述第一内筒(1)之间形成有空缺部(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设置在所述空缺部(35)内,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滑动短节(2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短节(21)下方的控制弹簧(22),其中,所述滑动短节(21)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所述压力而从覆盖了所述进液孔(11)的第一位置向下运动到使所述进液孔(11)露出的第二位置。

8.一种管柱,包括若干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砂阀(100)、连接在每一个防砂阀(100)上方的流体控制阀(200),以及设置在每一个流体控制阀(200)的上方的封隔器(300),其中,通过每一组防砂阀(100)、流体控制阀(200)以及封隔器(300)的协同作业,逐级地依次实现岩层压裂与油气防砂开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阀(200)包括第二内筒(6)、外套筒(7)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内筒(6)内部的可溶球座(8),其中,所述可溶球座(8)构造成能够承受并传导憋压力至所述第二内筒(6),所述第二内筒(6)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憋压力而从覆盖了设置在所述外套筒(7)上的酸压孔(71)的第三位置向下运动到使所述酸压孔(71)露出的第四位置,以使压裂液能够流经所述酸压孔(71)在岩层中进行压裂作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筒(6)与所述外套筒(7)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空通道(72),在所述第二环空通道(72)内设置有复位机构(9),在压裂作业结束后,所述复位机构(9)能够响应于所述憋压力的衰减而将所述第二内筒(6)由所述第四位置回复到所述第三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砂阀,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在从外到内的径向方向上朝上倾斜设置,并具有长条形的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在纵向上平行设置,在横向上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孔(31)均匀布置在所述防砂管(3)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管(3)包括设置在上端的内凸台(33)以及设置在下端的第一外凸台(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筒(1)与所述内凸台(33)之间连接有上接头(4),在所述第一外凸台(34)的外侧连接有下接头(5),在所述下接头(5)与所述第一内筒(1)之间形成有空缺部(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设置在所述空缺部(35)内,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滑动短节(2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短节(21)下方的控制弹簧(22),其中,所述滑动短节(21)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所述压力而从覆盖了所述进液孔(11)的第一位置向下运动到使所述进液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诚彭汉修曹明琛庞伟孙鹏秦星何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